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皆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多個合成纖維單絲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及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可透光。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使彈性編織布呈現完全透光的外觀;此外,再交織纏繞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或熒光合成纖維單絲,可提供消費者具有折射、透射光線或發出熒光的彈性編織布。(*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彈性編織布
本技術涉及一種彈性編織布,特別涉及一種可透光或發熒光的彈性編織布。
技術介紹
布料織物的用途一般用以制作衣物、包包、窗簾、寢具等,而其功能除了基本常見的美觀、保暖、保護、清潔、固定等,更有些機能布料織物是以防水、透氣、防塵、反光、除臭、蓄熱等特定目的而開發制作。其中,一般應用于運動服飾或醫療護具要求延展性佳、高彈性且不易松弛的布料織物來制作。考慮現有運動及醫療的用途,因此圖樣及色彩大多呈單調的黑色或白色,使得可提供消費者的選擇性并不多,對于追求時髦及愛漂亮的時下年輕人而言,更是提不起消費的欲望。此外,人們喜歡在運動的同時聆聽音樂來排解單調動作的運動所產生的苦悶,再加上高科技的進步使的布料織物的紡織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市面上推出具有電性扁平電纜的織物并結合MP3來添加于運動服飾內,甚至是可充電的太陽能運動服飾,使得運動服飾更貼近人們的需求。另一方面,為了響應夜間慢跑的活動,也有廠商將LED嵌入于紡織結構內,讓運動服飾具有發光及警示作用。針對上述結合電子應用的服飾,雖然已滿足人們的部分需求,但也由于其內部裝設電子裝置的關系,導致服飾本身具有清洗不易、剪裁及舒適度不佳、耐用程度不高的缺點,因此商業的廣告性遠大于其實用性,只能淪為商人嘩眾取寵的商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具有彈性且具有透光或可發熒光的彈性編織布。因此,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是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多個合成纖維單絲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及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可透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上述各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本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透明彈性基面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透明彈性基面包含多個彈性膠條,且各彈性膠條互相呈經向排列。多個合成纖維單絲纏繞彈性膠條并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及透明彈性基面互相限位且可透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上述各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本技術的又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以及多個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多個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及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可部分透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上述各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本技術的再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透明彈性基面以及多個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透明彈性基面包含復數彈性膠條,且各彈性膠條互相呈經向排列。多個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纏繞彈性膠條并依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及透明彈性基面互相限位且可部分透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上述各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本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以及多個熒光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多個熒光合成纖維單絲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及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可發出熒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上述各個熒光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本技術的又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彈性編織布,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透明彈性基面以及多個熒光合成纖維單絲。第一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透明彈性基面包含多個彈性膠條,且各彈性膠條互相呈經向排列。多個熒光合成纖維單絲纏繞彈性膠條并按序交織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第一透明編織面、第二透明編織面及透明彈性基面互相限位且可發出熒光。根據本新型的實施例,上述各熒光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約為140丹尼。借此,本技術的彈性編織布一方面不僅利用第一透明編織面及第二透明編織面,使其8字形排列的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產生完全透光的效果且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本身具有極佳的伸縮彈性。此外,配合透明彈性基面中的彈性膠條增加經向的伸縮彈性,使彈性編織布具有四面彈性。并再交織纏繞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或熒光合成纖維單絲,借此可提供消費者具有折射、透射光線或發出熒光的彈性編織布。【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4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的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應用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技術的再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應用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技術的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應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至圖4,其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種彈性編織布的立體示意圖、平面示意圖、局部立體示意圖以及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的示意圖。彈性編織布100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110、第二透明編織面120、透明彈性基面130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140。第一透明編織面110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111,且各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111呈8字形排列(如圖4所示),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111本身為高分子聚合物經熱可塑加工制成,因此本身具有優越的耐磨及抗撕裂的高延展特性。第二透明編織面120相對第一透明編織面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透明編織面,其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第二透明編織面,其相對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其按序交織所述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所述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及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能夠透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透明編織面,其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 第二透明編織面,其相對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以及 多個合成纖維單絲,其按序交織所述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所述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及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能夠透光。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為140丹尼。3.一種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透明編織面,其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 第二透明編織面,其相對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 透明彈性基面,其包含多個彈性膠條,且各所述彈性膠條互相呈經向排列;以及多個合成纖維單絲,其纏繞所述多個彈性膠條并按序交織所述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所述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及所述透明彈性基面互相限位且能夠透光。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為140丹尼。5.一種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透明編織面,其包含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 第二透明編織面,其相對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包含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且各所述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呈8字形排列;以及 多個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其按序交織所述多個第一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及所述多個第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紗線,而使所述第一透明編織面及所述第二透明編織面互相限位且能夠部分透光。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半透明合成纖維單絲的重量為140丹尼。7.一種彈性編織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透明編織面,其包含多個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森煤,
申請(專利權)人:臺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