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滾動軸承,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滾動軸承,包括軸承外環、軸承內環、保持架和若干個滾動體,軸承外環和軸承內環間設有滾道,滾動體置于滾道上,且通過保持架固定,軸承外環包括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第一半環相對第二半環的一側設有凸環,凸環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第二半環相對第一半環的一側設有容置腔,容置腔包括頂壁和繞設于頂壁四周的內側壁,內側壁上間隔設有與凸塊相適配的擋塊,擋塊朝向頂壁一側端面到頂壁的距離等于凸塊的厚度,擋塊間形成的間隙大小和形狀均與凸塊相適配,軸承外環的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可拆卸,更換滾動體或對滾動體添加潤滑油,簡單方便快捷,既不費時又不費力。(*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滾動軸承
本技術涉及一種滾動軸承,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添加潤滑油和便于更換滾動體的滾動軸承。
技術介紹
軸承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滾動軸承是將運轉的軸與軸座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摩擦損失的一種精密的機械元件,其通常由內環、外環、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滾動體通過保持架支撐,當滾動軸承的滾動體需要添加潤滑油時,需將整個滾動軸承從機箱設備上拆下,費時費力,還影響機械設備的生產效率,而且在滾動體出現損壞時需要進行更換時,需將軸承整個拆開,顯得異常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添加潤滑油和便于更換滾動體的滾動軸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滾動軸承,包括軸承外環、軸承內環、保持架和若干個滾動體,所述軸承外環和所述軸承內環間設有滾道,所述滾動體置于所述滾道上,且通過所述保持架固定,所述軸承外環包括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所述第一半環相對第二半環的一側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所述第二半環相對第一半環的一側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頂壁和繞設于頂壁四周的內側壁,所述內側壁上間隔設有與所述凸塊相適配的擋塊,所述擋塊朝向頂壁一側端面到頂壁的距離等于凸塊的厚度,所述擋塊間形成的間隙大小和形狀均與凸塊相適配。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半環一側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第二半環上設有容置腔且容置腔上擋塊,擋塊間形成間隙,這樣在裝軸承外環時將擋塊間的間隙對準凸環上的凸塊,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貼合,再旋轉第二半環,凸塊和擋塊緊密抵觸,實現了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的固定,穩定性好,在需要對滾動體添加潤滑油或更換滾動體的時候,只需旋轉第二半環,使得凸塊與擋塊間的間隙處于對應位置,就可以將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拆卸開,更換滾動體或對滾動體添加潤滑油,簡單方便快捷,既不費時又不費力。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容置腔的頂壁上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設有與內側壁貼合的翻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容置腔內設置密封圈,能夠保證在軸承工作時潤滑油不會從細縫中流出,密封圈上翻邊與內側壁貼合,這樣的密封圈結構密封效果更好更明顯了。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軸承內環外表面兩端均設有向內的第一傾斜部,所述軸承內環外表面中部低于兩端,所述軸承外環內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傾斜部對稱的第二傾斜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軸承內環外表面上的第一傾斜部使得上方滾動體的潤滑油不易從兩側流出,會留存在中部對滾動體更好的潤滑,軸承外環的第二傾斜部使得下方的滾動體的潤滑油不易從兩側留存,這樣減少潤滑油的浪費,能對滾動體更好的潤滑,軸承工作效果更好。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軸承內環外表面均設有與其螺紋連接的防塵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軸承兩側設置防塵蓋,能夠防止一些灰塵雜質進入軸承內,影響其工作,而且防塵蓋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止潤滑油流出的作用,軸承能夠很好的被潤滑,不容易損壞,延長了軸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滾動軸承實施例的截面圖;圖2為本技術滾動軸承實施例第二半環相對第一半環一側的視圖;圖3為本技術滾動軸承實施例凸環的正向視圖。附圖標記:1、軸承內環;2、軸承外環;3、保持架;4、滾動體;21、第一半環;22、第二半環;5、凸環;6、凸塊;71、頂壁;72、內側壁;8、擋塊;9、密封圈;10、翻邊;11、第一傾斜部;12、第二傾斜部;13、防塵蓋。【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3對本技術滾動軸承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一種滾動軸承,包括軸承外環2、軸承內環1、保持架3和若干個滾動體4,所述軸承外環2和所述軸承內環I間設有滾道,所述滾動體4置于所述滾道上,且通過所述保持架3固定,所述軸承外環2包括第一半環21和第二半環22,所述第一半環21相對第二半環22的一側設有凸環5,所述凸環5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6,所述第二半環22相對第一半環21的一側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頂壁71和繞設于頂壁71四周的內側壁72,所述內側壁72上間隔設有與所述凸塊6相適配的擋塊8,所述擋塊8朝向頂壁71 一側端面到頂壁71的距離等于凸塊6的厚度,所述擋塊8間形成的間隙大小和形狀均與凸塊6相適配。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半環21—側設有凸環5,所述凸環5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6,第二半環22上設有容置腔且容置腔上擋塊8,擋塊8間形成間隙,這樣在裝軸承外環2時將擋塊8間的間隙對準凸環5上的凸塊6,第一半環21和第二半環22貼合,再旋轉第二半環22,凸塊6和擋塊8緊密抵觸,實現了第一半環21和第二半環22的固定,穩定性好,在需要對滾動體4添加潤滑油或更換滾動體4的時候,只需旋轉第二半環22,使得凸塊6與擋塊8間的間隙處于對應位置,就可以將第一半環21和第二半環22拆卸開,更換滾動體4或對滾動體4添加潤滑油,簡單方便快捷,既不費時又不費力。所述容置腔的頂壁71上設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上設有與內側壁72貼合的翻邊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容置腔內設置密封圈9,能夠保證在軸承工作時潤滑油不會從細縫中流出,密封圈9上翻邊10與內側壁72貼合,這樣的密封圈9結構密封效果更好更明顯了。所述軸承內環I外表面兩端均設有向內的第一傾斜部11,所述軸承內環I外表面中部低于兩端,所述軸承外環2內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傾斜部11對稱的第二傾斜部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軸承內環I外表面上的第一傾斜部11使得上方滾動體4的潤滑油不易從兩側流出,會留存在中部對滾動體4更好的潤滑,軸承外環2的第二傾斜部12使得下方的滾動體4的潤滑油不易從兩側留存,這樣減少潤滑油的浪費,能對滾動體4更好的潤滑,軸承工作效果更好。所述軸承內環I外表面均設有與其螺紋連接的防塵蓋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軸承兩側設置防塵蓋13,能夠防止一些灰塵雜質進入軸承內,影響其工作,而且防塵蓋13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止潤滑油流出的作用,軸承能夠很好的被潤滑,不容易損壞,延長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動軸承,包括軸承外環、軸承內環、保持架和若干個滾動體,所述軸承外環和所述軸承內環間設有滾道,所述滾動體置于所述滾道上,且通過所述保持架固定,其特征是:所述軸承外環包括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所述第一半環相對第二半環的一側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所述第二半環相對第一半環的一側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頂壁和繞設于頂壁四周的內側壁,所述內側壁上間隔設有與所述凸塊相適配的擋塊,所述擋塊朝向頂壁一側端面到頂壁的距離等于凸塊的厚度,所述擋塊間形成的間隙大小和形狀均與凸塊相適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滾動軸承,包括軸承外環、軸承內環、保持架和若干個滾動體,所述軸承外環和所述軸承內環間設有滾道,所述滾動體置于所述滾道上,且通過所述保持架固定,其特征是:所述軸承外環包括第一半環和第二半環,所述第一半環相對第二半環的一側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外側面凸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凸塊,所述第二半環相對第一半環的一側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頂壁和繞設于頂壁四周的內側壁,所述內側壁上間隔設有與所述凸塊相適配的擋塊,所述擋塊朝向頂壁一側端面到頂壁的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浩,周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大裕軸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