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上肢抬高支架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上肢抬高支架。
技術介紹
目前一些經手臂處開刀的手術如做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會在患者手腕處留下創口,止血時,患者需要將手臂放置在一傾斜的支架上以抬高上肢,現有的支架傾斜度不可調節,支撐患者的承載板長度也不可調節,無法滿足不同臂長的患者使用,另外使用傳統的支架患者活動受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上肢抬高支架,它可任意調節支架的傾斜度,同時可根據不同臂長的患者調節可延長板,收置方便,占用存放空間小,通過第一綁帶和第二綁帶,患者可將該支架綁于身前,從而不限制患者的活動,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上肢抬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承載板、可延長板、臂墊、伸縮桿、第一綁帶、第二綁帶、按鈕和滑塊,所述底板的右端與承載板的右端轉動連接,所述可延長板與承載板滑動連接,所述臂墊可脫卸連接于承載板頂面上,所述伸縮桿一端與承載板底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滑塊轉動連接;所述第一綁帶與底板的后側面相固接,所述第二綁帶與底板的前側面相固接,所述底板具有一滑槽,所述滑塊設置于滑槽中并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滑槽的寬度及深度均大于伸縮桿的直徑,所述滑槽的長度大于伸縮桿最短的長度,靠近滑槽左端處開設有一與滑槽相垂直且與滑槽相連通的鎖孔,所述底板具有一與滑槽相垂直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頂部由第一蓋板覆蓋,所述第一蓋板與底板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按鈕設置于第一容置腔中且其一自由端位于鎖孔中,所述按鈕上套裝有第一彈簧,所述滑塊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中設置有鎖舌和可使鎖舌復位的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頂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上肢抬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承載板(2)、可延長板(3)、臂墊(4)、伸縮桿(6)、第一綁帶(7)、第二綁帶(8)、按鈕(9)和滑塊(11),所述底板(1)的右端與承載板(2)的右端轉動連接,所述可延長板(3)與承載板(2)滑動連接,所述臂墊(4)可脫卸連接于承載板(2)頂面上,所述伸縮桿(6)一端與承載板(2)底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滑塊(11)轉動連接;所述第一綁帶(7)與底板(1)的后側面相固接,所述第二綁帶(8)與底板(1)的前側面相固接,所述底板(1)具有一滑槽(10),所述滑塊(11)設置于滑槽(10)中并與滑槽(10)滑動連接,所述滑槽(10)的寬度及深度均大于伸縮桿(6)的直徑,所述滑槽(10)的長度大于伸縮桿(6)最短的長度,靠近滑槽(10)左端處開設有一與滑槽(10)相垂直且與滑槽(10)相連通的鎖孔(15),所述底板(1)具有一與滑槽(10)相垂直的第一容置槽(13),所述第一容置槽(13)的頂部由第一蓋板(12)覆蓋,所述第一蓋板(12)與底板(1)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按鈕(9)設置于第一容置腔(13)中且其一自由端位于鎖孔(15)中,所述按鈕(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上肢抬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承載板(2)、可延長板(3)、臂墊(4)、伸縮桿(6)、第一綁帶(7)、第二綁帶(8)、按鈕(9)和滑塊(11),所述底板(I)的右端與承載板(2)的右端轉動連接,所述可延長板(3)與承載板(2)滑動連接,所述臂墊(4)可脫卸連接于承載板(2)頂面上,所述伸縮桿(6) —端與承載板(2)底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滑塊(11)轉動連接;所述第一綁帶(7)與底板(1)的后側面相固接,所述第二綁帶(8)與底板(I)的前側面相固接,所述底板(1)具有一滑槽(10),所述滑塊(11)設置于滑槽(10)中并與滑槽(10)滑動連接,所述滑槽(10)的寬度及深度均大于伸縮桿(6)的直徑,所述滑槽(10)的長度大于伸縮桿(6)最短的長度,靠近滑槽(10)左端處開設有一與滑槽(10)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曉虹,崔曉鳳,王妮,孫雪霞,張婷,趙明明,姜松磊,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