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包括安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爬架、豎直對稱分布在爬架兩側的兩個豎向桿件、防墜機構和電動葫蘆,爬架底部為底部桁架,還包括鏡像對稱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爬架下部裝有下提升塊,下提升塊經電動葫蘆與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相連,導軌能夠沿提升支座上、下滑動,提升塊包括鏡像對稱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上提升塊為由兩根水平方桿和兩根豎直方桿首尾垂直相連圍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一根豎直方桿正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正向孔,另一根豎直方桿側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側向孔,正向孔與側向孔垂直,其中一條水平方桿的中部設有一對間隔分布的提升耳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實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
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的腳手架,具體涉及一種附著式升降腳手架。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飛速發展,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附著式提升腳手架作為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外墻施工的一種輔助施工設備,與傳動的腳手架相比,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大改觀:1、不必翻架子;2、免除了頻繁拆裝工序,因為對于爬架而言,一次組裝后就可以一直用到施工完畢;3、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4、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和材料;5、安全系數有了改善;基于以上這些優點,在目前的市場上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推廣。如申請號CN201310389496的專利文件披露的方案,目前的附著式提升腳手架只包含安裝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下方的下提升塊,提升時,下提升塊經電動葫蘆與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相連,電動葫蘆需要安裝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上,升降一層節點后,需要把電動葫蘆進行周轉(上移或下移一層),而現在市場上使用的升降腳手架的動力98%以上為電動環鏈葫蘆,一個電動葫蘆的重量約為100kg,由于電動葫蘆比較笨重,工人在搬運過程中非常吃力,有些工地為節約資金電動葫蘆只配備一半甚至配備I / 3,無形中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了摘、掛電動葫蘆的不安全因素。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施工安全性的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安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爬架、豎直對稱分布在爬架兩側的兩個豎向桿件、防墜機構和電動葫蘆,爬架底部為底部桁架,其特征是,還包括安裝在兩個豎向桿件之間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爬架上部裝有上提升塊,爬架下部裝有下提升塊,電動葫蘆一端連接上提升塊,電動葫蘆另一端通過鋼絲繩繞過下提升塊上的滑輪與提升支座相連,提升支座上提升塊為由兩根水平方桿和兩根豎直方桿首尾垂直相連圍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一根豎直方桿正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正向孔,另一根豎直方桿側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側向孔,正向孔與側向孔垂直,其中一條水平方桿的中部設有一對間隔分布的提升耳板鏡像對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鏡像對稱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上提升塊通過正向孔、側向孔與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上部螺栓連接,下提升塊通過正向孔、側向孔與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下部螺栓連接,若干正向孔與側向孔的設置不僅便于安裝、不容易安反,而且將應力分散在兩個平面上,避免應力過于集中,使用時,電動葫蘆鏈條一端連接上提升塊的提升耳板,另一端連接鋼絲繩一端,鋼絲繩另一端繞過下提升塊的提升耳板,固定在建筑物固定端提升支座上,之后電動葫蘆電機轉動,通過鏈條帶動附著式升降腳手架上升,安全穩定。進一步,所述上提升塊還包括兩根加強斜桿和兩根加強直桿,所述加強斜桿自所述設有提升耳板的水平方桿中部延伸至另一根水平方桿與豎桿連接處,所述加強直桿自所述設有提升耳板的水平方桿中部垂直延伸至另一根水平方桿中部。進一步,底部桁架包括立桿、斜腹桿,還包括水平設置的上、下走道板,若干立桿分內、外兩層豎直排布并緊固在上、下走道板之間,內層兩根立柱、外層對應的兩根立柱、上走道板、下走道板構成單元矩形體框架;所述若干斜腹桿位于單元矩形體框架的內層立柱之間和外層立柱之間,斜腹桿的上、下端分別與上、下走道板固接;所述單元矩形體框架的立柱之間和外層立柱之間分別設置有兩根鏡像對稱的斜腹桿,單元矩形體框架由立桿、斜腹桿和走道板構成,與傳統的縱桿相比,立桿、斜腹桿施加的荷載會傳遞到整個走道板上,由于走道板的面積較大,走道板的單位荷載較小,使得整個底部桁架結構更加穩固;另外,下走道板可以作為通道底板,省去了另鋪通道底板的過程。進一步,提升耳板與水平方桿之間為傾斜的。進一步,所述提升耳板厚度為16mm,兩提升耳板之間的間隙為45mm。進一步,所述斜腹桿與走道板通過螺栓固接,且單元矩形體框架的同層斜腹桿的下端相互靠近,而單位矩形體框架的同層斜腹桿的上端相互遠離。進一步,提升耳板與水平方桿之間夾角為145°。【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實施例的左視圖;圖3是本技術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實施例的上提升塊主視圖;圖4是本技術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實施例的上提升塊左視圖;圖5是本技術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實施例的下提升塊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所示,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包括安裝在外墻體10上的提升支座、爬架、豎直對稱分布在爬架兩側的兩個豎向桿件、防墜機構和電動葫蘆6,其中一個豎向桿件上安裝有導軌,爬架底部為底部桁架,還包括安裝在兩個豎向桿件之間的上提升塊5和下提升塊9,爬架上部裝有上提升塊5,爬架下部裝有下提升塊9,電動葫蘆6 —端連接上提升塊5,下提升塊9經電動葫蘆6與裝在外墻體10上的提升支座相連,底部桁架包括立桿、斜腹桿13,還包括水平設置的上走道板、下走道板14,若干立桿分內、外兩層豎直排布并緊固在上走道板、下走道板14之間,內層兩根立柱、外層對應的兩根立柱、上走道板、下走道板14構成單元矩形體框架;所述若干斜腹桿13位于單元矩形體框架的內層立柱之間和外層立柱之間,斜腹桿13的上、下端分別與上走道板、下走道板14固接;所述單元矩形體框架的立柱之間和外層立柱之間分別設置有兩根鏡像對稱的斜腹桿13,單元矩形體框架由立桿、斜腹桿13和走道板構成,與傳統的縱桿相比,立桿、斜腹桿13施加的荷載會傳遞到整個走道板上,由于走道板的面積較大,走道板的單位荷載較小,使得整個底部桁架結構更加穩固?’另外,下走道板14可以作為通道底板,省去了另鋪通道底板的過程,所述斜腹桿13與走道板通過螺栓固接,且單元矩形體框架的同層斜腹桿13的下端相互靠近,而單位矩形體框架的同層斜腹桿13的上端相互遠離。如圖3、圖4和圖5所示,上提升塊5為由上水平方桿11、下水平方桿12、左豎直方桿21和右豎直方桿22首尾垂直相連圍成的方形框架,所述左、右豎直方桿長650mm,橫截面為60*60mm的正方形,其中左豎直方桿21正面上以200mm的間隔布有四個直徑18mm的正向孔,右豎直方桿22側面上以200mm的間隔布有四個直徑18mm的側向孔,正向孔與側向孔垂直,其中上水平方桿11的中部設有間隔分布的左提升耳板31、右提升耳板32,還包括左加強斜桿41、右加強斜桿42、左加強直桿和右加強直桿,左加強斜桿41自上水平方桿11中部延伸至下水平方桿12與左豎直方桿21連接處,右加強斜桿42自上水平方桿11中部延伸至下水平方桿12與右豎直方桿21連接處,所述加強直桿自上水平方桿11中部垂直延伸至下水平方桿12中部,提高提升塊的承載能力,使提升塊更加穩定,左提升耳板、右提升耳板厚度為16mm,兩提升耳板之間的間隙為45mm,方便在兩提升耳板之間安裝滑輪,提升耳板與水平方桿之間夾角為145°,下提升塊9與上提升塊5鏡像對稱,兩者區別在于,下提升塊9左豎直方桿21側面上以200mm的間隔布有四個直徑18mm的正向孔,右豎直方桿22正面上以200mm的間隔布有四個直徑18mm的側向孔。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包括安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爬架、豎直對稱分布在爬架兩側的兩個豎向桿件、防墜機構和電動葫蘆,爬架底部為底部桁架,其特征是,還包括安裝在兩個豎向桿件之間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爬架上部裝有上提升塊,爬架下部裝有下提升塊,電動葫蘆一端連接上提升塊,電動葫蘆另一端通過鋼絲繩繞過下提升塊上的滑輪與提升支座相連,提升支座鏡像對稱上提升塊為由兩根水平方桿和兩根豎直方桿首尾垂直相連圍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一根豎直方桿正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正向孔,另一根豎直方桿側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側向孔,正向孔與側向孔垂直,其中一條水平方桿的中部設有一對間隔分布的提升耳板。
【技術特征摘要】
1.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包括安裝在外墻體上的提升支座、爬架、豎直對稱分布在爬架兩側的兩個豎向桿件、防墜機構和電動葫蘆,爬架底部為底部桁架,其特征是,還包括安裝在兩個豎向桿件之間的上提升塊和下提升塊,爬架上部裝有上提升塊,爬架下部裝有下提升塊,電動葫蘆一端連接上提升塊,電動葫蘆另一端通過鋼絲繩繞過下提升塊上的滑輪與提升支座相連,提升支座鏡像對稱上提升塊為由兩根水平方桿和兩根豎直方桿首尾垂直相連圍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一根豎直方桿正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正向孔,另一根豎直方桿側面上等間距布有若干側向孔,正向孔與側向孔垂直,其中一條水平方桿的中部設有一對間隔分布的提升耳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提升塊還包括兩根加強斜桿和兩根加強直桿,所述加強斜桿自所述設有提升耳板的水平方桿中部延伸至另一根水平方桿與豎桿連接處,所述加強直桿自所述設有提升耳板的水平方桿中部垂直延伸至另一根水平方桿中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著式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洪,賈春林,周橋,楊碧,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竹安腳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