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翻炒工具及自動炒鍋。所述翻炒工具配合球形鍋具使用,其包括攪拌本體,所述攪拌本體由所述鍋具的一側沿鍋具內壁延伸至所述鍋具的另一側,所述攪拌本體上設置有“山脊”形的凸起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清潔,可以對自動實現翻炒,物料受熱及混合均勻,翻炒效果極好。(*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翻炒工具及自動炒鍋
本技術涉及烹飪
,更具體地講,是涉及一種用于攪拌物料的翻炒工具以及應用該翻炒工具的自動炒鍋。
技術介紹
傳統的中式烹調中,烹調物料翻炒的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烹調結果的好壞。對于自動或半自動烹調設備來說,亦是如此。中國專利申請90102836.3中公開了如此的設想:在電機帶動下,單根主軸輸入動力,轉化成兩個鏟臂的旋轉和上下鏟動、翻炒的動作,鏟臂通過加工工具在半球面鍋內表面工作,以達到類似人手的操作。實際上,由于受到自由度的限制,該設想的翻炒效果與人手相去甚遠。并且,其機構本身也將非常復雜,存在成本過高以及清洗困難等諸多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清潔以及翻炒效果好的翻炒工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技術方案是:一種翻炒工具,配合球形鍋具使用,其包括有攪拌本體,所述攪拌本體由所述鍋具的一側沿鍋具內壁延伸至所述鍋具的另一側,所述攪拌本體上設置有“山脊”形的凸起結構,所謂的“山脊”形,即類似于底部大、頂部小的錐形結構。上述鍋具可以是球形的或者部分是球形的鍋,也可以是橢圓形的或圓筒形的鍋,該鍋具在上述攪拌本體的旋轉方向上具有圓弧段結構。這樣,使得攪拌本體在旋轉時可沿著鍋具內壁滑動,以形成對物料的推撥和/或翻動,從而實現翻炒。上述攪拌本體可以在上述鍋具內以不同的旋轉速度、旋轉方式(例如正向、反向或正反交替)旋轉,以帶動鍋具內的物料產生不同的翻炒效果,物料也因此受熱及混合更加均勻。上述攪拌本體,可以是一個單懸臂式結構(在鍋具內懸空支出)或者半封閉式的結構(例如半圓形),在攪拌本體的一個旋轉周期,對鍋具內的物料形成一次翻炒;也可以是一個U形的敞開式或者封閉式(例如圓形)的結構,在攪拌本體的一個旋轉周期,對鍋具內的物料形成兩次翻炒;當然,還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其它(例如“星形”等)結構形式。通過設計不同的攪拌本體的結構形式,可以獲得不同的翻炒頻率,從而滿足不同的翻炒要求或達到不同的翻炒效果。對于球形鍋,物料在翻炒過程中會自動地向鍋具底部聚攏,這不利于物料的受熱及混合。因此,上述凸起結構可位于上述攪拌本體的中部、且沿上述鍋具的內壁向攪拌本體一側伸出。凸起結構在隨攪拌本體旋轉時,可將聚攏于鍋具底部的物料向兩側斜向外推撥,從而防止物料過于集中堆積而受熱不均以及由此引起的粘鍋。上述攪拌本體可以設置為細長的圓柱體結構、楔形結構或片狀結構,也可以是部分具有圓柱體結構或楔形結構,還可以是三角形結構等。這些結構形式的攪拌本體在貼鍋旋轉時,都可以對物料起到很好的推撥作用,實現翻炒。其中,楔形結構或片狀結構還可以形成類似于“鏟”的效果,防止物料粘鍋。上述攪拌本體上間隔設置有攪拌齒,用以輔助攪拌本體的翻炒,并且還可以起到劃散的作用,特別適用于滑炒菜肴的翻炒。根據需要,上述攪拌齒的長度可以設置為相同或不相同,攪拌齒的傾斜角度也可以設置為相同或不相同。其目的是,使物料的翻動變得更加無序,進一步提高物料受熱及混合的均勻度。另一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自動炒鍋,其包括有鍋具,所述鍋具上安裝有上述的翻炒工具。具體地,上述鍋具對應的球冠的高大于所述球冠的半徑,鍋具因此具有一個收窄的鍋口,該收窄的鍋口可使被攪拌本體帶起的物料自動回落到鍋具內,防止物料的散落。進一步包括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通過轉軸與位于上述鍋具中的翻炒工具連接。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翻炒工具在上述鍋具內旋轉,帶動物料作無序的翻動,從而實現自動翻炒。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清潔,翻炒效果好。【附圖說明】圖1 一 A為本技術翻炒工具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 — B為圖1的右視圖。圖1 — C為圖1的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翻炒工具又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自動炒鍋的示意圖。圖4為圖3局部的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1 一 A、圖1 一 B及圖1 一 C,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本技術的翻炒工具I配合鍋具使用,其包括呈細長形圓柱體結構的攪拌本體11,攪拌本體11由鍋具的一側沿鍋具的內壁延伸至鍋具的另一側,攪拌本體11上設置有“山脊”形的凸起結構111。凸起結構111位于所述攪拌本體11的中部、且沿所述鍋具的內壁向所述攪拌本體11 一側伸出。圖2為本技術翻炒工具I又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其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攪拌本體11上間隔設置有攪拌齒112,并且攪拌齒112的長短及設置方向各異。圖3為本技術自動炒鍋的示意圖,圖4為圖3局部的剖視示意圖。自動炒鍋包括鍋具2、翻炒工具I以及驅動裝置3,鍋具2兩側對稱設置有帶安裝孔221的裝配座22,翻炒工具I兩端設置有連接軸113 ;翻炒工具I通過連接軸113、安裝孔221以及軸承安裝在鍋具2上,其上的攪拌本體11的底部與鍋具2的內壁形狀相適配、并且具有一定的間隙,攪拌本體11上還間隔一定距離設置有6根攪拌齒112,6根攪拌齒112的長短及傾斜方向均不相同;驅動裝置3通過轉軸4與翻炒工具I的連接軸113連接。在驅動裝置3的驅動下,翻炒工具I在鍋具2內沿著鍋具2的內壁滑動、旋轉,攪拌本體11、凸起結構111以及攪拌齒112對鍋具2內的物料起到復合的推撥、翻炒以及劃散作用,使物料在鍋具2內均勻分布及混合,并且受熱均勻,從而實現自動翻炒。從圖3及圖4中還可以看出,鍋具2具有這樣的特征:1、鍋具2對應的球冠的高大于該球冠的半徑,形成一個收窄的鍋口,可防止物料散落到鍋具。2、鍋口處設置翻邊21,在起到防止物料散落同時,也方便物料的盛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翻炒工具,配合鍋具(2)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攪拌本體(11),所述攪拌本體(11)由所述鍋具(2)的一側沿鍋具(2)內壁向所述鍋具(2)的另一側延伸,所述攪拌本體(11)上設置有“山脊”形的凸起結構(11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翻炒工具,配合鍋具(2)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攪拌本體(11),所述攪拌本體(11)由所述鍋具(2)的一側沿鍋具(2)內壁向所述鍋具(2)的另一側延伸,所述攪拌本體(11)上設置有“山脊”形的凸起結構(11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結構(111)至少有一個,所述凸起結構(111)位于所述攪拌本體(11)的中部、且沿所述鍋具⑵的內壁向所述攪拌本體(11)一側或兩側伸出。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本體(11)為細長的圓柱體結構、楔形結構或片狀結構。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炒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本體(11)上間隔設置有攪拌齒(1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光利,嚴平,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愛可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