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及基于該分液漏斗的萃取用儀器,分液漏斗包括斗體,斗體的頂端設置瓶口;其特征是:所述斗體外還包覆有外層附加斗體,所述斗體與外層附加斗體之間形成供熱介質流通的空腔;在外層附加斗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供熱介質流通的熱介質通口,所述熱介質通口與所述空腔連通。其不僅能解決石油類產品不容易萃取的問題,而且還能提高萃取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萃取用分液漏斗及基于該分液漏斗的萃取用儀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萃取用裝置,尤其是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及萃取用儀器。
技術介紹
目前,化學實驗室中,做萃取實驗時,將需要萃取的溶液裝在一容器中,將容器密封好后,人工搖晃,實現液體分層。由于受人為因素影響,均勻性不一致。而且搖晃完畢后,需要將容器打開,將萃取的液體倒出。打開容器的同時,容器內產生的氣體散發出來,很容易被實驗操作人員吸入體內,對自身健康不利。而且人工搖晃勞動強度大,試驗效率低。此夕卜,實驗完畢后,需要人工清洗實驗容器,操作起來非常麻煩。已經公開的中國專利ZL200920023741.6,其記載的全自動萃取儀,利用吸氣裝置使萃取容器內內產生負壓,萃取容器的吸液長管即從分液漏斗中吸入液體,并進一步吸入至萃取容器中;然后停止吸氣,消除萃取容器內的負壓,萃取容器內的液體又通過吸液長管下降至分液漏斗中;如此反復,導引有機相和水相在萃取容器、分液漏斗兩個容器中來回遄動,使目標化合物從水相充分轉移到有機相中,達到液液萃取分離之目的。而且萃取完成后可以根據控制利用同樣的原理實現自動洗滌、清洗。該種全自動萃取儀,雖然解決了上述問題。但結構比較復雜,不易分層,體積較大,而且萃取容器、分液漏斗安裝繁瑣,而且不方便。 申請人:2013年3月份申請的萃取用儀器(專利號201320132328.X);解決的即是上述問題。但該萃取用儀器在針對石油類產品進行萃取時,萃取困難,因此希望能研發一種可方便可靠的對石油類產品進行萃取的萃取儀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及基于該分液漏斗的萃取用儀器,解決石油類產品不容易萃取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包括斗體,斗體的頂端設置瓶口 ;其特征是:所述斗體外還包覆有外層附加斗體,所述斗體與外層附加斗體之間形成供熱介質流通的空腔;在外層附加斗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供熱介質流通的熱介質通口,所述熱介質通口與所述空腔連通。作為萃取用分液漏斗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至少一個所述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的底部;至少一個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的頂部。作為萃取用分液漏斗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斗體的底部設置出液管,出液管上設置出液閥;分液漏斗還包括瓶塞組件,瓶塞組件包括第一塞體、第二塞體;所述第一塞體與斗體的瓶口配合,第一塞體中空且其內腔中沿其軸向設置一導氣管;導氣管的外表面與第一塞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環形腔,所述環形腔的底部沿徑向設置有多個小通孔,所述小通孔與斗體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一塞體頂部設置有洗滌液口、清洗液口,洗滌液口、清洗液口均與所述環形腔連通;所述第二塞體裝配并支撐在第一塞體內上部,第二塞體內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所述第一塞體的導氣管對應密閉連通;分液漏斗還包括進氣管,進氣管的底端位于斗體的內底部且與斗體的內底部之間設有可通氣的間隙;斗體上設置一通孔,由該通孔處向斗體外側延伸出筒狀部分,所述進氣管的上端延伸出該筒狀部分并密閉的支撐在該筒狀部分內。基于上述萃取用分液漏斗的萃取用儀器,包括分液漏斗,還包括氣泵、洗滌液供液裝置、清洗液供液裝置、電控制裝置;所述氣泵通過氣體輸送管至少與分液漏斗的進氣管連通;所述洗滌液供液裝置通過洗滌液輸送管與分液漏斗的洗滌液口連通;所述清洗液供液裝置通過清洗液輸送管與分液漏斗的清洗液口連通;其特征是:還包括熱介質容器,熱介質容器上設置熱介質輸出口、熱介質回流口 ;所述熱介質輸出口通過熱介質輸出管道連通其中一個熱介質通口,熱介質輸出管道上設置有熱介質輸送泵;所述熱介質容器內設置電加熱裝置;所述熱介質回流口通過熱介質回流管道連接另一個熱介質通口。作為萃取用儀器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與所述熱介質輸出管道連通的熱介質通口記為熱介質入口位于外層附加斗體的底部;與熱介質回流管道連接的熱介質通口位于外層附加斗體的頂部。作為萃取用儀器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熱介質容器內設置有用于檢測熱介質溫度的溫度傳感器。作為萃取用儀器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分液漏斗的下方設置有廢液接收容器,廢液接收容器的底部設置有排液管,排液管連接至廢液容器內,廢液容器通過廢液輸出泵連接一過濾罐,過濾罐設有廢液排出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萃取用分液漏斗的可以用于加熱斗體內的混合物,加熱會使石油類產品中的蠟質熔化,從而實現順利萃取;即使萃取其他物質,加熱也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同理,基于該分液漏斗的萃取儀器,由于該分液漏斗的作用同樣也具備了萃取石油類產品的功能而且也可提高萃取效率,一年四季萃取都不受溫度影響;此外排放廢液經過過濾罐處理更安全,降低污染。【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萃取用分液漏斗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萃取用儀器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中分液漏斗安裝配合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原理示意圖;圖5為圖2所示實施例中廢液接收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2所示實施例中廢液排放的原理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彈性卡的主視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彈性卡的俯視圖;圖中:1分液漏斗,101斗體,102第一塞體,103第二塞體,104出液閥,105筒狀部分,106進氣管,107導氣管,108環形腔,109小通孔,110通孔,111洗滌液口,112清洗液口,113外層附加斗體,114空腔,115熱介質入口,116熱介質出口,117出液管,2氣泵,21氣體輸送管,22氣體輸送管,3清洗液供液裝置,31清洗液輸送管,4洗滌液供液裝置,41洗滌液輸送管,5電控制裝置,6彈性卡,61夾持部,62開口,63連接部,64凸起,7操作面板,8支撐板,9橡膠圈。10熱介質容器,11熱介質輸出口,12熱介質回流口,13熱介質輸出管道,14熱介質輸送泵,15電加熱裝置,16熱介質回流管道,17溫度傳感器,18廢液接收容器,19排液管,20廢液容器,21廢液輸出泵,22過濾罐。【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該萃取用分液漏斗,包括斗體101,斗體101的頂端設置瓶口。該分液漏斗的特別之處是:所述斗體101外還包覆有外層附加斗體113,所述斗體101與外層附加斗體113之間形成供熱介質流通的空腔114 ;在外層附加斗體113上設置有兩個供熱介質流通的熱介質通口,所述熱介質通口與所述空腔114連通。作為萃取用分液漏斗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一個所述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113的底部,記為熱介質入口 115 ;另一個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113的頂部,記為熱介質出口 116。作為萃取用分液漏斗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斗體101的底部設置出液管117,出液管117上設置出液閥104。分液漏斗還包括瓶塞組件,瓶塞組件包括第一塞體102、第二塞體103 ;所述第一塞體102與斗體101的瓶口配合,第一塞體102中空且其內腔中沿其軸向設置一導氣管107 ;導氣管107的外表面與第一塞體102的內壁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環形腔108,所述環形腔108的底部沿徑向設置有多個小通孔109,所述小通孔109與斗體101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一塞體102頂部設置有洗滌液口 111、清洗液口 112,洗滌液口 111、清洗液口 112均與所述環形腔108連通;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包括斗體,斗體的頂端設置瓶口;其特征是:所述斗體外還包覆有外層附加斗體,所述斗體與外層附加斗體之間形成供熱介質流通的空腔;在外層附加斗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供熱介質流通的熱介質通口,所述熱介質通口與所述空腔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萃取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包括斗體,斗體的頂端設置瓶口 ;其特征是:所述斗體外還包覆有外層附加斗體,所述斗體與外層附加斗體之間形成供熱介質流通的空腔;在外層附加斗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供熱介質流通的熱介質通口,所述熱介質通口與所述空腔連通。2.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萃取用分液漏斗,其特征是:至少一個所述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的底部;至少一個熱介質通口設置在所述外層附加斗體的頂部。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萃取用分液漏斗,其特征是:所述斗體的底部設置出液管,出液管上設置出液閥; 分液漏斗還包括瓶塞組件,瓶塞組件包括第一塞體、第二塞體; 所述第一塞體與斗體的瓶口配合,第一塞體中空且其內腔中沿其軸向設置一導氣管;導氣管的外表面與第一塞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環形腔,所述環形腔的底部沿徑向設置有多個小通孔,所述小通孔與斗體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一塞體頂部設置有洗滌液口、清洗液口,洗滌液口、清洗液口均與所述環形腔連通; 所述第二塞體裝配并支撐在第一塞體內上部,第二塞體內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所述第一塞體的導氣管對應密閉連通; 分液漏斗還包括進氣管,進氣管的底端位于斗體的內底部且與斗體的內底部之間設有可通氣的間隙;斗體上設置一通孔,由該通孔處向斗體外側延伸出筒狀部分,所述進氣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段作敏,史水合,陳濤,郭浩,
申請(專利權)人:段作敏,史水合,陳濤,郭浩,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