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PCB板安裝面框,包括固定的中框,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咬合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所述咬合部為凹槽,所述連接部包括凸起和第二卡合部,所述連接部的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彈性部件保證外殼與中框扣合緊密,外殼打開方式簡單方便,單人便可操作,使PCB板的維護工作更為效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PCB板安裝面框【
】本技術涉及顯示板領域,具體的涉及交互智能平板
,更為具體的涉及一種PCB板安裝面框。【
技術介紹
】顯示板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電子產品,其應用十分廣泛,例如,目前在教育、商業演示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交互智能平板。交互智能平板是通過觸控技術對顯示平板上的內容進行操控從而實現人機交互操作的一體化設備,通常掛在墻上或者腳架上使用。在需要拆卸觸摸框PCB板時需要將整機拆開,步驟繁瑣,工作量大,而且基于目前的技術水平,交互智能平板通常都比較重,需要兩人以上才能實現操作。后來有廠家對此進行了改善,將紅外觸摸框作為一個獨立模塊,維修PCB板時,先將交互智能平板取下,然后將獨立模塊從整機上拆除,從中取出PCB板。這種方式雖然不需要將整機拆開,但是依舊需要多人將交互智能平板取下才能操作,步驟仍顯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以上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PCB板安裝面框,在進行PCB板的維修操作時,只需單人便可打開面框的外殼取出PCB板,提高了維修效率。本
技術實現思路
如下:一種PCB板安裝面框,包括固定的中框,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咬合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所述咬合部為凹槽,所述連接部包括凸起和第二卡合部,所述連接部的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上。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片。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為倒鉤,所述中第二卡合部為“J”型彎鉤。較佳的,所述凹槽為半圓槽,所述凸起為可插入所述半圓槽的圓柱狀凸起。本技術通過彈性部件產生的作用力保證外殼與中框的緊密扣合,固定方式簡單,可以方便的打開外殼,取出PCB板,從而提高了 PCB板的維修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中外殼關閉狀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中外殼打開狀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中外殼關閉狀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應當指出的是,下面描述中提到的“逆時針”指按附圖中的方向,附圖為安裝面框的橫截面圖。實施例一本實施例一以智能平板的PCB板安裝面框為例。如圖1所示,PCB板安裝面框,包括固定的中框1,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2 ;PCB板100固定在中框I上,所述外殼2包括咬合部3和第一卡合部4,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5;所述咬合部3為凹槽,所述連接部5包括凸起51和第二卡合部52,所述連接部5的凸起51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6,彈性部件6—端固定在第—^合部4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卡合部52上。由于彈性部件6處于壓縮狀態,其對外殼2和中框I產生作用力,這兩個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使得咬合部3與連接部5緊密咬合在一起。在打開和關閉外殼2的過程中,咬合部3與連接部5保持咬合狀態,使得外殼2不會從中框I上脫落。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件6采用彈片,第一^^合部4和第二卡合部52的具體形狀不受限制,本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4為倒鉤,第二卡合部52為“J”型彎鉤,彈片一端卡入倒鉤內,另一端卡入“ J”型彎鉤,整體即被固定。為節省成本,方便操作,第二卡合部52與凸起51—體成型。彈片由于壓縮產生作用力,一端作用在外殼2上,另一端作用在中框2的連接部5,間接使得咬合部3與連接部5緊密咬合。如圖2所示,在需要維修PCB板時,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外殼2,在彈片的作用下,外殼2不易從中框I上脫 落,當外殼2呈打開狀態時,用戶便可進行PCB板拆除操作,十分方便。為了使外殼2在打開的過程中旋轉更為順滑,將咬合部3設置為半圓槽,連接部5的凸起51設置為圓柱狀凸起,兩者的直徑相匹配,將圓柱狀凸起插入半圓槽內,實現咬合部3與連接部5的活動連接,而且可以減小打開外殼時受到的阻力。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外殼的形狀。如圖3所示,一種PCB板的安裝面框,包括固定的中框1,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2 ;PCB板固定在中框I上,所述外殼2包括咬合部3和第一卡合部4,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5 ;所述咬合部3為凹槽,所述連接部5包括凸起51和第二卡合部52,所述連接部5的凸起51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6,彈性部件6 —端固定在第一卡合部4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卡合部52上。優選的,彈性部件6選用彈片,在打開和關閉外殼2的過程中,彈片產生的作用力可以使咬合部3與連接部5保持緊密咬合狀態,保證外殼在打開和關閉的過程中不易脫落。當用戶需要維修PCB板時,按逆時針方向打開外殼2,就可以取出PCB板,十分方便。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彈性部件保證外殼與中框咬合緊密;通過將咬合部和連接部分別設置為相互匹配的半圓槽和圓柱狀凸起,使外殼在打開和關閉過程中旋轉更為順滑。采用本技術提供的PCB板安裝面框,用戶可以方便的取出PCB板,操作簡便,單人就可以進行,提高了維修效率。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PCB板安裝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的中框,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咬合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所述咬合部為凹槽,所述連接部包括凸起和第二卡合部,所述連接部的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PCB板安裝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的中框,與所述中框可扣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咬合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中框包括有連接部;所述咬合部為凹槽,所述連接部包括凸起和第二卡合部,所述連接部的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內形成活動連接;還包括有處于壓縮狀態的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上,另一端固定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宗韜,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