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燈,包括:燈外殼主體、鋁外殼、太陽能板、燈罩、LED燈板、蓄電池、控制線路板以及感應頭,所述燈外殼主體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所述鋁外殼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所述太陽能板安裝在所述鋁外殼的外表面;所述燈罩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所述燈罩的外表面為曲面結構;所述LED燈板安裝在所述燈罩內;所述蓄電池與所述LED燈板、所述太陽能板相連接;所述控制線路板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并與所述LED燈板、蓄電池,太陽能板相連接;所述感應頭與所述控制線路板相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該太陽能板轉換效率高、不容易積水、燈光光線照射范圍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太陽能燈
本技術涉及照明燈具
,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燈。
技術介紹
現有的太陽能燈于使用時可固定在墻面上,其一般與墻面呈90度角。但是,世界上大多地方,以北京為例,其所在緯度是北緯39度左右,一年中沒有被太陽直射的時間較多。這樣,應用現有的太陽能燈時,其與太陽光光線則不是呈90度角,導致太陽能燈上面的太陽能板不能很好的接收光線,轉換效率不高,而且燈的光線照射范圍也不大,燈體上面部分還容易積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轉換效率高、不容易積水、光線照射范圍大的太陽能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燈,至少包括:燈外殼主體,所述燈外殼主體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鋁外殼,所述鋁外殼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安裝在所述鋁外殼的外表面;燈罩,所述燈罩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所述燈罩的外表面為曲面結構;LED燈板,所述LED燈板安裝在所述燈罩內;蓄電池,所述蓄電池與所述LED燈板、所述太陽能板相連接;控制線路板,所述控制線路板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并與所述LED燈板、蓄電池,太陽能板相連接;以及感應頭,所述感應頭與所述控制線路板相連接。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6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5-3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燈罩的外表面為弧形面。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燈外殼主體與所述鋁外殼通過螺絲固定,所述燈外殼主體與所述鋁外殼中間夾層安裝有防水硅膠條。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燈外殼主體的外表面安裝有掛墻板。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蓄電池固定于所述LED燈板上。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感應頭為紅外感應頭。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太陽能板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太陽能電池、多晶太陽能電池、非晶太陽能電池或聚光型太陽能電池。實施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太陽能燈,包括燈外殼主體、鋁外殼、太陽能板、燈罩、LED燈板、蓄電池、控制線路板和感應頭。白天,太陽光線照射在太陽能燈的太陽能板上,將光能轉換為電能,并存儲到燈具內的蓄電池中,蓄電池可供電給LED燈板發光。晚上,當有人經過燈具下面時,燈具的感應頭感應動作,通過控制線路板驅動LED燈板發光,達到照明效果。其中,所述燈外殼主體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以使太陽能板與水平面呈夾角設置,這樣可以盡可能使太陽能板與太陽光線保持垂直,很好的接收光線,從而提高轉換效率。進一步,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此時,太陽光的轉換效率達到最大化,照射時間最長。而且,由于太陽能板與水平面呈夾角,不會因為下雨而積水。此外,燈罩采用曲面結構設計,優選為弧形面,其折射范圍大,有效增大燈具的光線照射范圍。【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太陽能燈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參見圖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燈,包括燈外殼主體1、鋁外殼2、太陽能板3、燈罩4、LED燈板5、蓄電池6、控制線路板7和感應頭8,其中,所述鋁外殼2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I上,所述太陽能板3安裝在所述鋁外殼2的外表面。所述燈外殼主體I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11,以使太陽能板3與水平面呈夾角設置,這樣可以盡可能使太陽能板3與太陽光線保持垂直,很好的接收光線,從而提高轉換效率。而且,由于太陽能板3與水平面呈夾角,不會因為下雨而積水。優選的,所述傾斜面1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60°,此時,太陽光的轉換效率較好,照射時間較長。更佳的,所述傾斜面1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5-30°,此時,太陽光的轉換效率更好,照射時間更長。最佳的,所述傾斜面1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此時,太陽光的轉換效率達到最大化,照射時間最長。所述燈外殼主體I與所述鋁外殼2通過螺絲固定,優選的,所述燈外殼主體I與所述鋁外殼2中間夾層還安裝有防水硅膠條,可以保證太陽能燈的防水性能。所述太陽能板3具體可以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太陽能電池、多晶太陽能電池、非晶太陽能電池或聚光型太陽能電池,但不限于此。所述燈罩4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I上,所述燈罩4的外表面為曲面結構。更佳的,所述燈罩4的外表面為弧形面。燈罩4采用曲面結構設計,優選為弧形面,其折射范圍大,有效增大燈具的光線照射范圍。所述LED燈板5安裝在所述燈罩4內;所述蓄電池6與LED燈板5、太陽能板3相連接;所述控制線路板7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I上,并與所述LED燈板5、蓄電池6,太陽能板3相連接;所述感應頭8與所述控制線路板7相連接。所述蓄電池6優選固定于所述LED燈板5上,更佳的,所述蓄電池6粘結固定于所述LED燈板5上。所述感應頭8優先選用紅外感應頭,但不限于此。感應頭8利用紅外感應動作,再通過控制線路板7驅動LED燈板5發光,達到照明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感應頭8還可以選用其他感應設備,例如,聲控傳感器,只要其達到感應人體經過的目的即可。進一步,所述燈外殼主體I的外表面安裝有掛墻板9,以方便地將太陽能燈安裝固定與墻面上。綜上,白天時,太陽光線照射在太陽能燈的太陽能板3上,將光能轉換為電能,并存儲到燈具內的蓄電池6中,蓄電池6可供電給LED燈板5發光。晚上時,當有人經過燈具下面時,燈具的感應頭8感應動作,通過控制線路板7驅動LED燈板5發光,達到照明效果。而且,本技術還可以通過控制線路板7控制LED燈板5發光持續30秒后關閉,當下一個人經過時,太陽能燈再次點亮,達到節能的效果。經過試驗,在同等光照條件下(中午光強計測試15萬LAX光強)照射I小時使用放電時間對比,現有的(平面)太陽能燈放電時間是30分鐘,而本技術設有傾斜面的太陽能燈,其放電時間是45分鐘。結果表明帶傾斜面的太陽能燈在發電效率上高出10-20%。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技術的優選方式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技術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或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所做的若干改進和潤飾,仍屬本技術所涵蓋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燈,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燈外殼主體,所述燈外殼主體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鋁外殼,所述鋁外殼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安裝在所述鋁外殼的外表面;燈罩,所述燈罩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所述燈罩的外表面為曲面結構;LED燈板,所述LED燈板安裝在所述燈罩內;?蓄電池,所述蓄電池與所述LED燈板、所述太陽能板相連接;控制線路板,所述控制線路板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并與所述LED燈板、蓄電池,太陽能板相連接;以及感應頭,所述感應頭與所述控制線路板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燈,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燈外殼主體,所述燈外殼主體設有一與水平面呈夾角的傾斜面; 招外殼,所述招外殼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 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安裝在所述鋁外殼的外表面; 燈罩,所述燈罩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所述燈罩的外表面為曲面結構; LED燈板,所述LED燈板安裝在所述燈罩內; 蓄電池,所述蓄電池與所述LED燈板、所述太陽能板相連接; 控制線路板,所述控制線路板固定于所述燈外殼主體上,并與所述LED燈板、蓄電池,太陽能板相連接;以及 感應頭,所述感應頭與所述控制線路板相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60。。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5-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冬林,
申請(專利權)人:張冬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