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位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壓縮機系統、風道系統、換熱器、離心風輪、主控制模塊、用于出風的上出風口以及設置在室內機殼體側面上的側進風口,還包括和所述主控制模塊相連的輔助電加熱裝置、貫流風輪以及下出風口,其中下出風口設置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前面板底端,貫流風輪安裝在空調室內機殼體底端內,用于將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氣流從所述下出風口排出,輔助電加熱裝置設置于所述下出風口與貫流風輪之間,用于加熱由側進風口流向下出風口的空氣氣流,本方案通過上下兩路熱氣流使得房間上下空間充滿熱氣體,從而使得空調室內機的制熱效果更加明顯,用戶的使用舒適度得到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家用房間空氣調節器
,尤其涉及到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
技術介紹
現有的落地式空調室內機,其內采用的是離心風輪送風機構,參見附圖1所示,室內空氣經空調室內機殼體I上的側進風口 5進入到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隨后進入到空調換熱器3中進行換熱處理,換熱后的氣流在離心風輪4的送風作用下,經機殼內固定的風道系統流向上出風口 2,從而實現對房間室內的溫度調節功能。然而該種結構形式的落地式空調室內機其在制熱過程中,其制熱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尤其在空調室內機開始制熱的初始階段。其在制熱時,氣流在經過換熱器進行換熱后直接通過位于空調室內機上端的上出風口 2向外排出,由于排出的氣流為熱空氣,因熱空氣的密度較空氣密度低,所以經上出風口 2流出的熱空氣在下行一段時間后,會自然上升。然而空調室內機上端的上出風口 2距離室內地面高度較高,因此經空調換熱后的熱風開始階段不能好有效的達到地面,使得房間空間溫度不均勻,靠近地面區域溫度較低,而用戶一般都在房間內較低的區域進行日常活動,從而影響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熱時熱風能有效達到地面,促進房間內溫度均勻,提高用戶使用舒適性的家用空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位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壓縮機系統、風道系統、換熱器、離心風輪、主控制模塊、用于出風的上出風口以及設置在室內機殼體側面上的側進風口,還包括和所述主控制模塊相連的輔助電加熱裝置、貫流風輪以及下出風口,其中所述下出風口設置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前面板底端,所述貫流風輪安裝在空調室內機殼體底端內,用于將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氣流從所述下出風口排出,所述輔助電加熱裝置設置于所述下出風口與貫流風輪之間,用于加熱由側進風口流向下出風口的空氣氣流。進一步地,所述電加熱裝置位于所述貫流風輪的正上方。進一步地,所述電加熱裝置包括電加熱件以及設置在該電加熱件上下兩端方向上延伸的導熱片。進一步地,所述下出風口端面上設有可調動的導風條。本專利技術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通過在空調室內機增設有用于加熱氣流的輔助電加熱裝置、位于室內機殼體前面板底端上的下出風口以及用于向下出風口送風的貫流風輪。空調室內機處于制熱模式時,位于空調室內機內的主控制模塊控制離心風輪、貫流風輪和輔助電加熱裝置動作,房間內的空氣由空調室內機殼體側板上的側進風口處進風,進入空調室內機機后空氣分為上下兩路,一路在離心風輪的作用下,在和換熱器進行熱交換后由上出風口排出;另一路在貫流風輪的作用下,經輔助電加熱裝置加熱后有下出風口排出;上下兩路熱氣流使得房間上下空間充滿熱氣體,從而使得空調室內機的制熱效果更加明顯,用戶的使用舒適度得到提高。【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落地式空調制熱時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的落地式空調制熱時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圖中:1-空調室內機殼體,2-上出風口,3-換熱器,4-離心風輪,5-側進風口,6-輔助電加熱裝置,7-下出風口,8-貫流風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該家用空調器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1、位于該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的壓縮機系統、風道系統、換熱器3、離心風輪4、主控制模塊、用于出風的上出風口 2、設置在室內機殼體側面上的側進風口5、與所述主控制模塊相連的輔助電加熱裝置6、貫流風輪8以及下出風口 7,其中該下出風口 7設置在空調室內機殼體的前面板底端上,貫流風輪8安裝在空調室內機殼體下端內,其用于將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的氣流從所述下出風口 7排出。輔助電加熱裝置6設置在該下出風口 7與貫流風輪8之間,用于加熱由側進風口 5流向下出風口 7的空氣氣流。該輔助電加熱裝置6包括電加熱件以及沿該電加熱件上下兩端分別延伸的導熱片。整個輔助電加熱裝置6置于貫流風輪8的正上方,貫流風輪8工作時,空氣氣流由側進風口 5流向下出風口 7的過程中,受到該輔助電加熱裝置6的電加熱作用,使得空氣氣流在流出下出風口 7時,其可向室內供熱提高室內溫度。此外,在下出風口 7處安裝有可調動的導風條,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使用需要,改變出風角度。該家用空調器制熱時,主控制模塊控制驅動離心風輪4、貫流風輪8和輔助電加熱裝置6動作,空調器外部的空氣氣流由側進風口 5進入到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的風道系統內,其中空氣氣流在分別位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內上端和下端的離心風輪4和貫流風輪8的作用下,分為上下兩路分別流向上出風口 2和下出風口 7。流向上出風口 2的空氣氣流在出風的過程中,其與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的換熱器3進行熱交換,使得流出上出風口 2的空氣氣流具有制熱功能;流向下出風口 7的空氣氣流在向室內出風的過程中,其通過輔助電加熱裝置6進行加熱,加熱后的空氣氣流隨后由下出風口 7流出,與室內的空氣進行熱交換。采用上述結構形式布置的家用空調器,通過上下兩路制熱空氣氣流對室內房間進行制熱功能,可以使得房間上下空間充滿熱氣體,從而使得空調室內機的制熱效果更加明顯,用戶的使用舒適度得到顯著提高。本專利技術應用例中室內機下方采用的是貫流風輪,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采用軸流風輪達到同樣效果,風輪的具體安裝位置和進風方向與采用貫流風輪略有不同。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專利技術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專利技術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1)、位于空調室內機殼體(1)內的壓縮機系統、風道系統、換熱器(3)、離心風輪(4)、主控制模塊、用于出風的上出風口(2)以及設置在室內機殼體(1)側面上的側進風口(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和所述主控制模塊相連的輔助電加熱裝置(6)、貫流風輪(8)以及下出風口(7),其中所述下出風口(7)設置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前面板底端,所述貫流風輪(8)安裝在空調室內機殼體底端內,用于將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氣流從所述下出風口(7)排出,所述輔助電加熱裝置(6)設置于所述下出風口(7)與貫流風輪(8)之間,用于加熱由側進風口(5)流向下出風口(7)的空氣氣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提高制熱舒適性的家用空調器,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I)、位于空調室內機殼體(I)內的壓縮機系統、風道系統、換熱器(3)、離心風輪(4)、主控制模塊、用于出風的上出風口(2)以及設置在室內機殼體(I)側面上的側進風口(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和所述主控制模塊相連的輔助電加熱裝置(6)、貫流風輪(8)以及下出風口(7),其中所述下出風口(7)設置于空調室內機殼體前面板底端,所述貫流風輪(8)安裝在空調室內機殼體底端內,用于將空調室內機殼體內的氣流從所述下出風口(7)排出,所述輔助電加熱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陽,尤順義,張靜,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