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密封燈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包括燈罩和用于固定所述燈罩的底盤,所述燈罩通過所述燈罩的上邊和所述底盤的下邊與所述底盤活動連接,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面處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別與所述上邊和下邊的外側面接觸,所述密封圈固定設置于所述下邊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發明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應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在確保吸頂燈密封效果的同時,還減少了吸頂燈安裝步驟,降低了吸頂燈的安裝難度,提高了吸頂燈安裝的便捷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
本技術涉及密封燈罩
,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
技術介紹
燈具為了防止水份或蚊蟲的進入而影響照明效果和使用壽命,燈罩常采用密閉式設置。現有密閉型燈具常采用密封帶或密封貼紙進行密封。采用密封帶密封時,在燈的底盤和燈罩的接觸面上設置有密封層,但由于吸頂燈底盤和燈罩安裝后產生變形而出現間隙,或者由體積大導致的加工精度不高造成的間隙,又或者,底盤存在卷邊,與燈罩合上后,燈罩與底盤之間的大角度曲面過度,影響了密封帶的密封效果;采用密封貼紙密封時,貼紙拆卸后無法重復使用,經濟效益低。專利申請號201120502615.6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吸頂燈外圍密封結構,采用無卷邊燈底盤,在燈底盤和燈罩接觸處的側面上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與燈底盤和燈罩接觸,并將縫隙封閉,該技術方案密封效果好,能重復使用。在專利技術人的仔細研究和驗證下,發現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缺陷:專利文獻公開的一種吸頂燈外圍密封結構,其密封帶沒有固定裝置進行固定,在安裝的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把密封帶移動到位再進行安裝,密封帶沒有移動設置在吸頂燈底盤和燈罩的接觸面處時,吸頂燈安裝后則達不到密封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應用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在確保吸頂燈密封效果的同時,還減少了吸頂燈安裝步驟,降低了吸頂燈的安裝難度,提高了吸頂燈安裝的便捷性。為達到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包括燈罩和用于固定所述燈罩的底盤,所述燈罩通過所述燈罩的上邊和所述底盤的下邊與所述底盤活動連接,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處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別與所述上邊和下邊的外側面接觸。獨特的,所述密封圈固定設置于所述下邊上。可選的,所述密封圈與所述下邊扣合連接。可選的,在所述上邊的側面上開設有階梯;所述下邊設置于所述階梯上;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面上分別設置有相互扣合的扣位。進一步的,在所述下邊的外側面上開設有扣合凹槽;在所述密封圈上設置有與所述扣合凹槽相互扣合的凸臺。或者,進一步的,在所述下邊的下邊緣開設有安裝凹槽;在所述安裝凹槽內設置有倒鉤;所述密封圈鑲嵌于所述安裝凹槽內。更進一步的,在所述上邊與密封圈的接觸面處,所述上邊的外徑略大于所述密封圈的內徑。包括但不限于的是,所述密封圈的制作材質為硅膠。更進一步的,所述底盤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吸頂燈的配件;在所述底盤上開設有用于將底盤固定于天花上的螺絲通孔。本技術在專利申請號201120502615.6專利文獻公開了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將密封圈與底盤固定設置,在滿足燈罩的密封效果的同時,無需在安裝的過程對密封圈進行定位,減少了吸頂燈安裝步驟,降低了吸頂燈的安裝難度,提高了吸頂燈安裝的便捷性。本技術可以通過扣合的方式將密封圈固定于底盤上,結構簡單,便于制作,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在燈罩的上邊的側面上開設有階梯,通過旋轉扣合的方式將燈罩固定在底盤上,固定方式簡單靈活,便于操作;本技術可以通過扣合或倒鉤將密封圈固定在底盤上,多種固定方式提高了本技術的靈活性;燈罩和密封圈接觸部分,燈罩的外徑略大于密封圈的內徑,安裝后,密封圈與燈罩充分接觸,有效的提高了燈罩的密封效果;本技術的密封圈的制作材質為硅膠,能夠降低密封圈老化速度,提高本技術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1底座、密封圈和燈罩局部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組合狀態局部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2底座、密封圈局部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2組合狀態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包括燈罩20和用于固定燈罩20的底盤10,底盤10通過螺絲通孔固定設置在天花板上,燈罩20活動設置于底盤10下,燈罩20通過燈罩20的上邊21和底盤10的下邊11與底盤10活動連接。其中底盤10和燈罩20的連接方式為扣合連接。如圖2所示,在上邊21的側面上開設有階梯22,下邊11設置于階梯22上,上邊21上設置有螺旋凹槽(圖中未標示),下邊11上設置有內凸卡位(圖中未標示),底盤10與燈罩20通過相互間的旋轉,通過螺旋凹槽與內凸卡位兩個扣位相互扣合,使底盤10和燈罩20扣合。扣位可以設置于下邊11的內側面或外側面上,所以底盤10和燈罩20的扣合方式可以是燈罩20嵌入底盤10扣合,或者底盤10嵌入燈罩20進行扣合。底盤10可由質軟材料制成,在底盤10和燈罩20扣合后,不會對燈罩20產生擠壓并出現形變。其中,底盤10的下邊11邊緣末端垂直向下,無卷邊和直邊,在底盤10與燈罩20的連接處,下邊11與上邊21的外徑一樣大。在底盤10與燈罩20的連接處還設置有一條密封圈30,且分別與上邊21和下邊11的外側面接觸。特別的,密封圈30與下邊11固定連接。可以的,密封圈30和下邊11的連接方式為扣合連接。具體的,下邊11的外圍有扣合凹槽12,在密封圈30上設置有與扣合凹槽12相互扣合的凸臺31。在使用的時候,扣合凹槽12和凸臺31配合使用,密封圈30的內徑比下邊11的外徑稍微小一點,密封圈30存在張力,無需膠水凝固即可將密封圈30固定在底盤10上。密封圈30采用硅膠圈,降低密封圈30的老化速度,硅膠的彈性進一步的提高了密封圈30和底盤10之間的密封性。其中密封圈30和下邊11上的扣合凹槽12和凸臺31的位置可以互換。還可以,在硅膠的彈性范圍內,在上邊21與密封圈30的接觸面處,上邊21的外徑略大于密封圈30的內徑,可以大1mm。在上邊21與密封圈30的接觸面處,上邊21還設置有圓角或倒角,使得硅膠密封圈30更加容易的旋轉進上邊21的外圍,并且達到密封效果,還減少了上邊21的棱對密封圈30的損耗。實施例2作為優選的一種技術方案,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密封圈30與下邊11的扣合連接方式還可以是,在下邊11的下邊緣開設有安裝凹槽13,在安裝凹槽13內設置有倒鉤14,密封圈30鑲嵌于安裝凹槽13內。通過安裝凹槽13內的倒鉤14將密封圈30固定在下邊上,同樣能夠達到密封圈30與底盤10固定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該技術方案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該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包括燈罩和用于固定所述燈罩的底盤,所述燈罩通過所述燈罩的上邊和所述底盤的下邊與所述底盤活動連接,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面處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別與所述上邊和下邊的外側面接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固定設置于所述下邊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包括燈罩和用于固定所述燈罩的底盤,所述燈罩通過所述燈罩的上邊和所述底盤的下邊與所述底盤活動連接,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面處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別與所述上邊和下邊的外側面接觸,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固定設置于所述下邊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與所述下邊扣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邊的側面上開設有階梯; 所述下邊設置于所述階梯上; 在所述上邊和下邊的接觸面上分別設置有相互扣合的扣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裝便捷的吸頂燈密封外殼,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邊的外側面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小龍,
申請(專利權)人:朱小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