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所述汽車內后視鏡包括上蓋、下蓋、后視鏡玻璃、顯示屏、PCB板及后視鏡支架,所述上蓋上設有按鍵孔,按鍵孔內設有按鍵,所述按鍵包括鍵帽、按鍵PCB、以及設于按鍵PCB上的電子按鍵,所述鍵帽上設有第一限位骨,所述按鍵孔內設有與第一限位骨匹配的限位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按鍵通過與上蓋和按鍵PCB以及PCB上的電子按鍵的互相搭配而工作,在按鍵內部設置有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限位,通過轉軸結構進行調整運動,特別適用于具有曲面造型的汽車內后視鏡產品,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穩定、操作方便、節約成本等優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
技術介紹
傳統的汽車內后視鏡上配備的按鍵,其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是直通的機械電子式,這種方法用得很廣,優點是結構穩定,經濟便宜,但它也有缺點,對于一些造型奇特的產品,直通就顯得不美觀,為了追求好的按鍵手感,一般按鍵會比產品表面高一些,而高一些就破壞了產品的整體美觀;另一種是感應觸摸式,隨著光電技術的日新月異,此種方式得到了迅猛發展,這種方式幾乎省掉了直通的機械按鍵,當然也有將感應觸摸式與直通的機械按鍵相搭配使用的情況,但是不管怎樣,這種方式較為昂貴;而有的產品因為功能和操作的需要,除了用感應觸摸式,還得用直通的機械電子式按鍵,對于造型奇特的產品,用直通式機械電子按鍵,產品的外觀又難以保證,如何在保障產品結構穩定的前提下,既能做到外觀整齊又能節約成本,成為行業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性能穩定、可節約成本的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所述汽車內后視鏡包括上蓋、下蓋、后視鏡玻璃、顯示屏、PCB板及后視鏡支架,所述上蓋上設有按鍵孔,按鍵孔內設有按鍵,所述按鍵包括鍵帽、按鍵PCB、以及設于按鍵PCB上的電子按鍵,所述鍵帽上設有第一限位骨,所述按鍵孔內設有與第一限位骨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鍵帽的外沿設有半圓轉軸,所述按鍵孔內設有放置半圓轉軸的半圓槽。所述鍵帽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扣位,所述按鍵孔內設有與扣位對應的限位座。所述鍵帽上與第一限位骨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二限位骨,所述按鍵孔內與限位槽相對的一側設有對第二限位骨進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骨。所述第二限位骨上設有按鍵發力點,所述按鍵發力點與電子按鍵相接觸實現下方限位。本技術采用上述結構,按鍵通過與上蓋和按鍵PCB以及PCB上的電子按鍵的互相搭配而工作,在按鍵內部設置有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限位,通過轉軸結構進行調整運動,特別適用于具有曲面造型的汽車內后視鏡產品,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穩定、操作方便、節約成本等優點。在結合附圖閱讀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技術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按鍵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上蓋按鍵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按鍵裝入上蓋時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A-A剖面示意圖;圖7為圖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B-B剖面示意圖;圖9為圖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C-C剖面示意圖;圖11為圖1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D-D剖面示意圖;圖13為圖1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以一個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應當說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僅僅限于此。如圖1-13所示,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所述汽車內后視鏡包括上蓋1、下蓋2、后視鏡玻璃3、顯示屏4、PCB板5及后視鏡支架6,所述上蓋I上設有按鍵孔7,按鍵孔7內設有按鍵8,所述按鍵8包括鍵帽81、按鍵PCB82、以及設于按鍵PCB82上的電子按鍵83,所述鍵帽81上設有第一限位骨811,所述按鍵孔7內設有與第一限位骨811匹配的限位槽71 ;鍵帽81的外沿設有半圓轉軸812,所述按鍵孔7內設有放置半圓轉軸812的半圓槽72 ;鍵帽81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扣位813,所述按鍵孔7內設有與扣位813對應的限位座73 ;鍵帽81上與第一限位骨811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二限位骨814,所述按鍵孔7內與限位槽71相對的一側設有對第二限位骨814進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骨74,第二限位骨814上設有按鍵發力點815,所述按鍵發力點815與電子按鍵83相接觸實現往下方的限位。本技術在使用中,按鍵8設置了左右、上下、前后共六個方向的限位:1、左右方向的限位如圖4、圖11所示,本技術的按鍵8的左右方向的限位是從兩方面來實現的,一、當按鍵8卡入上蓋I的按鍵孔7內時,由于按鍵8設有第一限位骨811,第一限位骨811剛好在按鍵孔7內的限位槽71內,從而保證了按鍵8前面部分左右方向的限位;二、由于按鍵8左右方向設有扣位813,扣位813對應按鍵孔7內的限位座73,從而實現按鍵8后面部分的左右方向的限位。2、上下方向的限位如圖9、圖11所示,本技術的按鍵8的外沿部分設有半圓轉軸812,將按鍵8裝入上蓋I時,按鍵8的半圓轉軸812卡在上蓋按鍵孔7的半圓槽72內,按鍵8的一上一下的運動軌跡是以此半圓轉軸812為圓心、以電子按鍵83為直徑來實現的;按鍵8左右兩邊設有兩個長長的扣位813,且兩個扣位813與按鍵8的前后部分的第二限位骨814斷開,再加上按鍵8是用高分子工程塑料一次性注塑而成,這樣從兩個方面保證扣位813既具有一定的剛性,又具有塑料特有的彈性,由于這兩個扣位813是扣在上蓋按鍵孔7內的限位座73上,能保證按鍵不會掉出來,即向上的限位作用;按鍵8上的按鍵發力點815與電子按鍵83相接觸,從而起到往下的限位作用。3、前后方向的限位如圖7所示,本技術前后方向的限位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一、由于上蓋的按鍵孔7內設有限位槽71,當按鍵8卡入按鍵孔7內時,其第一限位骨811也卡入限位槽71內,限位槽71除了保證按鍵8的左右限位,還能保證按鍵8在前方向的限位,因為限位槽71的膠壁擋住了按鍵8的第一限位骨811 ;二、由于上蓋的按鍵孔7內設有半圓槽72,當按鍵8的半圓轉軸812在半圓槽72內轉動時,能保證按鍵8以半圓轉軸812為圓心來運動;三、當按鍵8在按鍵孔7內運動時,由于按鍵8與按鍵孔7有一定的間隙,按鍵8的第二限位骨814在運動時,會受到上蓋的按鍵孔7內的第三限位骨74的限位。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作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所述汽車內后視鏡包括上蓋、下蓋、后視鏡玻璃、顯示屏、PCB板及后視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上設有按鍵孔,按鍵孔內設有按鍵,所述按鍵包括鍵帽、按鍵PCB、以及設于按鍵PCB上的電子按鍵,所述鍵帽上設有第一限位骨,所述按鍵孔內設有與第一限位骨匹配的限位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所述汽車內后視鏡包括上蓋、下蓋、后視鏡玻璃、顯示屏、PCB板及后視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上設有按鍵孔,按鍵孔內設有按鍵,所述按鍵包括鍵帽、按鍵PCB、以及設于按鍵PCB上的電子按鍵,所述鍵帽上設有第一限位骨,所述按鍵孔內設有與第一限位骨匹配的限位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汽車內后視鏡的新型按鍵,其特征在于:所述鍵帽的外沿設有半圓轉軸,所述按鍵孔內設有放置半圓轉軸的半圓槽。3.如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磊,
申請(專利權)人:潘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