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它由鋼球Ⅰ、護套、頂桿、連接套管、彈簧Ⅰ、彈簧Ⅱ、彈簧座、彈簧Ⅲ、墊圈、撞套、擋環、圓柱銷、拉桿、彈簧Ⅳ、螺母、擋圈Ⅰ、卡圈、襯套、手輪體、套、鋼球Ⅲ、法蘭座、擋圈Ⅱ、鋼球Ⅱ組成,通過旋轉手輪體驅動上述機構的協同動作,將插頭插座結合進而鎖緊,通過拉動拉桿或旋轉手輪體,實現插頭插座的瞬時分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分離動作準確,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
本技術涉及是電連接器
,尤其是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
技術介紹
矩形解鎖脫落電連接器是用于武器系統或航天運載系統中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電路連接與自動脫落的機電元件。在武器系統或航天運載系統中,需要通過電連接器的鎖定保證穩定地向系統的電子設備輸送信號。工作完成后,還需要通過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使插頭與插座快速、大作用力分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電連接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市場的需求,航天器用脫落電連接器將向小型化、一體化、多功能、高可靠、高密度、抗干擾、耐環境的方向發展。現有技術中,尚未有滿足上述要求,結構緊湊,分離動作準確、安全可靠的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分離動作準確、安全可靠并可實現多方式分離的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鋼球1、護套、頂桿、連接套管、彈簧1、彈簧I1、彈簧座、彈簧II1、墊圈、撞套、擋環、圓柱銷、拉桿、彈簧IV、螺母、擋圈1、卡圈、襯套、手輪體、套、鋼球II1、法蘭座、擋圈I1、鋼球II,所述頂桿后端與拉桿前端連接,并用圓柱銷鎖緊,手輪體與連接套管后端通過手輪體內壁的內螺紋和連接套管的外螺紋螺紋連接,同時,螺母一側裝有使手輪體受軸向限位的擋圈I;拉桿上有外臺階,后端套裝有襯套和彈簧,彈簧位于拉桿的外臺階和襯套之間,襯套后端通過卡圈軸向限位;頂桿前端有小直徑部分,頂桿中段有限位臺階,頂桿后端套裝有擋圈II,限位臺階和擋圈II之間安裝有彈簧III,連接套管套裝于頂桿、擋圈II及拉桿外;連接套管前部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I,該徑向孔I內裝有鋼球I ;徑向孔I后側的連接套管上還開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II,該徑向孔II與徑向孔I在圓周方向上存在夾角,徑向孔II內裝有鋼球II ;連接套管上有臺階,連接套管外側套裝有護套,護套后側與連接套管的臺階間裝有彈簧I ;護套內壁上還開有可作為護套相對鋼球II運動時的運動通道的直線槽,該直線槽為盲槽;連接套管中段圓周壁上開有U形槽,該U形槽的兩端為平滑曲線部分,U形槽的中段直槽部分平行于連接套管的軸線,圓柱銷位于該U形槽內,通過該圓柱銷,外側有徑向十字凸起的擋環與頂桿上的擋圈II固定為一體;擋環前側、連接套管外側套裝有墊圈、撞套,該撞套內壁有斷續的弧形限位內凸起,凸起間隙形成擋環的運動通道;連接套管外側有凸起,該凸起位于擋環后側,該凸起形成用來對撞套進行周向限位的擋圈;彈簧座套裝于連接套管上,并位于墊圈、撞套、擋環的外側,該彈簧座前端外壁上有用于連接插頭的外螺紋,其后端與法蘭座的前端面相連;彈簧座內壁上有內臺階,彈簧套裝于連接套管外側并位于彈簧座的內臺階與墊圈間;連接套管中段套裝有套管,該套管外套裝有法蘭座,法蘭座開有徑向孔,孔里裝有用于實現撞套后端軸向限位的鋼球,通過墊圈,彈簧將撞套壓緊在后端的鋼球上。當需將插頭插座結合時,先逆時針旋轉手輪體到底,將彈簧座前端外壁上的外螺紋連接于插頭內螺紋上,與插頭固定。推動手輪體,將連接套管前端用力推向插座的鎖套,鎖套的內臺階面克服彈簧的彈簧力,阻止護套前移,護套相對于連接套管后移,鋼球徑向外端的壓力消失,對頂桿的軸向力消失,頂桿前端失去軸向阻力,在后端彈簧的彈簧力作用下快速前移,頂桿大直徑部分將鋼球徑向頂出,卡死在插座上的鎖套內,實現插頭插座的結入口 ο插頭插座結合后,插頭插座還未鎖緊,此時,順時針旋轉手輪,由于手輪體與連接套管后端通過螺紋連接且手輪體受擋圈I軸向限位,連接套管、頂桿和拉桿會軸向后移,通過鋼球I帶動插座后移,插頭插座緊密結合鎖緊。此時,連接套管、頂桿和拉桿的后移,將帶動擋環后移,后移一段位移后,撞套的弧形限位內凸起擋住擋環繼續后移,繼續旋轉手輪體,此時,擋環、圓柱銷和擋圈克服彈簧的彈簧力作用,壓縮彈簧,相對于頂桿和連接套管前移,圓柱銷在連接套管的U形槽中前移,當圓柱銷移至U形槽的前端平滑曲線位置時,擋環和圓柱銷周向旋轉一定角度,至撞套的運動通道打開,在彈簧的彈簧力的作用下,擋環后移,帶動擋圈后移,壓至拉桿的前端面。如需實現插頭插座的快速分離時,可有以下兩種方式實現。方式一:以拉桿方式實現。具體動作為:手動將拉桿沿軸線方向后拉,帶動頂桿相對連接套管軸向后移,頂桿前端小直徑部分對準鋼球I,鋼球I徑向力消失,此時護套前端的軸向力消失,在后端彈簧I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前移,推動鋼球I被壓下徑向孔I,護套左端面頂向插座上鎖套的內臺階面,推動插頭插座瞬時分離,實現手動拉桿直動分離方式下的瞬時分離。方式二:以手動旋轉分離方式實現。具體動作為:逆時針旋轉手輪體,通過手輪體的內螺紋和連接套管的外螺紋連接,實現連接套管、頂桿和拉桿的前移,帶動擋環和圓柱銷一起軸向前移,前移一段位移后,撞套的弧形限位內凸起擋住擋環,繼續旋轉手輪體,由于彈簧II的彈簧力,擋環無法繼續前移,頂桿和拉桿無法繼續前移,連接套管繼續前移,此時,圓柱銷在連接套管的U型槽中后移,當圓柱銷滑移至U型槽的后端平滑曲線位置時,頂桿前端小直徑部分對準鋼球I,鋼球I徑向力消失,此時護套前端的軸向力消失,在后端彈簧I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前移,推動鋼球I被壓下徑向孔I,護套左端面頂向插座上鎖套的內臺階面,推動插頭插座瞬時分離。本技術的技術特點為:連接方式為直插上鎖手輪連接,而分離可通過手動拉桿直動分離或手動旋轉分離兩種分離方式,均可很方便地實現插頭和插座的瞬時分離。本技術結構緊湊,占用空間體積少,結構新穎,分離動作準確,安全可靠,可適應多種場合下使用。【附圖說明】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為:1、鋼球I ;2、徑向孔I ;3、護套;4、頂桿;5、連接套管;6、彈黃I ;7、彈黃II ;8、彈黃座;9、彈黃III ;10、塾圈;11、撞套;12、擋環;13、圓柱銷;14、擋圈III ;15、拉桿;16、彈簧IV ;17、螺母;18、擋圈I ;19、卡圈;20、襯套;21、手輪體;22、套管;23、鋼球III ;24、法蘭座;25、擋圈II ;26,直線槽;27、鋼球II ;28、徑向孔II。【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附圖1所示的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它包括鋼球I 1、護套3、頂桿4、連接套管5、彈簧I 6、彈簧II 7、彈簧座8、彈簧III9、墊圈10、撞套11、擋環12、圓柱銷13、拉桿15、彈簧IV 16、螺母17、擋圈18 1、卡圈19、襯套20、手輪體21、套管22、鋼球III 23、法蘭座24、擋圈II 25、鋼球II 27,所述頂桿4后端與拉桿15前端通過螺紋連接,并用圓柱銷29鎖緊,手輪體21與連接套管5后端通過手輪體內壁的內螺紋和連接套管的外螺紋螺紋連接,同時,手輪體21受擋圈I 18軸向限位;拉桿15上有外臺階,后端套裝有襯套20和彈簧IV 16,彈簧IV 16位于拉桿15的外臺階和襯套之間,襯套20后端通過卡圈19軸向限位。頂桿4前端有小直徑部分,頂桿4上套裝有連接套管5 ;連接套管5前部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I 2,該徑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鋼球Ⅰ、護套、頂桿、連接套管、彈簧Ⅰ、彈簧Ⅱ、彈簧座、彈簧Ⅲ、墊圈、撞套、擋環、圓柱銷、拉桿、彈簧Ⅳ、螺母、擋圈Ⅰ、卡圈、襯套、手輪體、套、鋼球Ⅲ、法蘭座、擋圈Ⅱ、鋼球Ⅱ,所述頂桿后端與拉桿前端連接,并用圓柱銷鎖緊,手輪體與連接套管后端通過手輪體內壁的內螺紋和連接套管的外螺紋螺紋連接,同時,螺母一側裝有使手輪體受軸向限位的擋圈Ⅰ;拉桿上有外臺階,后端套裝有襯套和彈簧,彈簧位于拉桿的外臺階和襯套之間,襯套后端通過卡圈軸向限位;頂桿前端有小直徑部分,頂桿中段有限位臺階,頂桿后端套裝有擋圈Ⅱ,限位臺階和擋圈Ⅱ之間安裝有彈簧Ⅲ,連接套管套裝于頂桿、擋圈Ⅱ及拉桿外;連接套管前部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Ⅰ,該徑向孔Ⅰ內裝有鋼球Ⅰ;徑向孔Ⅰ后側的連接套管上還開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Ⅱ,該徑向孔Ⅱ與徑向孔Ⅰ在圓周方向上存在夾角,徑向孔Ⅱ內裝有鋼球Ⅱ;連接套管上有臺階,連接套管外側套裝有護套,護套后側與連接套管的臺階間裝有彈簧Ⅰ;護套內壁上還開有可作為護套相對鋼球Ⅱ運動時的運動通道的直線槽,該直線槽為盲槽;連接套管中段圓周壁上開有U形槽,該U形槽的兩端為平滑曲線部分,U形槽的中段直槽部分平行于連接套管的軸線,圓柱銷位于該U形槽內,通過該圓柱銷,外側有徑向十字凸起的擋環與頂桿上的擋圈Ⅱ固定為一體;擋環前側、連接套管外側套裝有墊圈、撞套,該撞套內壁有斷續的弧形限位內凸起,凸起間隙形成擋環的運動通道;連接套管外側有凸起,該凸起位于擋環后側,該凸起形成用來對撞套進行周向限位的擋圈;彈簧座套裝于連接套管上,并位于墊圈、撞套、擋環的外側,該彈簧座前端外壁上有用于連接插頭的外螺紋,其后端與法蘭座的前端面相連;彈簧座內壁上有內臺階,彈簧套裝于連接套管外側并位于彈簧座的內臺階與墊圈間;連接套管中段套裝有套管,該套管外套裝有法蘭座,法蘭座開有徑向孔,孔里裝有用于實現撞套后端軸向限位的鋼球,通過墊圈,彈簧將撞套壓緊在后端的鋼球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矩形解鎖電連接器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鋼球1、護套、頂桿、連接套管、彈簧1、彈簧I1、彈簧座、彈簧II1、墊圈、撞套、擋環、圓柱銷、拉桿、彈簧IV、螺母、擋圈1、卡圈、襯套、手輪體、套、鋼球II1、法蘭座、擋圈I1、鋼球II, 所述頂桿后端與拉桿前端連接,并用圓柱銷鎖緊,手輪體與連接套管后端通過手輪體內壁的內螺紋和連接套管的外螺紋螺紋連接,同時,螺母一側裝有使手輪體受軸向限位的擋圈I ; 拉桿上有外臺階,后端套裝有襯套和彈簧,彈簧位于拉桿的外臺階和襯套之間,襯套后端通過卡圈軸向限位; 頂桿前端有小直徑部分,頂桿中段有限位臺階,頂桿后端套裝有擋圈II,限位臺階和擋圈II之間安裝有彈簧III,連接套管套裝于頂桿、擋圈II及拉桿外; 連接套管前部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I,該徑向孔I內裝有鋼球I ; 徑向孔I后側的連接套管上還開有容納鋼球的徑向孔II,該徑向孔II與徑向孔I在圓周方向上存在夾角,徑向孔II內裝有鋼球II ; 連接套管上有臺階,連接套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娟,李曙生,常小平,秦松祥,
申請(專利權)人: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市航宇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