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成像鏡頭和成像設備
本技術涉及到一種成像鏡頭和一種成像設備。具體地,本技術涉及到一種可適用使用諸如CCD(電荷耦合裝置)和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成像裝置的車載照相機、用于移動終端的照相機、監視照相機等中的成像鏡頭。進一步地,本技術涉及一種包括所述成像鏡頭的成像設備。
技術介紹
近年來,諸如CXD和CMOS的成像裝置的尺寸變得非常小,并且成像裝置的分辨率非常高。因此,包括這種成像裝置的成像設備的主體的尺寸變小。因此,除了成像鏡頭優秀的光學性能之外,還需要要被安裝在成像設備上的成像鏡頭的尺寸的減小。同時,需要以低成本和小尺寸構造安裝在車載照相機、監視照相機等,并且獲得寬視場角和高性能。以下專利文獻1-12公開了由六個透鏡構成的透鏡系統。透鏡系統可用在上面安裝有小尺寸CCD的照相機中,并且使用塑料非球面透鏡?,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6-349920專利文獻2: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10-160479專利文獻3: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10-243709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N0.7023628的說明書專利文獻5: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5-221920專利文獻6:美國專利N0.7933078的說明書專利文獻7:美國專利N0.7768719的說明書專利文獻8: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8-76716專利文獻9: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9-92797專利文獻10: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9-92798專利文獻11: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10-009028專利文獻12:日本未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成像鏡頭,大致由從物體側順序地設置的負的第一透鏡、負的第二透鏡、正的第三透鏡、正的第四透鏡、負的第五透鏡和正的第六透鏡這六個透鏡構成,?其中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折射本領,且包括在中心與有效直徑邊緣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正折射本領的部分,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折射本領,且有效直徑邊緣處的折射本領弱于中心處的折射本領的形狀,以及?其中第三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凸向物體側,和?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7?4)、(14?3)和(20):??3.5<f123/f<?1.0..................(17?4),?0.5≤(R3+R4)/(R3?R4)≤0.80...............(14?3),和?1.0<f4/f<4.0....................(20),其中?f1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f:整個系統的焦距,?R3: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R4:第二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f4:第四透鏡的焦距。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09.29 JP 2011-2138481.一種成像鏡頭,大致由從物體側順序地設置的負的第一透鏡、負的第二透鏡、正的第三透鏡、正的第四透鏡、負的第五透鏡和正的第六透鏡這六個透鏡構成, 其中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折射本領,且包括在中心與有效直徑邊緣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正折射本領的部分,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折射本領,且有效直徑邊緣處的折射本領弱于中心處的折射本領的形狀,以及其中第三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凸向物體側,和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7-4)、(14-3)和(20): -3.5 < fl23/f < -1.0..................(17-4), 0.5 ≤(R3+R4) / (R3-R4)≤ 0.80...............(14-3),和 1.0 < f4/f < 4.0....................(20),其中 Π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 f:整個系統的焦距, R3: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4:第二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f4:第四透鏡的焦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 9 < L/f < 16.....................(11),其中 L:當后焦距部分是空氣中的距離時,在光軸上從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到像面的長度,和 f:整個系統的焦距。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3): 12.5 < L/f < 15.0................(11-3),其中 L:當后焦距部分是空氣中的距離時,在光軸上從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到像面的長度,和 f:整個系統的焦距。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 I< Bf/f <3......................(12),其中 Bf:當所述長度為空氣中的距離時,在光軸上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到像面的長度,和 f:整個系統的焦距。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2): 1.7 < Bf/f < 2.3......................(12-2),其中 Bf:當所述長度為空氣中的距離時,在光軸上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到像面的長度,和 f:整個系統的焦距。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3): vd3+vd5 < 50.0.....................(13),其中 v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和 vd5:第五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3-2):38.0 < vd3+vd5 < 48.0...........................(13-2),其中v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和vd5:第五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5):-10 ≤(R5+R6)/(R5-R6)≤-1.......................(15),其中R5:第三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R6:第三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5-3):-3.5 ( (R5+R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淺見太郎,勝間敏明,伊藤徹,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