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該混料機,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罐體底部連接有送風管,所述送風管的管口位于罐體之內的底部,送風管連接有送風裝置,所述罐體頂部連接有進料罐,所述進料罐底部的下料管設置于罐體之內的頂部,所述罐體的頂部還連接有用于將送風管送來的風排出的出風管。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混料機于混料罐的罐體底部連接送風裝置,下料管位于罐體的頂部。送風裝置的送風管送出的風由底部向頂部流動,從下料管排出的塑膠粒在下落的過程中受風的吹力作用分散開而達到了混合,這樣使得塑膠粒的混合更為均勻。另外,于進料罐的頂部連接的顆粒篩選機通過對進料的塑膠粒進行篩分,使得混合前顆粒更為細小,提高了最終混合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塑料制備工藝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
技術介紹
改性塑料材料在現代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如汽車用塑料、家電用塑料以及工程塑料、功能塑料等。改性塑料的制備通常采用擠出造粒生產線,該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配料、混合、混煉、擠出、造粒、包裝等工序。混合工序是將原材料、輔料等進行充分均勻的混合,是制備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現有技術的塑膠粒的混料機有兩種,一種為無攪拌槳的混料機,另一種為帶有攪拌槳的儲料罐。在混合較多種類的塑膠原料時,例如粒子與粉末共混時,因粒子與粉末的密度不同會出現分層現象,其混合效果不理想,混合不均勻將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導致材料性能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該混料機能較為均勻的混合塑膠粒。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罐體底部連接有送風管,所述送風管的管口位于罐體之內的底部,送風管連接有送風裝置,所述罐體頂部連接有進料罐,所述進料罐底部的下料管設置于罐體之內的頂部,所述罐體的頂部還連接有用于將送風管送來的風排出的出風管。其中,所述送風管的內徑要大于下料管的內徑。其中,所述送風管的管口朝向位于下料管的管口朝向的正對位置。其中,所述送風管的管口的中心線與下料管的管口的中心線重合,兩個中心線為豎直方向。其中,所述罐體底部還連接有放料口。其中,所述出風管為兩個,且分別設置于下料管的兩側,靠近罐體頂部的邊緣。其中,所述下料管設有下料閥門,所述放料口設置有放料閥。其中,所述送風裝置為鼓風機。其中,所述進料罐的頂部連接有顆粒篩選機。本專利技術的混料機于混料罐的罐體底部連接送風裝置,下料管位于罐體的頂部。送風裝置的送風管送出的風由底部向頂部流動,從下料管排出的塑膠粒在下落的過程中受風的吹力作用分散開而達到了混合,這樣使得塑膠粒的混合更為均勻。另外,于進料罐的頂部連接的顆粒篩選機通過對進料的塑膠粒進行篩分,使得混合前顆粒更為細小,提高了最終混合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混料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一進料iig ; 11—下料管;111—下料閥;2—混料iig ;20—iig體;21—送風管;22—放料口 ;221—放料閥;23—出風管;3—送風裝置;4一顆粒篩選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專利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規定和限定,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如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混料機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塑膠粒的混料機主要由混料罐2、送風管21、出風管23、送風裝置3、進料罐I和顆粒篩選機4構成。送風管21位于混料罐2的罐體20底部,且其管口位于罐體20之內的底部。進料罐I連接于罐體20的頂部,且其底部的下料管11位于罐體20之內的頂部。送風管21的內徑要大于下料管11的內徑,這樣可使得由下料管11排出的塑膠粒能較大面積地接受送風管21送出的風的吹。送風管21的管口朝向位于下料管11的管口朝向的正對位置,且送風管21的管口的中心線與下料管11的管口的中心線重合,兩個中心線為豎直方向。如此好處是,下料管11的塑膠粒在重力作用下落時能更好地被風吹到。出風管23為兩個,且分別設置于下料管11的兩側。它們靠近罐體20頂部的邊緣,這樣可保證由罐體20的底部進入的風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能向罐體20的兩側分散開,更避免塑膠粒從下料管11落下時分散得過開而造成部分位于邊緣的塑膠粒不能被風吹到。送風管21連接有送風裝置3。送風裝置3的出風口套接于送風管21。送風裝置3可以為鼓風機,為了保證由此提供的風具有較大的速率。下料管11設有下料閥111門,當進料罐I進料完畢后,可打開該閥門。所述放料口 22設置有放料閥221,可以將混合好的塑膠粒從放料口 22放出。顆粒篩選機4連接于進料罐I的頂部。在對進料罐I進料前可預先對塑膠粒進行粒度的大致篩分,防止顆粒較大的塑膠粒進入罐體20后因質量較大而下落過快,受風吹混合的效果較差。該顆粒篩選機4可以為震動式的篩選機。下面介紹本專利技術的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將顆粒篩選機4篩分后的塑膠粒裝入進料罐I。待打開送風裝置3后,打開下料閥111,塑膠粒便由下料管11下落形成具有一定速率的塑膠粒流,下落的過程中被以具有一定動能的風吹開,塑膠粒流被分散開形成更小的塑膠粒團。塑膠粒團隨著下落的過程中不斷被吹散,直至形成單個的塑膠粒,最終落入罐體20的底部,由放料管放出。盡管以上較多使用了表示結構的術語,例如“進料罐1”、、“混料罐2”、“下料管11”、“罐體20”、“送風裝置3”、“送風管21”和“出風管23”等,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專利技術精神相違背的。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包括混料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2)的罐體(20)底部連接有送風管(21),所述送風管(21)的管口位于罐體(20)之內的底部,送風管(21)連接有送風裝置(3),所述罐體(20)頂部連接有進料罐(1),所述進料罐(1)底部的下料管(11)設置于罐體(20)之內的頂部,所述罐體(20)的頂部還連接有用于將送風管(21)送來的風排出的出風管(2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塑膠粒的混料機,包括混料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2)的罐體(20)底部連接有送風管(21),所述送風管(21)的管口位于罐體(20)之內的底部,送風管(21)連接有送風裝置(3),所述罐體(20)頂部連接有進料罐(I),所述進料罐(I)底部的下料管(11)設置于罐體(20)之內的頂部,所述罐體(20)的頂部還連接有用于將送風管(21)送來的風排出的出風管(2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管(21)的內徑要大于下料管(11)的內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管(21)的管口朝向位于下料管(11)的管口朝向的正對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安龍,雷彩霞,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恩源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