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包括瓶體和與瓶口密封設置的蓋子,瓶體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管和排氣管,進氣管和排氣管位于瓶體的上部,瓶體的底端設置有出液管;蓋子上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位于瓶體內的一端與內灌流管相連接;進液管位于瓶體外的一端通過循環管與出液管連接,出液管與循環管之間連接有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閥的第三個接口連接廢液排出管,循環管接近第一三通閥的一端設有蠕動泵;進液管與循環管之間連接有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器官脫細胞和循環灌流培養融合在一起,實現了一體化操作的流程,避免了污染,且結構簡單,運行穩定。(*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
本技術屬于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
技術介紹
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利用動物身上的細胞或組織,“制造”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或組織。研發人工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對于解決目前器官移植來源匱乏、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生物醫學發展的重點方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對器官再生研究的不斷發展,目前國外已經報道了人工生物心臟、人工生物肝臟、人工生物腎臟、人工生物肺的體外構建,這些人工器官處于初級階段,動物移植證明了可以存活一段時間,但尚不支持臨床移植。如何優化培養方法和進一步研究器官再生機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人工器官再生研究中,第一步是離體器官灌流,主要用來觀察和研究動物的器官功能、脫除器官細胞獲得器官支架。目前,國內外用于這一研究的裝置大多數采用Iangendorff裝置,另外也有一些定型配套的器官灌流裝置出售,但是其結構復雜、造價昂貴。第二步是利用生物反應器模擬體內的物理環境,并將細胞種植到器官脫細胞支架,研究細胞在基質材料上的生長、發育、功能形成等。生物反應器只有在大型實驗室才有配備,價值幾百萬元人民幣。此外,從第一步到第二步,器官脫細胞支架容易污染,影響到后續的器官再生。目前國內外慣用的方法是灌脫器官時添加抗生素或者在培養前Co60輻照滅菌,不可避免地影響器官基質成分,影響其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該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將器官脫細胞和循環灌流培養融合在一起,一體化操作的流程,避免了污染,且結構簡單,運行穩定,制造所需費用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包括瓶體和與瓶口密封設置的蓋子,瓶體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管和排氣管,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位于瓶體的上部,瓶體的底端設置有出液管;蓋子上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位于瓶體內的一端與用于放置器官的內灌流管相連接;進液管位于瓶體外的一端通過循環管與出液管連接,出液管與循環管之間連接有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閥的第三個接口用于連接廢液排出管,循環管接近第一三通閥的一端設有提供循環動力的蠕動泵;進液管與循環管之間連接有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進一步地,該進氣管的進口處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一過濾器,第一過濾器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進一步地,該進氣管的出口處與硅膠管連接,所述硅膠管伸至瓶底處,并連接有氣泡石。進一步地,該排氣管的出口處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二過器,第二過濾器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進一步地,該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三過濾器,第三過濾器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進一步地,該瓶體的口部為磨砂口。進一步地,該進氣管和排氣管位于瓶體的2/3高度處。本技術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其結構簡單,克服了現有裝置需要將心臟/腎臟/肝臟體外脫細胞、消毒,然后才能放置在生物反應器內種植細胞,所需步驟繁瑣且對環境要求苛刻的缺點;該再生培養瓶集灌流脫細胞、細胞種植、組織再生等功能于一體,瓶子底部有氣泡石,方便在組織培養時灌入氧氣,滿足組織再生的需要。本技術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兼具器官脫細胞和后期的細胞重新種植的功能,無需復雜的離體器官灌流裝置和昂貴的生物反應器,在小型實驗室即可開展器官再生研究。在循環管上設置了蠕動泵,提供了循環動力;該培養瓶為廣口磨口玻璃瓶,方便在組織培養時打開瓶子注射不同的細胞,操作簡單,可以實時觀察再生情況,且其制造所需的費用低?!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包括瓶體I和與瓶口密封設置的蓋子4,瓶體I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管2和排氣管9,進氣管2和排氣管9位于瓶體的上部,瓶體I的底端設置有出液管13 ;蓋子4上設置有進液管5,進液管5位于瓶體I內的一端與用于放置器官的內灌流管11相連接;進液管5位于瓶體I外的一端通過循環管7與出液管13連接,出液管13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一三通閥15,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個接口 16用于連接廢液排出管,循環管7接近第一三通閥15的一端設有提供循環動力的蠕動泵14 ;進液管5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二三通閥6,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 8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進氣管2的進口處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一過濾器3,第一過濾器3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進氣管2的出口處與硅膠管連接,所述硅膠管伸至瓶底處,并連接有氣泡石12。排氣管9的出口處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二過濾器10,第二過濾器10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 8安裝有防止外界雜質進入的第三過濾器17,第三過濾器17的濾網的孔徑為0.22 μ m0體I的口部為磨砂口。進氣管2和排氣管9位于瓶體I的2/3高度處。本技術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的使用過程包括如下兩步:第一步:.器官脫細胞:(I)將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和其他輔助裝置經高溫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無菌水適當沖洗。(2)調節第二三通閥6,將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使用于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與進液管5相通,循環管7關閉。(3)調節第一三通閥15,出液管13通過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接口 16與用于廢液排出的管子連接,循環管7關閉。(4)將配好的器官灌流液放置高處,接到將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 8,經第三過濾器17進入進液管5。(5)器官無菌取下,接到灌流管11上,放置入瓶體,待行血管逆行灌流。(6)器官灌流液由于重力作用,通過灌流管11灌注到器官,進行脫細胞階段。(7)廢液經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接口 16排出。(8)整個脫細胞過程需要3-5天,可以觀察到器官逐漸變透明。第二步:器官再生:( I)灌流液換成器官培養液,直至培養瓶的液體替換成培養液。(2)調節第二三通閥6,關閉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 8,進液管5與循環管7相通。(3)調節第一三通閥15,關閉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接口 16,出液管11與循環管7相通。(4)啟動蠕動泵14,培養液形成循環回路。(5)往培養液里面添加種子細胞,再往器官組織注射細胞。(6)含有95%02和5%C02的混合氣體經第一過濾器3后經進氣管2輸入瓶體。(7)觀察器官再生情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體(1)和與瓶口密封設置的蓋子(4),所述瓶體(1)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管(2)和排氣管(9),所述進氣管(2)和排氣管(9)位于瓶體的上部,所述瓶體(1)的底端設置有出液管(13);所述蓋子(4)上設置有進液管(5),所述進液管(5)位于瓶體(1)內的一端與用于放置器官的內灌流管(11)相連接;所述進液管(5)位于瓶體(1)外的一端通過循環管(7)與出液管(13)連接,所述出液管(13)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一三通閥(15),所述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個接口(16)用于連接廢液排出管,所述循環管(7)接近第一三通閥(15)的一端設有提供循環動力的蠕動泵(14);所述進液管(5)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二三通閥(6),所述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8)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體(I)和與瓶口密封設置的蓋子(4),所述瓶體(I)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氣管(2)和排氣管(9),所述進氣管(2)和排氣管(9)位于瓶體的上部,所述瓶體(I)的底端設置有出液管(13);所述蓋子(4)上設置有進液管(5 ),所述進液管(5 )位于瓶體(I)內的一端與用于放置器官的內灌流管(11)相連接;所述進液管(5)位于瓶體(I)外的一端通過循環管(7)與出液管(13)連接,所述出液管(13)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一三通閥(15),所述第一三通閥(15)的第三個接口(16)用于連接廢液排出管,所述循環管(7)接近第一三通閥(15)的一端設有提供循環動力的蠕動泵(14);所述進液管(5)與循環管(7)之間連接有第二三通閥(6),所述第二三通閥(6)的第三接口(8)與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連接。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器官脫細胞循環灌流再生培養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2)的進口處安裝有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歐東波,鄭強蓀,曾迪,陳炎,李曉莉,丁璐,牛曉琳,李文菊,
申請(專利權)人:歐東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