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一種柔性的圖像轉移膠版(15),該圖像轉移膠版(15)具有不可延伸的襯墊,它易于安裝在常規膠版滾筒上,這種圖像轉移膠版(15)不要求填密(但它也可應用填密),它在運行期間不要求重新拉伸,它能比常規簾布強化膠版更好地印刷至間隙旁。圖像轉移膠版適合安裝在膠版滾筒(12)上,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部(22),其中第一和第二端部中至少有一個端部適合插入至膠版滾筒的軸向伸展的間隙(16)中。膠版包括圖像轉移表面層(38)、至少一層編織簾布層(36),以及不可延伸的基底層(20)。至少一層編織簾布層既包括經紗也包括緯紗纖維,且緯紗纖維被定向成,當膠版安裝在膠版滾筒上時,緯紗纖維圍繞膠版滾筒沿周邊而伸展。(*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一般涉及主要用于膠板印刷系統中的圖像轉移膠版結構,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圖像轉移膠版,它是柔性的,還具有不可延伸的襯墊。在膠板印刷中,旋轉滾筒覆蓋有印刷版,印刷版通常具有正像區域,它接受油基墨汁并防水;該印刷版還具有背景區域,其情形與正象區域恰好相反。印刷版旋轉,從而其表面接觸第二滾筒,它覆蓋有以橡膠作表面的、著墨的印刷膠版(有時也稱為印刷機膠版,或廣義地稱為圖像轉移膠版)。一種通用類型的印刷膠版是這樣一種印刷膠版,它生產成具有柔性體、著墨的表面的平面、簾布強化的薄板。存在于印刷版圖像表面上的墨汁轉移或轉印至膠版的表面上。紙張或其它需印刷的薄片料於是在膠版覆蓋的滾筒與硬質支撐滾筒之間通過,以便圖像從膠版的表面轉移至紙張上。著墨圖像從印刷版轉移至膠版的步驟期間以及圖像從印刷膠版轉移至紙張的步驟期間,重要的是在兩個接觸表面之間具有緊密的接觸。要求干涉壓力有嚴格的大小,以便膠版接觸印刷版,從其上移走墨汁,然后將著墨圖像以適當深度轉移進入紙張。這通常由以下方法獲得,即將膠版覆蓋滾筒和它與之接觸的支撐滾筒放置成,在它們兩者之間有固定的干涉,從而膠版在整個運行期間被壓縮至固定的深度,通常約為0.05至0.10mm(0.002至0.004英寸)。重要的是,此壓縮需在膠版整個表面上保持均勻。在本技術的現有狀態下,所有常規的印刷膠版在它們初始被繃緊和安裝時,損失厚度(即損失規格尺寸或“塌陷”),當膠版在印刷滾筒與膠版覆蓋滾筒之間,以及在膠版覆蓋滾筒與硬質支撐滾筒之間的輥隙中分別重復地遭受干涉壓力時,進一步損失厚度。膠版會由于膠版撞擊、整個膠版表面的一部分的永久性變形,或由于干涉壓力在膠版表面上的重復循環,膠版規格尺寸隨時間逐漸變壞而急劇失效。當膠版厚度超過印刷機調節的極限,印刷壓力就不足以產生著墨圖像從印刷滾筒轉移至膠版,或從膠版轉移至紙張,或兩種轉移都不足以產生。這樣,對于通常的膠版,小至0.05至0.10mm(0.002至0.004英寸)的永久性厚度損失就可要求印刷機停機。這樣的問題在滾筒的間隙或其附近更為嚴重,因為膠版在此處有“縮小”進入間隙的趨勢(即損失將圖像轉印至卷筒紙上所必須的厚度)通常,上述固定干涉是通過在膠版與膠版滾筒表面之間插入一層或多層薄紙或類似物用以形成膠版厚度而完成的。此過程稱為填密膠版。一旦膠版的規格尺寸損失如上所述地達到某一量,則必須在膠版之下加入附加的厚度。這涉及停止印刷機、卸下膠版及原有的填密片、重新填密,以及然后的重新安裝和重新繃緊膠版。填密過程提出的問題還在于,此過程很費時間,造成印刷設備的停工。通常印刷機的停工時間每小時要花費幾百至一千以上的美元。可能要花費30分鐘以填密或重新填密膠版。要將系統回復至優化設定還要損失時間。此外,一旦放置在滾筒上,填密紙趨于滑移、打滑和/或起皺,這使膠版表面不均勻,造成差的印刷效果。為了避免與填密的膠版相關聯的某些問題,某些印刷機操作手,特別是新的印刷機操作手應用了不要求填密的膠版。所謂“不填密”膠版已發展成用以提供固定的干涉而無需填密膠版。不填密膠版生產成具有十分精確的規格尺寸,因此它們可直接以正確的干涉量安裝在膠版滾筒上。這些膠版具有單體結構的優點,它不要求在膠版之下設置填密紙。在卸去老膠版,用新膠版進行更換時,這造成印刷設備需較少的停工時間。這樣的不填密膠版,如大多數印刷膠版一樣,通常由基底材料構成,它賦予膠版以尺寸的穩定性。編織簾布是較好的。基底通常包括這樣的兩或更多的粘結在一起的簾布層。接觸墨汁的膠版的工作表面通常是一層天然或合成橡膠的柔性體層,它鋪設在基底層或一些基底層之上。基底層和工作表面用適當的粘接劑疊合在一起。但是,這樣的膠版在初始繃緊和安裝時仍有若干規格尺寸的損失,并在使用期間會隨時間繼續損失厚度。不過,一旦不填密膠版上的規格尺寸(厚度)損失超過印刷機的調節極限,膠版將無助地變成無用,必須用新的膠版加以替代。膠板印刷的重要目標是增加印刷機的運行速度以使生產最大化。通常,常規的平板印刷膠版生產成,以使它們的端部能安裝和緊固在膠版滾筒的較寬的間隙或凹槽中。間隙沿軸向行走,而膠版的前沿和后緣端部則插入至間隙中,并用包括鎖定機構和夾子在內的任一種技術加以緊固。通常,膠版的前沿和后緣端部一般用稱為膠版桿的金屬帶加以強化,用以硬化膠版端部,促進膠版插入至鎖定機構中。但是,需要在膠版滾筒中存在間隙會在滾筒速度提升時產生問題,因為滾筒是不平衡的(即重量不均勻地分布),且膠版本身遭受增強的應力。這能造成膠版的振動和沖擊負載,降低印刷質量。更新、更高速的印刷機已出現,它們已通過在膠版滾筒中設置較小的間隙解決這些問題,有時這種印刷機稱為“微型間隙”印刷機。這樣,沖擊負載可通過將滾筒間隙做得盡可能小而得到降低。通常的滾筒間隙寬度,即當使用簾布襯墊的膠版時,寬度從約5mm變化至10mm。為適合狹間隙膠版滾筒的需要,更新類型的印刷膠版已得到發展。這樣的膠版在本技術中稱為金屬襯墊膠版(見例如Pinkson等的國際公開No.WO 93/01003),它們倚靠并由薄金屬片加以支撐。金屬襯墊膠版可安裝在間隙寬度小于3mm的滾筒上。具有這些狹得多的間隙的膠版滾筒能在高速下運行,同時沖擊負載的發生率下降。這種狹間隙滾筒的又一優點是,卷筒紙面積在印刷中的浪費較小,因為印刷可伸展至狹間隙旁。金屬襯墊的印刷滾筒通常包括薄的、平板的柔性金屬片的基底層以及由諸如橡膠的柔性體構成的頂層。其它的由諸如簾布的材料構成的層可夾在基底和頂層之間,然后這些多層的層被疊合在一起。這樣的膠版通常的厚度為約2mm,其中約0.20mm可賦予金屬基底板的厚度。由KBA(德國,Frankenthal的Koening & Bauer-Albert AG)生產和銷售的一種金屬襯墊膠版的結構在膠版的前沿和后緣邊緣上具有外露的小金屬帶,適用于插入至滾筒間隙中。見,例如Puschnerat等的美國專利5687648和5934194。還見Castelli等的美國專利5749298。因為金屬邊緣的厚度要比膠版其余部分的厚度小得多,邊緣可插入至這樣的滾筒間隙中,它要比需容納更常規的膠版厚度的間隙狹很多。但是,金屬襯墊膠版也有它們自身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需要不同的鎖定機構,以避免膠版在印刷工況期間被拉出(即膠版的端部從鎖定機構由間隙中松出)。此外,還不可能在普通印刷機上應用這些金屬襯墊膠版,因為金屬端部不能緊固在現存膠版滾筒中出現的普通鎖定機構中。將伸展至同一距離的金屬基底層簡單地添加至常規簾布強化的印刷膠版上是不實際的,因為最終的膠版將變得十分困難安裝和適當繃緊在膠版滾筒上。這是因為,添加的金屬,特別是添加在膠版的前沿和后緣端部的,其柔性較差,難于塞入滾筒間隙中,且整張膠版難于緊固地繞在膠版滾筒上。因此,在本技術中需要有這樣的圖像轉移膠版,它能在其整個使用壽命期間抵制規格尺寸的損失。這樣的膠版將為印刷機操作手降低昂貴的停工時間,并減少印刷機在運行期間的調節。此外,本技術還需要有這樣的圖像轉移膠版,它加以翻新改造后可安裝在現存的膠板印刷機上。本專利技術為滿足這些要求提出了一種柔性的圖像轉移膠版,該圖像轉移膠版具有不可延伸的襯墊,它易于安裝在常規膠版滾筒上,這種圖像轉移膠版不要求填密(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圖像轉移膠版(15),它適合安裝在膠版滾筒(12)上,該膠版滾筒(12)包括軸向伸展的間隙(16),所述膠版包括第一和第二端部(22),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中至少有一個端部適合插入至所述膠版滾筒的所述軸向伸展的間隙中,所述膠版包括圖像轉移表面層(38)、至少一層編織簾布層(36),以及不可延伸的基底層(20),所述至少一層編織簾布層包括經紗和緯紗纖維,所述緯紗纖維定向成,當所述膠版安裝在所述膠版滾筒上時,所述緯紗纖維圍繞所述膠版滾筒繞周邊地伸展。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伯特L安德魯,菲利普K洛亞,唐柯別茨基,邁克爾E姆克林,愛德華P茲爾辛斯基,丹尼斯R沃爾特斯,
申請(專利權)人:白晝國際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US[美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