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鉆孔機座,包含有:一座體,上設有一導柱,導柱的一側設有一齒排。一活動座,可移動的設于導柱并可沿該齒排上下移動。一轉動把,具有一心軸,轉動把以該心軸穿設于活動座,心軸設有一齒輪可以與導柱的齒排嚙合。一結合座,有一裝設孔用于供鉆孔機裝設,活動座設有一第一嵌合部與一第二嵌合部,結合座對應于活動座二嵌合部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結合座的第一卡合部可相對于活動座的第一嵌合部嵌合,結合座的第二卡合部可相對于活動座的第二嵌合部嵌合,使結合座可以與活動座結合固定。(*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鉆孔機座,包含有:一座體,上設有一導柱,導柱的一側設有一齒排。一活動座,可移動的設于導柱并可沿該齒排上下移動。一轉動把,具有一心軸,轉動把以該心軸穿設于活動座,心軸設有一齒輪可以與導柱的齒排嚙合。一結合座,有一裝設孔用于供鉆孔機裝設,活動座設有一第一嵌合部與一第二嵌合部,結合座對應于活動座二嵌合部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結合座的第一卡合部可相對于活動座的第一嵌合部嵌合,結合座的第二卡合部可相對于活動座的第二嵌合部嵌合,使結合座可以與活動座結合固定。【專利說明】鉆孔機座
本技術是與鉆孔設備有關特別是一種專供架設鉆孔機的鉆孔機座。
技術介紹
在一般使用大型的鉆孔機具時由于機器本身具有相當的重量因此在實際的使用上都會配合一鉆孔機座來使用。如圖1所示為一種昔用的鉆孔機座,其主要的結構包含有一座體1,具有一底座2,該底座2上設有一導柱3,該導柱3的一側設有一齒排4。一活動基座5,用于裝設鉆孔機,該活動基座5設于該導柱3上并可沿該導柱3上下移動。在此一結構中為了能使鉆孔機可以架設于活動基座5該活動基座上會設置一組裝架6,該組裝架6與活動基座5的結合方式都是使用復數的螺栓7 —一的鎖固結合,如圖1中所示是以四個螺栓7將組裝架6與活動基座5鎖固結合,這樣的結構雖然可以達到基本的功能但是因為復數個螺栓要全部都鎖好才能提供鉆孔機一個穩定的結合所以在實務的操作上會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操作快速、簡便,并且能夠確實鎖固鉆孔機的鉆孔機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鉆孔機座包含有:一座體,該座體上設有一導柱,該導柱的一側設有一齒排。一活動座,可移動的設于該導柱并可沿該齒排上下移動。一轉動把,具有一心軸,該轉動把以該心軸穿設于該活動座,該心軸設有一齒輪可以與該導柱的齒排嚙合。一結合座,有一裝設孔用于供鉆孔機裝設,該活動座設有一第一嵌合部與一第二嵌合部,該結合座對應于該活動座二嵌合部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結合座的第一卡合部可相對于該活動座的第一嵌合部嵌合,該結合座的第二卡合部可相對于該活動座的第二嵌合部嵌合,使該結合座可以與該活動座結合固定。本技術的鉆孔機座,具有組裝操作快速、簡便的優點,并且能夠確實鎖固鉆孔機。【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一公知鉆孔機座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3中的局部放大視圖。圖5是本技術側面視圖。圖6概同圖5,為本技術組裝時的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剖面視圖。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座體1,底座2,導柱3,齒排4,活動基座5,組裝架6,螺栓7,座體10,底座11,導柱12,導軌13,齒排14,活動座20,滾輪21,第一嵌合部22,第二嵌合部23,凸垣231,插栓232,轉動把30,心軸31,齒輪32,結合座40,壁部41,第一卡合部411,斜面4111,第二卡合部412,座部42,嵌制臂421,螺栓422,橫孔43,桿體44,裝設孔45,迫緊件50,把手51。【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由所列舉的實施例配合附圖,詳述本技術的結構裝置與其特征,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的各實施例以及附圖中,相同的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對象或其結構特征。如圖2至圖7所示,是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鉆孔機座,包含有:一座體10,該座體10具有一底座11,可平置于一表面,該底座11上設有一導柱12,該導柱12的二相對側邊分別設有一導軌13,該導柱12的一側設有一齒排14,該齒排14系位于該二導軌13之間。一活動座20,可移動的設于該導柱12并可沿該齒排14上下移動。該活動座20的兩側分別設有二滾輪21,該滾輪21可沿該導軌13移動。一轉動把30,具有一心軸31,該轉動把30以該心軸31穿設于該活動座20,該心軸31設有一齒輪32可以與該導柱12的齒排14嚙合,轉動該轉動把30可以移動該活動座20。前述結構與公知的鉆孔機座相同,本技術其特征在于:活動座20的一側設有二嵌合部,在本實施例中該活動座的下方設有一第一嵌合部22,該第一嵌合部22為一凸設的嵌槽,該嵌槽具有一斜面221,該斜面221由該凸伸端朝該活動座20內部的方向往內往下傾斜。`該活動座20的上方設有一第二嵌合部23,在本實施例中該活動座上方設有一凸垣231,該凸垣設有二穿孔,二插栓232分別插設于該二穿孔以形成該第二嵌合部23,該二插栓232的末端前側呈圓弧形后側呈平板狀,該二插栓232之間以一橫把24連結。一迫緊件50,設于該活動座20上方的凸垣231,該迫緊件可以朝該嵌槽22方向靠近或遠離。在本實施例中該迫緊件50為一螺栓,由該凸垣的上方向下貫穿該凸垣231螺設于該凸垣,該螺栓的一端連接有一把手51,轉動該把手51可以使該螺栓向下或向上轉動。一結合座40,包含有一壁部41以及一由該壁部41向外延伸的座部42,該壁部41對應于該活動座20 二嵌合部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卡合部411以及一第二卡合部412,在本實施例中該結合座下方的第一卡合部411為一斜槽,該斜槽具有一斜面4111,該斜面4111是由該結合座40外部方向朝該結合座的內部方向往內往上傾斜。該結合座40的第二卡合部412為二對應于該活動座20插栓232位置的平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結合座上方設有一橫孔43,一桿體44穿設于該橫孔43,該桿體44呈圓形并分別于其兩端的一側設置該平面412,該插栓232的軸向與該平面412的法線方向垂直。該結合座40的座部42具有一嵌制臂421,該嵌制臂421以一端樞接于該座部42并且與該座部42之間形成一裝設孔45。該嵌制臂421的另一端則以螺栓422鎖合于該座部。該裝設孔45系用于裝設鉆孔機。以本技術的結構在使用時操作人員只需先將該結合座40的第一^^合部411靠向該活動座20的第一嵌合部22,使該第一卡合部411斜槽的斜面4111貼靠于該第一嵌合部22嵌槽的斜面221,如圖6所示,然后再將該結合座40的第二卡合部412往該活動座20的第二嵌合部23靠近,當該桿體44接觸到該插栓232時因為該插栓232的前側是圓形所以會被桿體44圓形的部份所推頂而向上移動,迨該桿體44通過該插栓232時該二插栓232會落下而以其后側的平板狀面對該桿體44的二平面412,如圖5所示,如此一來該結合座40便可以藉由該二嵌合部與該二卡合部的嵌卡配合而被固定于該活動座20上。由本技術所提供的結構該結合座可以得快速簡便的與活動座結合固定,不再如公知產品在安裝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鎖合多個螺絲,明顯的改善了傳統產品的問題。此外,為了使結合座40與活動座20的結合更為的穩固,使用者還可以轉動該迫緊件50,使該迫緊件的螺栓向下移動并將該結合座40向下推擠,使該結合座40可以被該迫緊件50與該嵌槽22夾合固定,以增加該結合座40裝設的穩定性。當要取下該結合座40時使用者只需松開該迫緊件50并且將該橫把24向上提,使該二插栓232向上移動,此時該結合座40的第二結合部412便不再受到該活動座20第二嵌合部23的拘束,該結合座40便可以被取出,以達到本技術組裝操作快速簡便的創作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鉆孔機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孔機座,包含有:一座體,該座體具有一底座,該底座上設有一導柱,該導柱的一側設有一齒排;一活動座,可移動的設于該導柱并可沿該齒排上下移動;一轉動把,具有一心軸,該轉動把以該心軸穿設于該活動座,該心軸設有一齒輪可以與該導柱的齒排嚙合;一結合座,有一裝設孔用于供鉆孔機裝設;其特征在于:該活動座設有一第一嵌合部與一第二嵌合部;該結合座對應于該活動座二嵌合部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結合座的第一卡合部可相對于該活動座的第一嵌合部嵌合,該結合座的第二卡合部可相對于該活動座的第二嵌合部嵌合,使該結合座可以與該活動座結合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解潘忠,
申請(專利權)人:解潘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