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它涉及橋梁工程后張法施工的預應力梁板構件及建筑類大跨度預應力結構領域。它包括工字鋼主體平臺、進料鋼管、切割機臺座、梳行齒、編束器、卡槽和下料量距標線,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工字鋼槽內焊接有進料鋼管,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側邊焊接有切割機臺座,切割機臺座上固定有切割機,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工字鋼槽內每隔兩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齒,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槽,卡槽內放置有編束器,工字鋼槽內標記有下料量距標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使鋼絞線準確下料、免受污染、順利編束(即穿束時均符合孔道內各斷面鋼絞線位置相對固定以保證鋼絞線順直)、即時孔道穿束。(*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它涉及橋梁工程后張法施工的預應力梁板構件及建筑類大跨度預應力結構領域。它包括工字鋼主體平臺、進料鋼管、切割機臺座、梳行齒、編束器、卡槽和下料量距標線,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工字鋼槽內焊接有進料鋼管,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側邊焊接有切割機臺座,切割機臺座上固定有切割機,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工字鋼槽內每隔兩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齒,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槽,卡槽內放置有編束器,工字鋼槽內標記有下料量距標線。本技術能使鋼絞線準確下料、免受污染、順利編束(即穿束時均符合孔道內各斷面鋼絞線位置相對固定以保證鋼絞線順直)、即時孔道穿束。【專利說明】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
本技術涉及的是后張法施工的橋梁工程預應力梁板構件及建筑類大跨度預應力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
技術介紹
橋梁工程及大跨度結構工程采用預應力后張法施工中,預制梁板類(如箱梁、T梁、空心板等)和大跨度構件(如蓋梁等)預應力施工時,施工工藝為:梁板或構件預制時預留預應力孔道,混凝土強度達到可進行預應力張拉的強度要求后,進行單股鋼絞線下料、進而對多股鋼絞線編束(設計要求的鋼絞線股數),對編束完成的預應力鋼絞線束,進行孔道穿束,然后完成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孔道壓漿和端頭封錨。傳統的預應力鋼絞線下料和編束方法是:在鋼筋加工棚硬化的地面上拉尺對鋼絞線量距,切割,人工對鋼絞線整理編束,然后將編束后的鋼絞線人工抬至待穿構件孔道前。這樣操作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點:1、由于單股鋼絞線是由多根鋼絲絞結形成的,因此,鋼絞線的特性注定了其容易彎曲、纏繞、扭麻花和壓彈的特點;施作時,單根柔性鋼絞線的順直度主要由人工擺放形成,對“蛇”行彎的消除主要靠人工完成,對準確下料造成影響,下料長度往往大于設計長度,容易造成鋼絞線浪費;2、待編束的單股鋼絞線受自重影響,往往是平攤在地面上,要按錨具斷面孔位編束全靠人工完成,工人操作的工作質量難于保證,整理綁扎過程中,很容易在束內形成纏繞;3、編束完成的鋼絞線束運輸至待穿構件孔位的過程中,必須靠人工扛、抬,編的束容易散開,且由于運輸過程中彎曲、扭轉,容易造成束內纏繞;4、在下料、編束和運輸過程中,鋼絞線與地面直接接觸,容易受到塵土、泥、水、油潰等的污染,對鋼絞線的預應力耐久性造成影響;5、靠人工下料、編束的作業質量難于保證,且工作強度大、生產效率底。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T F50-2011)要求:“宜將一根鋼束中的全部預應力筋編束后整體穿入孔道中”、“對鋼絞線可以采用穿束機逐根將其穿入孔道內,但應保證其在孔道內不發生相互纏繞”。其實,逐根穿入鋼絞線的弊端很明顯,容易相互纏繞,且后穿的越難穿,因此一般少用;根據張拉工藝,單束鋼絞線整體張拉過程中,實際是每股鋼絞線在同時受力張拉,因此對鋼絞線的順直度要求是很高的,否則,容易導致鋼絞線受力不均勻,個別鋼絞線張拉力不足、伸長量超標、出現斷絲等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能使鋼絞線準確下料、免受污染、順利編束(即穿束時均符合孔道內各斷面鋼絞線位置相對固定以保證鋼絞線順直)、即時孔道穿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包括工字鋼主體平臺、進料鋼管、切割機臺座、梳行齒、編束器、卡槽和量距標線,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工字鋼槽內焊接有進料鋼管,工字鋼主體平臺一端的側邊焊接有切割機臺座,切割機臺座上固定有切割機,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工字鋼槽內每隔兩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齒,工字鋼主體平臺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槽,卡槽內放置有編束器,編束器一側的工字鋼槽內標記有下料量距標線。所述的進料鋼管與切割機臺座的距離為50cm。所述的進料鋼管長20cm、直徑為10cm。所述的卡槽距離梳行齒的距離為2m。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思路清晰,制作簡單、方便,易于實現下料、編束及后續孔道穿束作業的功能要求。2、本技術形成的臺架結構安全可靠,經濟實用,最后回收殘值率大于97%。3、提高了鋼絞線下料準確性,減少了量距次數,理順了鋼絞線,保證了編束質量。4、有效的避免了鋼絞線及鋼絞線束受到污染(保持了鋼絞線和鋼絞線束的清潔)、鋼絞線束難于孔道穿束、鋼絞線繞纏及扭麻花、張拉容易出現問題等現象。5、避免了編束后的人工運輸。6、大幅度保證了工作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大量人工。【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1-1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I1-1I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II1-1II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編束器的平面圖;圖6為本技術的編束器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參照圖1-6,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包括工字鋼主體平臺1、進料鋼管2、切割機臺座3、梳行齒4、編束器5、卡槽6和量距標線7,工字鋼主體平臺I 一端的工字鋼槽內焊接有進料鋼管2,工字鋼主體平臺I 一端的側邊焊接有切割機臺座3,切割機臺座3上固定有切割機,工字鋼主體平臺I的工字鋼槽內每隔兩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齒4,工字鋼主體平臺I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槽6,卡槽6內放置有編束器5,編束器5 —側的工字鋼槽內標記有下料量距標線7。所述的進料鋼管2與切割機臺座3的距離為50cm。所述的進料鋼管2長20cm、直徑為10cm。所述的卡槽6距離梳行齒4的距離為2m。本【具體實施方式】在工字鋼主體平臺I另一端,距離梳行齒2m處,對向豎立焊接兩根[5槽鋼,兩根槽鋼開口一側相對布置,形成一個卡槽,槽內放置可更換的編束器(根據編束斷面形式設計制作)。編束器外框采用Φ 16—級鋼筋焊接制作,大小以方便插入卡槽為準;編束器內格采用一級Φ6鋼筋焊接制作,網孔凈寬(高)略大于一股鋼絞線直徑(便于鋼絞線縱向抽動),網孔位置盡量和錨具孔位一致,以保證鋼絞線每一斷面每股位置相對固定并和兩端錨具孔位對應一致。本【具體實施方式】下料時,鋼絞線從工作臺進料鋼管穿入,依據梳行齒齒檔編號穿過同一編號的齒檔,直至另一端的量距標線處,根據計算下料長度,通過量距標線的量長,在切割機處切斷鋼絞線。然后按同樣方法,依次完成一束鋼絞線的下料作業。此時的鋼絞線在各自編號的齒檔內,然后將鋼絞線起始端逐根穿過編束器,在編束器外側Im處,以Im間距用雙股鉛絲綁扎鋼絞線成束,邊抽動,邊綁扎,邊進行預應力孔道端的穿束作業。該臺架放置于構件待穿孔位附件(一般為相距3-5m為宜),與構件縱向成直線布置。逐步完成編束的鋼絞線可即時穿入預留孔道內。實施例:2013年度,在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承建的蘭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臨夏至合作段LH13合同段施工過程中,全線476片預應力梁板集中預制,鋼絞線下料、編束均采用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進行施工,保證了鋼絞線下料準確、鋼絞線及鋼絞線束清潔,編束合格率達到100%,并為孔道穿束提供了方便,本項目中材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應力鋼絞線下料編束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鋼主體平臺(1)、進料鋼管(2)、切割機臺座(3)、梳行齒(4)、編束器(5)、卡槽(6)和量距標線(7),工字鋼主體平臺(1)一端的工字鋼槽內焊接有進料鋼管(2),工字鋼主體平臺(1)一端的側邊焊接有切割機臺座(3),切割機臺座(3)上固定有切割機,工字鋼主體平臺(1)的工字鋼槽內每隔兩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齒(4),工字鋼主體平臺(1)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槽(6),卡槽(6)內放置有編束器(5),編束器(5)一側的工字鋼槽內標記有下料量距標線(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萬鵬,胡立志,雒建奎,王龍飛,
申請(專利權)人: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