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倒置在散熱基板底部的LED光源,通過反光杯將光線均勻射出,同時也使得設置在導熱柱頂部的LED光源既可以通過燈頭散熱體進行傳導散熱,又可以通過周圍空氣形成對流散熱,且埋設于導熱基板內的半導體制冷片能夠有效的通過冷面對導熱基板進行制冷,同時又可以將熱面熱量及時通過散熱片導出,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能夠滿足對呈環形擺設物體進行照明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倒置在散熱基板底部的LED光源,通過反光杯將光線均勻射出,同時也使得設置在導熱柱頂部的LED光源既可以通過燈頭散熱體進行傳導散熱,又可以通過周圍空氣形成對流散熱,且埋設于導熱基板內的半導體制冷片能夠有效的通過冷面對導熱基板進行制冷,同時又可以將熱面熱量及時通過散熱片導出,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能夠滿足對呈環形擺設物體進行照明的需求。【專利說明】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
本專利技術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
技術介紹
隨著射燈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射燈的個性化需求也變得日益強烈,傳統的射燈一般對整燈的中心光強要求較高,但在實際使用中對于一些呈環形擺設的物體照明時,僅需要對呈環形擺設的物體進行照明,此時,整燈的中心處光強可以不做要求,但現有技術下的射燈一般都是將光源設置到反光杯的底部,使得中心光強值很高,因此很難滿足上述個性化要求,此外,將光源擺放到反光杯的底部的結構設計,也使得光源不能有效的與空氣接觸,因此,也使得散熱問題很難得到有效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能夠滿足對呈環形擺設物體進行照明的射燈。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包括反光杯和燈頭散熱體,所述燈頭散熱體的頂面上一體設置有導熱柱,所述導熱柱的頂部設置有導熱基板,所述導熱基板的底面圍繞所述導熱柱的圓周方向均布有LED光源,所述導熱基板的頂面埋設有半導體制冷片,所述半導體制冷片的正負極與所述導熱基板的電路相連接,且所述半導體制冷片的熱面與所述導熱基板頂面上設置的散熱片的底面相貼合,所述反光杯的底面的軸心處設置有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導熱柱相配合且所述反光杯的底面與所述燈頭散熱體的頂面緊固。其中,所述燈頭散熱體的底面設置有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上表面向上凹設有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所述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分別與設置在所述燈頭散熱體的底面上的第一圓孔和第二圓孔緊配。其中,所述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分別與設置在所述燈頭散熱體底面上的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緊配。其中,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的軸心處分別貫穿設置有用于穿設電源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電源線的一端貫穿所述燈頭散熱體與所述基板相連接。其中,所述電源線的另一端與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相連接,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分別與外部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其中,所述反光杯為鋁反光杯且內表面設置有真空鍍鋁的反光層。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包括反光杯和燈頭散熱體,所述燈頭散熱體的頂面上一體設置有導熱柱,所述導熱柱的頂部設置有導熱基板,所述導熱基板的底面圍繞所述導熱柱的圓周方向均布有LED光源,所述導熱基板的頂面埋設有半導體制冷片,所述半導體制冷片的正負極與所述導熱基板的電路相連接,且所述半導體制冷片的熱面與所述導熱基板頂面上設置的散熱片的底面相貼合,所述反光杯的底面的軸心處設置有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導熱柱相配合且所述反光杯的底面與所述燈頭散熱體的頂面緊固。倒置在散熱基板底部的LED光源,通過反光杯將光線均勻射出,同時也使得設置在導熱柱頂部的LED光源既可以通過燈頭散熱體進行傳導散熱,又可以通過周圍空氣形成對流散熱,且埋設于導熱基板內的半導體制冷片能夠有效的通過冷面對導熱基板進行制冷,同時又可以將熱面熱量及時通過散熱片導出,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能夠滿足對呈環形擺設物體進行照明的需求。【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反光杯、2.燈頭散熱體、3.導熱柱、4.導熱基板、5.LED光源、6.絕緣層、7.散熱片、8.半導體制冷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包括反光杯I和燈頭散熱體2,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頂面上一體設置有導熱柱3,所述導熱柱3的頂部設置有導熱基板4,所述導熱基板4的底面圍繞所述導熱柱3的圓周方向均布有LED光源5,所述導熱基板4的頂面埋設有半導體制冷片8,所述半導體制冷片8的正負極與所述導熱基板4的電路相連接,且所述半導體制冷片8的熱面與所述導熱基板4頂面上設置的散熱片7的底面相貼合,所述反光杯I的底面的軸心處設置有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導熱柱3相配合且所述反光杯I的底面與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頂面緊固。倒置在散熱基板底部的LED光源,通過反光杯將光線均勻射出,同時也使得設置在導熱柱頂部的LED光源既可以通過燈頭散熱體進行傳導散熱,又可以通過周圍空氣形成對流散熱,且埋設于導熱基板內的半導體制冷片能夠有效的通過冷面對導熱基板進行制冷,同時又可以將熱面熱量及時通過散熱片導出,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能夠滿足對呈環形擺設物體進行照明的需求。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底面設置有絕緣層6,所述絕緣層6的上表面向上凹設有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所述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分別與設置在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底面上的第一圓孔和第二圓孔緊配。此結構設計,使得燈頭散熱體2底面與燈座有效隔離,從而有效阻止燈頭散熱體2帶電。所述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分別與設置在所述燈頭散熱體2底面上的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緊配。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所選用的燈頭為GUlO燈頭,此結構設計,使得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分別與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緊配,且同時與燈頭散熱體2有效隔離,阻止燈頭散熱體2帶電。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用電源線穿設到燈頭散熱體2中使得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與導熱基板連通且不會使得燈頭散熱體2帶電。同時,為了便于射燈的更換和維修,本專利技術采用外部電源供電,且輸出電壓均低于人體安全電壓。本實施例中所選用的半導體制冷片電壓與整燈的輸入電壓相等,為方便連接可以將半導體制冷片上的導線直接與導熱基板上的電路相連接。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的軸心處分別貫穿設置有用于穿設電源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電源線的一端貫穿所述燈頭散熱體與所述基板相連接。所述電源線的另一端與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相連接,所述正極導電柱和負極導電柱分別與外部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所述反光杯I為鋁反光杯且內表面設置有真空鍍鋁的反光層。反光杯的內表層可以根據實際所需要的光學需求設計對應的反光層,也可以采用塑料反光杯制作。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杯(I)和燈頭散熱體(2),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頂面上一體設置有導熱柱(3),所述導熱柱(3)的頂部設置有導熱基板(4),所述導熱基板(4)的底面圍繞所述導熱柱(3)的圓周方向均布有LED光源(5),所述導熱基板(4)的頂面埋設有半導體制冷片(8),所述半導體制冷片(8)的正負極與所述導熱基板(4)的電路相連接,且所述半導體制冷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熱柱上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的射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杯(1)和燈頭散熱體(2),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頂面上一體設置有導熱柱(3),所述導熱柱(3)的頂部設置有導熱基板(4),所述導熱基板(4)的底面圍繞所述導熱柱(3)的圓周方向均布有LED光源(5),所述導熱基板(4)的頂面埋設有半導體制冷片(8),所述半導體制冷片(8)的正負極與所述導熱基板(4)的電路相連接,且所述半導體制冷片(8)的熱面與所述導熱基板(4)頂面上設置的散熱片(7)的底面相貼合,所述反光杯(1)的底面的軸心處設置有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導熱柱(3)相配合且所述反光杯(1)的底面與所述燈頭散熱體(2)的頂面緊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春,鄭小玉,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生態屋建筑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