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包括輸液泵本體和用于固定和攜帶輸液泵本體的攜帶裝置,所述攜帶裝置包括防護盒和固定座,防護盒由底座、鉸鏈和透明面蓋構成,透明面蓋一側通過鉸鏈與底座一側鉸接,透明面蓋另一側與底座另一側扣接配合;固定座設置在底座內側,輸液泵本體設置在固定座上,底座表面還設有掛鉤和繃帶連接槽,掛鉤位于底座內側。此款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可以穿戴、操作靈活、功能齊備、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等優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包括輸液泵本體和用于固定和攜帶輸液泵本體的攜帶裝置,所述攜帶裝置包括防護盒和固定座,防護盒由底座、鉸鏈和透明面蓋構成,透明面蓋一側通過鉸鏈與底座一側鉸接,透明面蓋另一側與底座另一側扣接配合;固定座設置在底座內側,輸液泵本體設置在固定座上,底座表面還設有掛鉤和繃帶連接槽,掛鉤位于底座內側。此款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可以穿戴、操作靈活、功能齊備、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專利說明】穿戴式智能輸液泵
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
,特別是一種穿戴式智能輸液泵。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輸液泵的應用場所局限于醫療機構等固定場所,對于那些不需要停留在醫療機構又需要定期進行藥物治療或邊治療邊工作或允許進行一些簡單活動或需要出席公共場合的患者就非常不便,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就很好的解決了有以上需求患者的難題,特別在公共場合不僅可以完成患者的治療又可以保護患者的隱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可以穿戴、操作靈活、功能齊備、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的穿戴式智能輸液泵。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包括輸液泵本體和用于固定和攜帶輸液泵本體的攜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攜帶裝置包括防護盒和固定座,防護盒由底座、鉸鏈和透明面蓋構成,透明面蓋一側通過鉸鏈與底座一側鉸接,透明面蓋另一側與底座另一側扣接配合;固定座設置在底座內側,輸液泵本體設置在固定座上,底座表面還設有掛鉤和繃帶連接槽,掛鉤位于底座內側。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作為更具體的一種方案,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固定繃帶,固定繃帶穿過底座的繃帶連接槽。所述輸液泵本體設有顯示屏、控制面板、數據接口、電源開關、智能控制電路、機械控制部分、壓板、雙重鎖緊機構、安全鎖、電池盒和具有收發功能的藍牙通訊模塊;所述顯示屏、控制面板、數據接口、電源開關和雙重鎖緊機構設置在輸液泵本體的外表面,智能控制電路、機械控制部分、壓板、安全鎖和具有收發功能的藍牙通訊模塊設置在輸液泵本體內;所述機械控制部分包括電機、同步帶傳動副(但不限于同步帶傳動副,也可以是齒輪傳動副等)和凸輪軸,電機通過同步帶傳動副與凸輪軸傳動連接,凸輪軸一端有速度檢測器,凸輪軸的兩端之間設有葉片組件;所述葉片組件一端外側設有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和氣泡檢測探頭,葉片組件另一端外側設有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所述顯示屏、控制面板、數據接口、電源開關、藍牙通訊模塊、電機、速度檢測器、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氣泡檢測探頭和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分別與智能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雙重鎖緊機構與安全鎖傳動連接、并與壓板鎖緊配合,所述壓板位于凸輪軸下方。輸液泵工作過程中的將各種參數顯示在顯示屏上,也可以將工作參數通過藍牙通訊模塊顯示在智能移動終端上,也可以用移動終端通過藍牙通訊模塊向輸液泵發送操作指令。所述葉片組件依次由補償葉片、出口葉片、擠壓葉片和入口葉片構成,補償葉片靠近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入口葉片靠近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輸液泵的挎包和斜挎背帶,斜挎背帶與挎包連接。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輸液泵的腰包和橫挎腰帶,橫挎腰帶與腰包連接。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輸液泵本體的背包。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夾塊,夾塊設置在固定座背面,固定座與底座可拆連接。所述輸液泵本體還設有一體化藥盒,一體化藥盒設置在輸液泵本體下端,一體化藥盒設有與其內部連通的輸液管,輸液管設置在葉片組件與壓板之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款穿戴式智能輸液泵既可在固定位置使用,也可以在移動狀態下攜帶,當輸液泵需要在固定位置使用時可以將輸液泵固定在輸液架上,當輸液泵需要在移動、攜帶狀態使用時,通過背包、挎包、腰包或繃帶固定在身上,同時,患者在使用輸液泵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掀起攜帶裝置上的透明面蓋設置輸液泵的工作狀態和參數,也可以透過透明面蓋觀看輸液泵的工作狀態和參數;(2)患者在使用輸液泵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和輸液泵的藍牙通訊模塊進行數據通訊,將輸液泵的工作狀態和參數顯示在移動終端上,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向輸液泵發送指令。【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合上防護盒后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為輸液泵本體與一體化藥盒連接結構示意圖。圖5為輸液泵本體內部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輸液泵本體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輸液泵本體左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輸液泵本體右視結構示意圖。圖9為輸液泵本體與支架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中輸液泵本體與固定座左視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10俯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圖2、圖5至圖8所示,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包括輸液泵本體I和用于固定和攜帶輸液泵本體I的攜帶裝置,所述攜帶裝置包括防護盒3和固定座2,防護盒3由底座31、鉸鏈36和透明面蓋32構成,透明面蓋32 —側通過鉸鏈36與底座31 —側鉸接,透明面蓋32另一側與底座31另一側扣接配合;固定座2設置在底座31內側,輸液泵本體I設置在固定座2上,底座31表面還設有掛鉤35和繃帶連接槽33,掛鉤35位于底座31內側。所述攜帶裝置還包括固定繃帶,固定繃帶穿過底座31的繃帶連接槽33。所述輸液泵本體I設有顯示屏13、控制面板12、數據接口、電源開關113、智能控制電路、機械控制部分、壓板16、雙重鎖緊機構112、安全鎖19、電池盒115和具有收發功能的藍牙通訊模塊;所述顯示屏13、控制面板12、數據接口、電源開關113和雙重鎖緊機構112設置在輸液泵本體I的外表面,智能控制電路、機械控制部分、壓板16、安全鎖19和具有收發功能的藍牙通訊模塊設置在輸液泵本體I內;所述機械控制部分包括電機14、同步帶傳動副141和凸輪軸142,電機14通過同步帶傳動副141與凸輪軸142傳動連接,凸輪軸142一端有速度檢測器143,凸輪軸142的兩端之間設有葉片組件;所述葉片組件一端外側設有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2和氣泡檢測探頭17,葉片組件另一端外側設有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1 ;所述顯示屏13、控制面板12、數據接口、電源開關113、藍牙通訊模塊、電機14、速度檢測器143、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2、氣泡檢測探頭17和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1分別與智能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雙重鎖緊機構112與安全鎖19傳動連接、并與壓板16鎖緊配合,所述壓板16位于凸輪軸142下方。所述葉片組件依次由補償葉片182、出口葉片172、擠壓葉片181和入口葉片171構成,補償葉片182靠近出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2,入口葉片171靠近入口端壓力檢測探頭151。所述攜帶裝置還配套有用于固定輸液泵的挎包和斜挎背帶,斜挎背帶與挎包連接,輸液泵本體I可以放置在挎包內、并通過斜挎背帶掛于患者肩上,圖中未示出。所述攜帶裝置還配套有用于固定輸液泵的腰包和橫挎腰帶,橫挎腰帶與腰包連接,輸液泵本體I可以放置在腰包內、并通過橫挎腰帶掛于患者腰間,圖中未示出。所述防護盒3由底座31設有卡位34,透明面蓋32對應卡位34設有扣位37,當透明面蓋32合上時,扣位37與卡位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穿戴式智能輸液泵,包括輸液泵本體(1)和用于固定和攜帶輸液泵本體(1)的攜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攜帶裝置包括防護盒(3)和固定座(2),防護盒(3)由底座(31)、鉸鏈(36)和透明面蓋(32)構成,透明面蓋(32)一側通過鉸鏈(36)與底座(31)一側鉸接,透明面蓋(32)另一側與底座(31)另一側扣接配合;固定座(2)設置在底座(31)內側,輸液泵本體(1)設置在固定座(2)上,底座(31)表面還設有掛鉤(35)和繃帶連接槽(33),掛鉤(35)位于底座(31)內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鋒,
申請(專利權)人:張建鋒,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