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包括圓管狀的機體、定子螺堵和軸承螺堵,所述機體的側壁開有沿機體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各水槽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所述定子螺堵與定子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所述軸承螺堵與軸承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有效排除機體內熱量,同時帶走機體內安裝的軸芯和軸承的熱量。(*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包括圓管狀的機體、定子螺堵和軸承螺堵,所述機體的側壁開有沿機體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各水槽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所述定子螺堵與定子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所述軸承螺堵與軸承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本技術能有效排除機體內熱量,同時帶走機體內安裝的軸芯和軸承的熱量。【專利說明】 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
本技術涉及電主軸的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
技術介紹
電主軸是在數控機床領域出現的將機床主軸與主軸電機融為一體的主軸,其中,電主軸包括機體(或稱外殼)、經兩軸承承托安裝在外殼內的軸芯、定子、轉子、高頻變頻裝置、油霧潤滑器、冷卻裝置、內置編碼器、換刀裝置等。電機的轉子直接作為機床的主軸,電主軸的機體就是電動機機座,并且配合其他零部件,實現電機與機床主軸的一體化。目前,電主軸上的冷卻裝置是直接供油冷卻軸芯和軸承,其結構較復雜,且對機體不起冷卻作用;而且,定子和軸承是以緊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機體內,軸芯在高速轉動后易產生振動甚至移位。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能有效排除機體內熱量,同時帶走機體內安裝的軸芯和軸承的熱量。本技術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包括圓管狀的機體、定子螺堵和軸承螺堵,所述機體的側壁開有沿機體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各水槽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所述定子螺堵與定子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所述軸承螺堵與軸承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優選地,各所述水槽頭尾相連貫通處位于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并在各水槽的頭尾相連貫通處開有連通槽,每個連通槽配有用于密封該連通槽的封水蓋,各封水蓋蓋合在對應的連通槽槽口處。優選地,各所述水槽沿機體的周向間隔分布。優選地,各所述連通槽均呈弧形,并與機體同軸。優選地,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機體的底端,或均位于機體的頂端。優選地,所述定子固定螺孔為四個,兩兩對稱設于機體側壁的中部,每個定子固定螺孔均配有所述定子螺堵;所述軸承固定螺孔為兩個,分別位于定子固定螺孔的上方和下方,每個軸承固定螺孔均配有所述軸承螺堵。優選地,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軸向還開有通氣槽。優選地,所述水槽和通氣槽的截面均呈圓形。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各個水槽在機體的側壁上形成貫通的彎曲水道,可有效、充分帶走軸芯、軸承傳遞給機體的熱量,排除機體內的熱量,起良好的冷卻作用,同時,位于定子固定螺孔內的定子螺堵可加強固定定子的牢固程度,位于軸承固定螺孔內的軸承螺堵可加強固定軸承的牢固程度,以減少振動、避免移位,保證裝配精度;此外,通氣槽的設置可方便、安全地為機體內的其它部件提供氣源。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省去封水蓋);圖2為圖1中A-A剖視示意圖。圖中:1、機體;2、定子螺堵;3、軸承螺堵;4、水槽;5、入水口 ;6、出水口 ;7、定子固定螺孔;8、軸承固定螺孔;9、連通槽;10、封水蓋;11、通氣槽。【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的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包括圓管狀的機體1、定子螺堵2和軸承螺堵3,機體I的側壁開有沿機體I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4,各水槽4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圖中未示出),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I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 5和出水口 6 ;機體I的側壁沿機體I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7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8,定子螺堵2與定子固定螺孔7螺紋配合連接,軸承螺堵3與軸承固定螺孔8螺紋配合連接。其中,本實施例的入水口 5和出水口 6均位于機體I的頂端,也可設置成均位于機體I的底端,從而方便循環水系統與入水口 5和出水口 6的連接。經入水口 5進入彎曲水道中的水,在水槽4的彎曲循環作用下,充分帶走機體I本身和機體I內的熱量,再經出水口 6流出,完成冷卻水循環。各水槽4頭尾相連貫通處位于機體I的頂端或底端,并在各水槽4的頭尾相連貫通處開有連通槽9,各連通槽9均呈弧形,并與機體I同軸;每個連通槽9配有用于密封該連通槽9的封水蓋10,各封水蓋10蓋合在對應的連通槽9槽口處。連通槽9和封水蓋10的設置,利于對機體I加工而簡單實現各水槽4的連通。本實施例的各水槽4沿機體I的周向間隔分布,從而對機體I的側壁均勻散熱。本實施例的定子固定螺孔7為四個,兩兩對稱設于機體I側壁的中部,每個定子固定螺孔7均配有定子螺堵2 ;軸承固定螺孔8為兩個,分別位于定子固定螺孔7的上方和下方,每個軸承固定螺孔8均配有軸承螺堵3。通過鎖緊定子螺堵2來調節對定子固定的牢固程度,通過鎖緊軸承螺堵3來調節對軸承固定的牢固程度。本實施例在機體I的側壁沿機體I的軸向還開有通氣槽11,往該通氣槽11中通入壓縮空氣,即可方便為機體I內的其它部件提供氣源。其中,水槽4和通氣槽11的截面均呈圓形,利于水槽4中的水與機體I側壁的最大面積接觸,并利于減少通氣槽11中氣體的紊流。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技術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管狀的機體、定子螺堵和軸承螺堵,所述機體的側壁開有沿機體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各水槽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所述定子螺堵與定子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所述軸承螺堵與軸承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水槽頭尾相連貫通處位于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并在各水槽的頭尾相連貫通處開有連通槽,每個連通槽配有用于密封該連通槽的封水蓋,各封水蓋蓋合在對應的連通槽槽口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水槽沿機體的周向間隔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連通槽均呈弧形,并與機體同軸。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機體的底端,或均位于機體的頂端。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固定螺孔為四個,兩兩對稱設于機體側壁的中部,每個定子固定螺孔均配有所述定子螺堵;所述軸承固定螺孔為兩個,分別位于定子固定螺孔的上方和下方,每個軸承固定螺孔均配有所述軸承螺堵。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珠高速電主軸機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管狀的機體、定子螺堵和軸承螺堵,所述機體的側壁開有沿機體軸向設置的多個水槽,各水槽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頂端或底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機體的側壁沿機體的徑向開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固定螺孔及用于固定軸承的軸承固定螺孔,所述定子螺堵與定子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所述軸承螺堵與軸承固定螺孔螺紋配合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秀清,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