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屬飛行器技術領域。它由機身、起落架、尾翼、左機翼、右機翼和操控系統組成。左機翼和右機翼結構完全相同,對稱布置于機身的左右兩側;左機翼和右機翼的中部各開有一個相同的矩形孔,兩孔內分別安裝著相互對稱的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兩裝置由各自的發動機獨立驅動為飛機提供推力。該飛機可短距離起降、垂直升降和懸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
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屬飛行器
,特別是涉及一種撲翼驅動飛機。
技術介紹
傳統的螺旋槳飛機效率較低、且較難實現短距離起降;傳統的撲翼飛行器采用的升力裝置是傳統的撲翼機構,由曲軸連桿驅動,撲翼作上下撲動產生推力,效率較低,對撲翼的疲勞強度要求較高,撲翼采用柔性的,較難產生很大的推力,且很難垂直升降和空中懸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傳統飛行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撲翼作旋轉運動驅動飛機飛行,驅動效率較高,方便實現短距離起降,發動機功率足夠大時能垂直升降和懸停。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由機身、起落架、尾翼、左機翼、右機翼和操控系統組成。左機翼和右機翼結構完全相同,對稱布置于機身的左右兩側;左機翼中部開有一個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左旋轉撲翼裝置;右機翼中部也開有一個同樣的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結構相同且對稱的右旋轉撲翼裝置。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各自的發動機獨立驅動為飛機提供推力。左旋轉撲翼裝置由左發動機、左減速齒輪組、左近轉臂軸、左近轉臂、左翼軸、左撲翼片、左遠轉臂、左遠轉臂軸、左彈簧、左掛鉤和左支撐桿組成;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右近轉臂軸、右近轉臂、右翼軸、右撲翼片、右遠轉臂、右遠轉臂軸、右彈簧、右掛鉤和右支撐桿組成。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具體結構是:左發動機和左減速齒輪組安裝在左機翼上,左近轉臂軸的一端靠軸承與左機翼相連且穿過軸承與左減速齒輪組相連,左近轉臂的一端與左近轉臂軸的另一端垂直固連,左近轉臂的另一端與左翼軸的一端垂直固連,左翼軸穿過左撲翼片,左翼軸的另一端與左遠轉臂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的另一端與左遠臂軸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左機翼相連;左近轉臂與左遠轉臂等長,左近轉臂軸與左遠轉臂軸同軸;左近轉臂軸、左近轉臂、左翼軸、左遠轉臂和左遠轉臂軸處于同一平面內組成一個長的曲軸;左翼軸通過軸承與左撲翼片相連于接近左撲翼片的前緣處,左翼軸與左撲翼片的前緣平行,左撲翼片能繞左翼軸靈活轉動,但左撲翼片不能作軸向直線運動;左撲翼片呈矩形,是剛性的,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左彈簧的一端與左撲翼片固連于左撲翼片翼展方向的中部后緣處,左彈簧與左翼軸垂直,左彈簧的另一端與左掛鉤相連,左掛鉤與左支撐桿的頂端固連,左支撐桿通過其根部安裝在左機翼的接近后緣處,左支撐桿垂直左機翼平面且與左翼軸垂直。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的長度由操控系統單獨調節,用以調整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產生推力的方向。不但可以通過左機翼和右機翼的副翼調整飛行姿態,還可以通過調節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的長度來調整飛行姿態。為減小風阻,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做成扁形。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左發動機動力經左減速齒輪組減速后傳遞給左近轉臂軸,左近轉臂軸轉動帶動左近轉臂旋轉,左近轉臂帶動左翼軸旋轉,在左翼軸的牽引下左撲翼片旋轉撲動,由于左彈簧和左掛鉤的作用,左撲翼片旋轉時其攻角在一個工作周期即旋轉一圈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符合高升力機制,有利于產生推力。為了較高的撲動效率和左撲翼片能靈活撲動,左掛鉤到左近轉臂軸和左遠轉臂軸的連線之間的距離稍大于左近轉臂長度、左撲翼片的弦長與左彈簧的原始長度三者之和。在一個周期內,左撲翼片下撲產生的效果遠大于上撲,產生推力的效率較高。推力的大小是通過改變左撲翼片的轉速來實現,轉速越快推力越大。右旋轉撲翼裝置的具體結構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具體結構相同,右旋轉撲翼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工作原理也相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該專利技術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效率較高,方便實現短距離起降,發動機功率足夠大時能垂直升降和懸停;由于左撲翼片和右撲翼片都作圓周轉動,對材料的疲勞強度要求不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的主視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左機翼的放大不意圖;圖3是圖2的左視不意圖。圖中:1_機身;2_尾翼;3_左機翼;31-左發動機;32-左減速齒輪組;33-左近轉臂軸;34-左近轉臂;35-左翼軸;36-左遠轉臂;37-左遠轉臂軸;38-左撲翼片;39-左彈簧;310_左掛鉤;311_左支撐桿;4_右機翼;41_右發動機;42_右減速齒輪組;43_右近轉臂軸;44-右近轉臂;45_右翼軸;46_右遠轉臂;47-右遠轉臂軸;48_右撲翼片;49-右彈簧;410_右掛鉤;411-右支撐桿。【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1、附圖2和附圖3舉例對本專利技術加以說明: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由機身1、起落架、尾翼2、左機翼3、右機翼4和操控系統組成。左機翼3和右機翼4結構完全相同,對稱布置于機身I的左右兩側;左機翼3中部開有一個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左旋轉撲翼裝置;右機翼4中部也開有一個同樣的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結構相同且對稱的右旋轉撲翼裝置。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各自的發動機獨立驅動為飛機提供推力。該飛機效率較高,方便實現短距離起降,發動機功率足夠大時能垂直升降和懸停。左旋轉撲翼裝置由左發動機31、左減速齒輪組32、左近轉臂軸33、左近轉臂34、左翼軸35、左撲翼片38、左遠轉臂36、左遠轉臂軸37、左彈簧39、左掛鉤310和左支撐桿311組成;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右發動機41、右減速齒輪組42、右近轉臂軸43、右近轉臂44、右翼軸45、右撲翼片48、右遠轉臂46、右遠轉臂軸47、右彈簧49、右掛鉤410和右支撐桿411組成。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具體結構是:左發動機31和左減速齒輪組32安裝在左機翼3上,左近轉臂軸33的一端靠軸承與左機翼3相連且穿過軸承與左減速齒輪組32相連,左近轉臂34的一端與左近轉臂軸33的另一端垂直固連,左近轉臂34的另一端與左翼軸35的一端垂直固連,左翼軸35穿過左撲翼片38,左翼軸35的另一端與左遠轉臂36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36的另一端與左遠臂軸37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軸37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左機翼3相連;左近轉臂34與左遠轉臂36等長,左近轉臂軸33與左遠轉臂軸37同軸;左近轉臂軸33、左近轉臂34、左翼軸35、左遠轉臂36和左遠轉臂軸37處于同一平面內組成一個長的曲軸;左翼軸35通過軸承與左撲翼片38相連于接近左撲翼片38的前緣處,左翼軸35與左撲翼片38的前緣平行,左撲翼片38能繞左翼軸35靈活轉動,但左撲翼片38不能作軸向直線運動;左撲翼片38呈矩形,是剛性的,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左彈簧39的一端與左撲翼片38固連于左撲翼片38翼展方向的中部后緣處,左彈簧39與左翼軸35垂直,左彈簧39的另一端與左掛鉤310相連,左掛鉤310與左支撐桿311的頂端固連,左支撐桿311通過其根部安裝在左機翼3的接近后緣處,左支撐桿311垂直左機翼3平面且與左翼軸35垂直。左支撐桿311和右支撐桿411的長度由操控系統單獨調節,用以調整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產生推力的方向。不但可以通過左機翼3和右機翼4的副翼調整飛行姿態,還可以通過調節左支撐桿311和右支撐桿411的長度來調整飛行姿態。左撲翼片38和右撲翼片48是剛性的,均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強度高重量輕。左撲翼片38和右撲翼片48均呈矩形。起落架采用后三點式輪式結構。左旋轉撲翼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左發動機31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由機身(1)、起落架、尾翼(2)、左機翼(3)、右機翼(4)和操控系統組成,其特征在于:左機翼(3)和右機翼(4)結構完全相同,對稱布置于機身(1)的左右兩側;左機翼(3)中部開有一個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左旋轉撲翼裝置;右機翼(4)中部也開有一個同樣的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結構相同且對稱的右旋轉撲翼裝置;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各自的發動機獨立驅動為飛機提供推力;左旋轉撲翼裝置由左發動機(31)、左減速齒輪組(32)、左近轉臂軸(33)、左近轉臂(34)、左翼軸(35)、左撲翼片(38)、左遠轉臂(36)、左遠轉臂軸(37)、左彈簧(39)、左掛鉤(310)和左支撐桿(311)組成;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右發動機(41)、右減速齒輪組(42)、右近轉臂軸(43)、右近轉臂(44)、右翼軸(45)、右撲翼片(48)、右遠轉臂(46)、右遠轉臂軸(47)、右彈簧(49)、右掛鉤(410)和右支撐桿(411)組成;左發動機(31)和左減速齒輪組(32)安裝在左機翼(3)上,左近轉臂軸(33)的一端靠軸承與左機翼(3)相連且穿過軸承與左減速齒輪組(32)相連,左近轉臂(34)的一端與左近轉臂軸(33)的另一端垂直固連,左近轉臂(34)的另一端與左翼軸(35)的一端垂直固連,左翼軸(35)穿過左撲翼片(38),左翼軸(35)的另一端與左遠轉臂(36)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36)的另一端與左遠臂軸(37)的一端垂直固連,左遠轉臂軸(37)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左機翼(3)相連;左近轉臂(34)與左遠轉臂(36)等長,左近轉臂軸(33)與左遠轉臂軸(37)同軸;左近轉臂軸(33)、左近轉臂(34)、左翼軸(35)、左遠轉臂(36)和左遠轉臂軸(37)處于同一平面內組成一個長的曲軸;左翼軸(35)通過軸承與左撲翼片(38)相連于接近左撲翼片(38)的前緣處,左翼軸(35)與左撲翼片(38)的前緣平行;左彈簧(39)的一端與左撲翼片(38)固連于左撲翼片(38)翼展方向的中部后緣處,左彈簧(39)與左翼軸(35)垂直,左彈簧(39)的另一端與左掛鉤(310)相連,左掛鉤(310)與左支撐桿(311)的頂端固連,左支撐桿(311)通過其根部安裝在左機翼(3)的接近后緣處,左支撐桿(311)垂直左機翼(3)平面且與左翼軸(35)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轉撲翼驅動飛機由機身(I)、起落架、尾翼(2)、左機翼(3)、右機翼(4)和操控系統組成,其特征在于:左機翼(3)和右機翼(4)結構完全相同,對稱布置于機身(I)的左右兩側;左機翼(3)中部開有一個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左旋轉撲翼裝置;右機翼(4)中部也開有一個同樣的矩形孔,該孔內安裝著與左旋轉撲翼裝置結構相同且對稱的右旋轉撲翼裝置;左旋轉撲翼裝置和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各自的發動機獨立驅動為飛機提供推力;左旋轉撲翼裝置由左發動機(31)、左減速齒輪組(32)、左近轉臂軸(33)、左近轉臂(34)、左翼軸(35 )、左撲翼片(38 )、左遠轉臂(36 )、左遠轉臂軸(37 )、左彈簧(39 )、左掛鉤(310)和左支撐桿(311)組成;右旋轉撲翼裝置由右發動機(41)、右減速齒輪組(42)、右近轉臂軸(43)、右近轉臂(44)、右翼軸(45)、右撲翼片(48)、右遠轉臂(46)、右遠轉臂軸(47)、右彈簧(49)、右掛鉤(410)和右支撐桿(411)組成;左發動機(31)和左減速齒輪組(32)安裝在左機翼(3)上,左近轉臂軸(33)的一端靠軸承與左機翼(3)相連且穿過軸承與左減速齒輪組(32)相連,左近轉臂(34)的一端與左近轉臂軸(33)的另一端垂直固連,左近轉臂(34)的另一端與左翼軸(35)的一端垂直固連,左翼軸(35)穿過左撲翼片(38),左翼軸(35)的另一端與左遠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成,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神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