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包括汽輪機,汽輪機通過排汽管道與凝汽換熱裝置上部相連接,其特征是:所述凝汽換熱裝置由相互獨立的冷卻區一和冷卻區二構成,冷卻區一的出水端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進水端連接有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進水端還通過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冷卻區二進水端通過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出水端通過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背壓供熱機組的安全性,可最大限度提高背壓供熱機組的靈活性,實現了供熱效益最大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一)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電聯產機組汽輪機配套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二)
技術介紹
目前,在城市集中供熱領域,采用低真空循環水供熱與高背壓循環水供熱時,汽輪機的排汽直接加熱凝汽器里面的熱網循環水,達到全部回收乏汽、冷源損失為零的目的,循環熱效率可達到95%左右,供熱面積是普通抽汽供熱機組的兩倍。300MW高背壓機組一個供熱季節媒量可以比抽凝式熱電聯產機組多達6萬噸,是熱電聯產機組可以采用的最佳技術方案之一。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1、當供熱面積不足夠大時,機組無法帶更高的負荷,影響機組的經濟性;2、當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供熱量大幅減小,機組負荷帶不上去,大大影響機組的經濟性;3、機組供熱期間如果出現熱網事故,例如循環水泵跳閘、熱網二級站突然短路等,會造成機組背壓迅速提高,處理不及時會造成機組投油運行或停機。這不但會影響機組發電效益,嚴重時會影響熱網調度及運行安全性,影響整個城市的供熱。(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提高背壓供熱機組安全性、可最大限度提高背壓供熱機組靈活性、實現供熱效益最大化的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包括汽輪機,汽輪機通過排汽管道與凝汽換熱裝置上部相連接,其特征是:所述凝汽換熱裝置由相互獨立的冷卻區一和冷卻區二構成,冷卻區一的出水端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進水端連接有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進水端還通過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冷卻區二進水端通過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出水端通過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與涼水塔相連接。所述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與冷卻區一出水口相連接,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和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分別與冷卻區一進水口相連接,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與冷卻區二進水口相連接,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與冷卻區二出水口相連接。所述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上連接有循環水控制水泵,循環水控制水泵連接有變工況調節器。所述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上設有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上設有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所述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和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設于水路切換井內。所述凝汽換熱裝置下部連接有熱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運行在高背壓和低背壓工況下,水側運行壓力可達0.2~1.0MPa,溫度可在5℃~70℃運行。汽側運行壓力可在4KPa~60KPa范圍內運行。出水溫度可在15℃~85℃內運行;(2)、可以在熱網熱負荷不足時,通過循環水控制水泵調節冷卻區二的冷卻水流量,達到控制汽輪機背壓和排汽溫度的目的,使汽輪機保證高負荷運行,解決了循環水供熱造成的以熱定電的被動局面;(3)、可在熱網出現事故的工況下,迅速改變冷卻區二的冷卻水流量,在熱網事故狀態下,穩定機組的背壓,保證機組不跳機,保證機組安全;(4)、在熱網故障排除后,可通過調整冷卻區二的冷卻水流量,恢復冷卻區一熱網水的吸熱量的方式,迅速恢復對外供熱能力;(5)、可通過冷卻區二小流量運行,吸收汽輪機排汽的熱量來達到涼水塔冬季防凍的要求;(6)、可在夏季純凝工況運行,冷卻區一、二同時通過涼水塔冷卻水,保證足夠的冷卻面積用于機組發電;(7)、投資小,可滿足在供熱與純凝兩個工況下的切換運行,提高了在供熱工況時機組的可調性與安全性。(四)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凝汽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汽輪機,2凝汽換熱裝置,3冷卻區一,4冷卻區二,5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6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7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8涼水塔,9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10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11冷卻區一出水口,12冷卻區一進水口,13冷卻區二進水口,14冷卻區二出水口,15循環水控制水泵,16變工況調節器,17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18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19水路切換井,20熱井。(五)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汽輪機1,汽輪機1通過排汽管道與凝汽換熱裝置2上部相連接,凝汽換熱裝置2由相互獨立的冷卻區一3和冷卻區二4構成,冷卻區一3的出水端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5,進水端連接有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進水端還通過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7與涼水塔8相連接,冷卻區二4進水端通過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與涼水塔8相連接,出水端通過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10與涼水塔8相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5與冷卻區一出水口11相連接,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和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7分別與冷卻區一進水口12相連接,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與冷卻區二進水口13相連接,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10與冷卻區二出水口14相連接。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上連接有循環水控制水泵15,循環水控制水泵15連接有變工況調節器16。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上設有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17,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17上設有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18。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17和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18設于水路切換井19內。凝汽換熱裝置2下部連接有熱井20。采用本專利技術的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汽輪機1的排汽進入凝汽換熱裝置2,經過冷凝放出熱量,蒸汽凝結成水進入熱井20,凝汽換熱裝置2內的循環水吸收排汽放出的熱量。凝汽換熱裝置2由獨立的冷卻區一3和冷卻區二4組成,冷卻區一3內的冷卻水為通過水路切換井19內的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17流入的熱網循環水,熱網循環水從冷卻區一進水口12進入凝汽換熱裝置2,吸收排汽放出的熱量,水溫提升后的高溫熱網循環水由冷卻區一出水口11流出,進入熱網系統,對外供熱。冷卻區二4內通入涼水塔8的循環水,涼水塔循環水從涼水塔8的前池通過循環水控制水泵15,進入凝汽換熱裝置2的冷卻區二進水口13,調節吸收排汽放出的熱量,被加熱后的涼水塔循環水通過冷卻區二出水口14,回流到涼水塔8進行冷卻,循環使用。涼水塔循環水流量的大小是通過變工況調節器16控制循環水控制水泵15實現的,變工況調節器16可以根據機組供熱負荷、發電負荷自動調節,保證機組整體效益最大化。冷卻區一3內冷卻水在非供熱季可以通過水路切換井19切換,關閉熱網循環水進水閥門17,開啟涼水塔循環水進水閥門18,切換到涼水塔循環水,保證機組可以在純凝工況下運行發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包括汽輪機(1),汽輪機(1)通過排汽管道與凝汽換熱裝置(2)上部相連接,其特征是:所述凝汽換熱裝置(2)由相互獨立的冷卻區一(3)和冷卻區二(4)構成,冷卻區一(3)的出水端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5),進水端連接有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進水端還通過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7)與涼水塔(8)相連接,冷卻區二(4)進水端通過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與涼水塔(8)相連接,出水端通過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10)與涼水塔(8)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包括汽輪機(1),汽輪機(1)通過排汽管道與凝汽換熱裝置(2)上部相連接,其特征是:所述凝汽換熱裝置(2)由相互獨立的冷卻區一(3)和冷卻區二(4)構成,冷卻區一(3)的出水端連接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5),進水端連接有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進水端還通過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7)與涼水塔(8)相連接,冷卻區二(4)進水端通過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與涼水塔(8)相連接,出水端通過涼水塔循環水回水管道(10)與涼水塔(8)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區高背壓變工況可調供熱、純凝兩用凝汽換熱節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熱網循環水供水管道(5)與冷卻區一出水口(11)相連接,熱網循環水回水管道(6)和第一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7)分別與冷卻區一進水口(12)相連接,第二涼水塔循環水出水管道(9)與冷卻區二進水口(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濤,朱玉紅,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翰飛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