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行星件(11),沿其行星件軸線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大的中部區段(12),而軸向在中部區段(12)的兩側上分別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小的端部區段(13),其中,在行星件(11)的周側面上,在中部區段(12)中構造出第一嚙合型面(14),而在端部區段(13)中分別構造有第二嚙合型面(15),其中,第一嚙合型面(14)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齒(16),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一齒(16)之間分別構造有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槽(17),其中,兩個安置在中部區段(12)的端部上的第一邊緣齒(23)構造在中部區段(12)的第一齒(16)的齒輪廓(18)之內并與該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用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行星件
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驅動技術中。絲杠螺母與螺紋絲杠之間的相對轉動被轉換為絲杠螺母與螺紋絲杠之間的軸向移動。在周邊上分布地布置的行星件設置在絲杠螺母與螺紋絲杠之間,這些行星件在相對轉動的情況下在螺紋絲杠和絲杠螺母上滾動。
技術介紹
由DE102010011819公知了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行星件具有沿其行星件軸線在直徑上較大的中部區段,而軸向在中部區段的兩側上分別具有在直徑上較小的端部區段,其中,在行星件的周側面上,在中部區段中構造出第一嚙合型面而在端部區段中分別構造出第二嚙合型面。行星件以它們的第一嚙合型面與螺紋絲杠的螺旋形繞絲杠軸線環繞的螺紋滾壓嚙合。行星件以它們的第二嚙合型面與絲杠螺母的螺母側的嚙合型面滾壓嚙合。行星件的第一嚙合型面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齒,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一齒之間分別構造出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用于與螺紋絲杠的螺紋進行螺紋嚙合的第一槽,其中,齒輪廓分別配屬于中部區段的齒。這些第一槽也被稱為進給槽,這是因為與螺紋絲杠的滾壓嚙合能夠實現螺紋絲杠與絲杠螺母之間的相對進給。第二嚙合型面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齒,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二齒之間分別構造出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槽。這些第二槽也被稱為引導槽,這是因為具有這些第二槽的行星件與螺母側的嚙合型面滾壓嚙合,并且在繞絲杠軸線的圓形軌跡上在絲杠螺母中進行引導。在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運行時,行星件可以被加載軸向力,該軸向力通過嚙合型面在絲杠螺母與螺紋絲杠之間傳遞。當在嚙合型面的齒上的齒尖折斷時,會干擾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無缺陷的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適用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避免該缺點的行星件。根據本專利技術,該任務以如下方式來解決,即,兩個安置在中部區段的端部上的第一邊緣齒構造在中部區段的第一齒的齒輪廓之內并與該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第一齒具有可以用于與螺紋絲杠的滾壓嚙合的使用區段。使用區段從齒尖朝齒根的方向延伸,但并沒有到達螺紋絲杠的螺紋嚙合到其中的槽的槽底。使用區段在行星件的第一齒與螺紋絲杠的螺紋的相互搭接的搭接區域上延伸。第一邊緣齒布置在第一齒的使用區段之內并與提到的齒輪廓間隔開地布置。也就是說,第一邊緣齒相對于第一齒的齒輪廓填充不足(unterfüllen)。該填充不足部可以從齒尖延伸到齒根或者相鄰的槽的槽底,從而使得第一邊緣齒完全構造在齒輪廓之內并與配屬的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本專利技術認識到,有針對性地減小至少在第一齒的使用區段中的邊緣齒明顯有助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無缺陷的運行。因此,在行星件與螺紋絲杠的滾壓接觸中,第一邊緣齒不被負載或不被完全負載。邊緣齒失效的風險被明顯減小。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已經由于行星件和螺紋絲杠彼此間的布置而不能與螺紋絲杠滾壓接觸的,也就是說位于使用區段之外的第一邊緣齒的齒側的區段可以與配屬于第一齒的齒輪廓相切或者穿過該齒輪廓。但是以優選的方式,第一邊緣齒,也就是說從齒尖到齒根,可以布置在配屬于第一齒的齒輪廓之內并與該齒輪廓間隔開地布置。在穿過行星件的縱截面圖中來看,滾壓接觸軌跡可以表示齒側上的點,從而滾壓接觸軌跡形成環形閉合的線。在穿過行星件的縱截面圖中來看,滾壓接觸軌跡可以構造為沿齒側的線,從而滾壓接觸軌跡表示環形閉合的面。滾壓接觸軌跡上的滾壓對之間的滾壓接觸可以是點式或線式的。尤其是在變形的制造方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的填充不足是有意義的。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行星件以滾壓方法被滾壓時,模具在第一邊緣齒的區域中的滾壓型面被相應地制備。在滾壓過程中變形的行星件坯件可以具有如下輪廓,其在要構造的第一邊緣齒的區域中以如下方式來構造,即,行星件坯件的材料以自由的材料流動(Materialfluss)方式發生變形并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邊緣齒的輪廓。在該情況下,滾壓模具在第一邊緣齒的區域中并未被完全填滿,而是留有用于行星件坯件的材料的自由的材料流動的空間。尤其是在用于制造行星件的變形方法中,適當的變形模具和基礎的行星件坯件可以如下這樣來設置并相互調節,即,使得第一邊緣齒構造在第一齒的齒輪廓之內并與該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下面進一步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制造方法和用于執行該方法的設備。多個齒意味著,構造出至少兩個齒,在它們之間布置有槽。這些齒可以用它們相互面對的齒側來限定出槽。齒輪廓在本專利技術的意義中包絡齒;齒輪廓描述了如下輪廓,按規定制造的第一齒在允許公差之內具有這種輪廓。以公知的方式,第一齒的齒側具有同軸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用于與螺紋絲杠滾壓嚙合的第一滾壓接觸軌跡。在滾壓接觸軌跡上的滾壓接觸中,兩個相互嚙合的滾壓對相互接觸,該滾壓接觸軌跡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延伸。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方案中,中部區段的兩個第一邊緣齒相對于中部區段的其他第一齒具有更小的齒厚。該更小的齒厚位于中心點位于行星件軸線上的滾壓接觸軌跡的半徑上。以該方式確保了第一邊緣齒不被負載或不被完全負載。雖然在負載情況下布置在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中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行星件在處于滾壓嚙合的構件發生彈性變形時在它們的第一邊緣齒上會遭受由螺紋絲杠導致的負載;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邊緣齒的輪廓確保了第一邊緣齒以比其他第一齒更小的負荷負載。中部區段的第一邊緣齒的齒尖優選徑向布置在中部區段的其他第一齒的齒尖之內。該措施有助于邊緣齒的負載減小。在中部區段中從槽的槽底直到第一邊緣齒的齒尖構造出的齒高優選是其他第一齒的齒高的大約50%至大約90%。端部區段的第二嚙合型面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齒,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二齒之間分別構造有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槽。環形地且同軸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槽和齒可以與橫向于行星件軸線布置的平面平行。端部區段可以在其面向中部區段的端部上具有第二邊緣齒,其同樣像第一邊緣齒那樣不完整地構造。第二邊緣齒的齒尖可以徑向布置在端部區段的其他第二齒的齒尖之內。在與絲杠螺母的滾壓嚙合中,第二邊緣齒的不期望的高負載可以利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行星件來避免。彼此相鄰布置的第一齒可以利用它們相互面對的齒側限定出第一槽,其中,彼此相鄰布置的第二齒利用它們相互面對的齒側限定出第二槽。在中部區段與兩個端部區段之間可以構造出中間區段,該中間區段可以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一邊緣齒的齒尖延伸至端部區段的相鄰的第二邊緣齒的齒尖。端部區段的第二齒關于行星件軸線在直徑上小于第一齒。中間區段可以用有利的方式沿行星件軸線朝端部區段的方向變細。以該方式確保在中間區段的區域內僅螺紋絲杠與邊緣齒的面向端部區段的齒側的接觸是可以實現的,但排除了在其余的中間區段中的接觸。在兩個端部區段的自由端部上可以構造出與行星件軸線同軸布置的銷栓,該銷栓的尤其是柱體形的周側面可以徑向布置在端部區段的第二齒的齒尖之內。這個在行星件中本身公知的銷栓用于容納保持架中的行星件。銷栓嚙合到保持架的支承開口中并可轉動地支承在其中。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行星件在變形過程中以非切削的方式,例如以滾壓方法制造時,邊緣齒的齒尖可以不完整地構造;在這樣制造的邊緣齒的齒頂區域中,齒尖可以制造成基于自由的材料流動構造的分開的表面。第一和第二邊緣齒的彼此背離的齒側可以在與滾壓模具滾壓接觸的情況下無缺陷地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行星件(11),沿所述行星件的行星件軸線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大的中部區段(12),而軸向在所述中部區段(12)的兩側上分別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小的端部區段(13),其中,在行星件(11)的周側面上,在中部區段(12)中構造出第一嚙合型面(14),而在端部區段(13)中分別構造出第二嚙合型面(15),其中,第一嚙合型面(14)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齒(16),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一齒(16)之間分別構造出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槽(17),其特征在于,兩個安置在中部區段(12)的端部上的第一邊緣齒(23)構造在配屬于中部區段(12)的第一齒(16)的齒輪廓(18)之內和與所述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12.16 DE 102011088905.11.一種用于行星滾壓螺紋傳動裝置的行星件(11),沿所述行星件的行星件軸線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大的中部區段(12),而軸向在所述中部區段(12)的兩側上分別構造出在直徑上較小的端部區段(13),其中,在行星件(11)的周側面上,在中部區段(12)中構造出第一嚙合型面(14),而在端部區段(13)中分別構造出第二嚙合型面(15),其中,第一嚙合型面(14)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齒(16),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一齒(16)之間分別構造出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一槽(17),其特征在于,兩個安置在中部區段(12)的端部上的第一邊緣齒(23)構造在配屬于中部區段(12)的第一齒(16)的齒輪廓(18)之內和與所述齒輪廓間隔開地構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件(11),其中,第一齒(16)的齒側(21)具有同軸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用于與螺紋絲杠嚙合的第一滾壓接觸軌跡,其中,中部區段(12)的兩個第一邊緣齒(23)相對于中部區段(12)的其他第一齒(16)具有在繞行星件軸線的滾壓接觸軌跡的半徑(w)上的更小的齒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件(11),其中,所述中部區段(12)的第一邊緣齒(23)的齒尖(25)徑向布置在所述中部區段(12)的其他第一齒(16)的齒尖(28)之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件(11),其中,在中部區段(12)中從槽(17)的槽底(17a)直到第一邊緣齒(23)的齒尖(25)地構造出的齒高是其他第一齒(16)的齒高的50%至9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件(11),其中,端部區段(13)的第二嚙合型面(15)具有多個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齒(19),其中,在相繼跟隨的第二齒(19)之間分別構造出環形地繞行星件軸線布置的第二槽(20),其中,在第一邊緣齒(23)的和端部區段(13)的靠近中部區段(12)的第二邊緣齒(24)的齒尖(25)之間構造出中間區段(27),所述中間區段沿行星件軸線朝端部區段(13)的方向變細。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件,其中,在中部區段(12)與兩個端部區段(13)之間構造出中間區段(27),所述中間區段沿軸向方向在第一邊緣齒(23)的齒尖(25)與相鄰的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霍斯特·格雷迪,貝恩德·艾興許勒,
申請(專利權)人:舍弗勒技術有限兩合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