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圍設形成收容腔且具有接縫,絕緣本體設有延伸入該收容腔的舌板,導電端子裸露于舌板的表面,所述接縫由焊料填充形成焊料段。該焊料段的形成使得該電連接器具備防水功能。(*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連接器。【
技術介紹
】中國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M456614號揭露了一種防水電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絕緣體、收容于絕緣體的若干端子、遮覆于絕緣體的金屬殼體、注塑成型于金屬殼體外的絕緣本體及后蓋,所述金屬殼體圍設形成收容腔且具有接縫,絕緣本體包圍于金屬殼體外表面,絕緣體及后蓋收容于絕緣本體且呈前后布置,防水膠材填充于后蓋的后方以形成密封件,后蓋位于絕緣體及密封件之間。隨著電子產品日漸小型化的發展趨勢,電連接器也逐漸向輕、薄、短、小發展,雖然上述電連接器由于金屬殼體外側包圍形成絕緣本體以達到很好的防水效果,但是,絕緣本體的形成使得電連接器體積較大且增加了生產成本。所以,希望設計一種新型的電連接器以改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連接器,其能夠減小體積且降低成本。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的導 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圍設形成收容腔且具有接縫,絕緣本體設有延伸入該收容腔的舌板,導電端子裸露于舌板的表面,所述接縫由焊料填充形成焊料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焊料段填充金屬殼體的接縫使得電連接器具備了防水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5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圖6是圖5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及圖2,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100,其具有較佳的防水功能,該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固定于絕緣本體I的導電端子2及將絕緣本體I收容于其內的金屬殼體3,所述金屬殼體3圍設形成收容腔30且具有接縫34,該接縫為金屬殼體彎折形成收容腔時兩對接邊交界處形成的對接縫,絕緣本體I設有向前延伸入該收容腔30的舌板10,導電端子2裸露于舌板10的表面,所述接縫34由焊料填充形成焊料段4,焊料段4的形成使得接縫34處密封而達到防止液態水從此處浸入的效果。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10。所述舌板10包括呈前后設置且位于舌扳同一側的第一對接區101及第二對接區102,第二對接區102位于第一對接區101與基部11之間,且第一、第二對接區101、102位于不同的平行平面上。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第一端子21埋設于基部11且裸露于第一對接區101,所述基部11設有沿前后方向貫穿的安裝孔110,第二端子22則先埋設于絕緣體12而形成端子模組,端子模組的接觸部222穿過安裝孔110裸露于第二對接區102,所述舌板10于相對于第一、第二對接區101、102的另一側遮覆有防護件8。其中端子模組的絕緣體12收容在容置槽112內。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絕緣體12與基部10也可以一體成型。所述金屬殼體3的收容腔30具有相對的前開口與后開口,上述安裝有導電端子2的絕緣本體I從后開口組裝入金屬殼體3,使得舌板10位于收容腔30內并向前開口延伸,收容腔30通過金屬殼體3的彎折而形成,在對接處具有接縫34,接縫34處由焊料填充形成有焊料段4,該焊料段4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焊料段4是由焊料經鐳射技術填充于接縫34后形成,該焊料段4為連續體,沿前后方向上,該焊料段4的長度與接縫34的長度相同。上述金屬殼體3的內表面向內凸設有位于絕緣本體I前方的第一擋部31,金屬殼體3的后端則彎折形成有擋在絕緣本體I后方的第二擋部32,所述第一檔部31向收容腔30內凸出,第一、第二擋部31、32的形成用于當絕緣本體I組裝入金屬殼體3后固定該絕緣本體1,第一擋部31的形成還可以用于防止對接連接器進一步的插入,進一步的,所述金屬殼體3內表面于第一擋部31前方凹設有向外凸出的卡固塊,卡固塊由金屬殼體3的內表面向外凸出形成,卡固塊的形成使得金屬殼體的內表面形成有卡固槽33,卡固槽33用于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相互卡持固定;金屬殼體3的外表面還配置有橡膠圈5,該橡膠圈5與金屬殼體一體成型且形成有與卡固塊相對應的凹槽51。請參閱圖2及圖4,所述金屬殼體3與絕緣本體I的后端面形成有密封件6,該密封件6是將防水膠材填充于絕緣本體I后方形成,形成后的密封件6位于絕緣本體I的后端面與第二擋部32之間,前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包括延伸出絕緣本體I的第一焊接部211及第二焊接部221,密封件6設有供該第一、第二焊接部211、221穿過的穿孔61,第一、第二焊接部211、221穿過穿孔61延伸出該電連接器100,第一焊接部211分成兩組且分別位于第二焊接部221兩側,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焊接部211的穿孔61位于第二焊接部221的穿孔61的下方。此外,所述電連接器100還包括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三面包圍上述金屬殼體3以形成遮覆部71,該遮覆部71的前端與橡膠圈5的后端面相接觸且凹設有缺口 72,遮覆部71的后端內縮于金屬殼體3的后端邊緣,前述缺口 72位于遮覆部71與橡膠圈5之間,當所述支架7焊接于金屬殼體3上時,該缺口 72方便焊接而不會損壞橡膠圈5,所述支架還包括自遮覆部71兩側向外彎折形成的固定部73及自遮覆部71兩側向下設置的焊腳74,固定部73與焊腳74呈垂直設置且固定部73凹設有安裝孔731,固定部73及焊腳74的設置用于將該電連接器100安裝并固定于電路板(未標示)上。圖1至圖4為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下面將結合圖5及圖6介紹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其主要特征與第一實施例的大致相同,主要區別在于:所述金屬殼體3于第一擋部31與卡固槽33之間向收容腔30內凸設有第四擋部37,第四擋部37的設置用于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防止對接連接器進一步進入;為了使金屬殼體3的接縫34處密封且連接牢固,金屬殼體3于接縫34處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凸出部38及凹槽,焊料填充凸出部38與凹槽之間的縫隙形成上述焊料段4的一部分,該縫隙為接縫34的一部分;為了將支架7與金屬殼體3更好的固定,所述支架7的遮覆部71于其前端及后端均凹設有上述缺口 72,遮覆部71的后端與金屬殼體3的后端邊緣齊平,金屬殼體3于其后端兩側向外設有第三擋部35,第三擋部35阻擋于遮覆部71的后端,此外,所述支架7的遮覆部71進一步凹設有固定孔74,金屬殼體3凸設有與固定孔74配合固定的固定柱36,該固定柱36為金屬殼體向外凸出而形成。綜上,該電連接器100通過采用鐳射技術將焊料填充于金屬殼體3的接縫34處以形成焊料段4,電連接器100的后端采用填充防水膠材形成密封件6,如此使得該電連接器100具有防水的功能。本實施方式為本技術較佳實施方式,當然,本技術也可采用其他實施方式,此處不再一一贅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固定于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將絕緣本體收容于其內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圍設形成收容腔且具有接縫,絕緣本體設有向前延伸入該收容腔的舌板,導電端子裸露于舌板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縫由焊料填充形成焊料段。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固定于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將絕緣本體收容于其內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圍設形成收容腔且具有接縫,絕緣本體設有向前延伸入該收容腔的舌板,導電端子裸露于舌板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縫由焊料填充形成焊料段。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段是由焊料經鐳射技術填充于接縫后形成。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段為連續體,沿前后方向上,該焊料段的長度與接縫的長度相同。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的內表面凸設有位于絕緣本體前方的第一擋部,金屬殼體的后端則彎折形成有擋在絕緣本體后方的第二擋部,第一檔部向收容腔內凸出。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內表面于第一擋部前方凹設有向外凸出的卡固塊,卡固塊由金屬殼體的內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金屬殼體前端的外表面設有橡膠圈,該橡膠圈與金屬殼體一體成型且形成有與卡固塊相對應的凹槽。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與絕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德金,蕭裕三,司明倫,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