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皮卡的中冷器,包括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所述芯體(21)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中冷器將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均設置為塑料氣室,并通過卡接結構將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與芯體連接,也就避免了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與芯體采用釬焊方式連接時,焊接強度、焊縫均勻性及焊縫一致性較難保證的問題,進而提高了中冷器的結構強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含上述中冷器的皮卡。(*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皮卡的中冷器及皮卡
本技術涉及中冷器
,尤其涉及一種皮卡的中冷器。本技術還涉及一種皮卡。
技術介紹
中冷器主要應用于增壓式發動機中,其用于對增壓后的空氣進行冷卻,以保證發動機的進氣溫度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如圖1所示,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冷器包括芯體11以及分別安裝于芯體11兩端的第一氣室12和第二氣室13,由于芯體11、第一氣室12和第二氣室13均為鋁制件,因此芯體11與第一氣室12以及芯體11與第二氣室13之間一般均采用釬焊的連接方式,即將液態釬料鋪展在母材表面,通過毛細作用吸入釬縫,母材向液態釬料溶解,液態釬料向母材擴散,進而實現連接。然而,在進行釬焊操作時,若釬料和母材的相互作用時間不夠,釬料未能有效的吸入釬縫,將造成釬縫漏;若釬料和母材的相互作用時間過長,母材向釬料過度溶解,將產生溶蝕。因此,此種中冷器的芯體11與第一氣室12和第二氣室13焊接時的強度、焊縫均勻性及焊縫一致性較難保證,致使整個中冷器的結構強度較差。另外,上述中冷器上還需安裝冷凝器,由于第一氣室12和第二氣室13均為鋁制鑄件,由于鑄造工藝僅能加工出尺寸相對較大的結構,因此冷凝器一般通過螺紋緊固件直接安裝于第一氣室12和第二氣室13上。具體操作時,需要逐個擰緊各個螺紋緊固件,致使冷凝器與中冷器之間的裝配操作比較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卡的中冷器,該中冷器的結構強度較高。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含上述中冷器的皮卡。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皮卡的中冷器,包括芯體、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所述第一氣室和所述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所述第一氣室和所述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所述芯體連接。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卡接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芯體上的彎折板,所述第一氣室的邊緣處和所述第二氣室的邊緣處均具有卡接翻邊,所述卡接翻邊卡置于所述彎折板和所述芯體之間。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彎折板包括多個彎折分板,多個所述彎折分板間隔分布于所述芯體的氣室連接端上。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卡接翻邊的側壁與所述彎折板的內壁之間具有密封圈容置空間。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第一氣室和所述第二氣室中的至少一者上設置冷凝器卡接件。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冷凝器卡接件包括支撐部和條狀限位部,所述支撐部上具有支撐槽,所述條狀限位部上具有與所述支撐槽相對的限位端。優選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冷凝器卡接件還包括與所述支撐部連接的安裝導向部,所述安裝導向部上具有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自所述支撐槽的側壁向遠離所述支撐部的一側延伸。一種皮卡,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中冷器。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提供的中冷器包括芯體、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芯體連接。本技術提供的中冷器將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均設置為塑料氣室,并通過卡接結構將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與芯體連接,也就避免了第一氣室和第二氣室與芯體采用釬焊方式連接時,焊接強度、焊縫均勻性及焊縫一致性較難保證的問題,進而提高了中冷器的結構強度。由于上述中冷器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包含該中冷器的汽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O【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一種典型的中冷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中冷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氣室與芯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卡接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結構的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1-芯體,12-第一氣室,13-第二氣室;21-芯體,22-第一氣室,23-彎折板,24-冷凝器卡接件,241-支撐部,242-條狀限位部,243-安裝導向部,25-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皮卡的中冷器,該中冷器的結構強度較高。本技術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包含該中冷器的皮卡。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如圖2-4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皮卡的中冷器,該中冷器包括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芯體21連接。上述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可通過注塑或吹塑的方式加工成型,本技術實施例優選注塑工藝形成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以提高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的結構穩定性。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通過卡接結構與芯體21連接后,整個中冷器的密封性應當滿足要求,而卡接結構的具體結構可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參照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上述中冷器將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均設置為塑料氣室,如此設置后,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的材料不同,即可通過卡接結構將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與芯體21連接,也就避免了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與芯體21采用釬焊方式連接時,焊接強度、焊縫均勻性及一致性較難保證的問題,進而提高了中冷器的結構強度。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上述卡接結構可包括設置于芯體21上的彎折板23,第一氣室22的邊緣處和第二氣室的邊緣處均具有卡接翻邊,該卡接翻邊卡置于彎折板23和芯體21之間。彎折板23形成于芯體21的氣室連接端處,其自由端向芯體21的內部彎折;卡接翻邊的邊緣與芯體21配合,其上表面與彎折板23的邊緣接觸。將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扣合于芯體21上后,彎折板23可限制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的移動。該方案米用結構較為簡單的卡接結構實現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之間的連接,且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與芯體21之間的安裝過程較為簡單。上述彎折板23可設置于芯體21的整個邊緣上,但為了簡化芯體21的加工工藝,同時降低芯體21的制造成本,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彎折板23包括多個彎折分板,且多個彎折分板間隔分布于芯體21的氣室連接端上。該方案將彎折板23設置為分段式結構,單個彎折分板的設置位置可避開不易加工的地方,進而在保證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之間的連接強度的同時,實現前述目的。為了得到一種密封性能較好的中冷器,本技術實施例在卡接翻邊的側壁與彎折板23的內壁之間預留密封圈容置空間,將密封圈25放置于該空間內后,卡接翻邊與彎折板23之間的壓緊力將使得密封圈25發生變形,三者之間的作用力即可提高中冷器的密封性能。上述各方案提供的中冷器可通過螺紋緊固件與冷凝器連接,但此種方式會導致冷凝器與中冷器之間的裝配操作比較繁瑣。為此,可在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中的至少一者上設置冷凝器卡接件24,進而通過單次的卡裝操作安裝冷凝器,而無須逐個擰緊各個螺紋緊固件。當然,冷凝器卡接件24的具體數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可將部分螺栓緊固件替換為冷凝器卡接件24,以此保證冷凝器的安裝強度;優選地,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均設置冷凝器卡接件24,以進一步簡化冷凝器的安裝。前述的冷凝器卡接件24的結構可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皮卡的中冷器,包括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所述芯體(2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皮卡的中冷器,包括芯體(21)、第一氣室(22)和第二氣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為塑料氣室,且所述第一氣室(22)和所述第二氣室均通過卡接結構與所述芯體(21)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芯體(21)上的彎折板(23),所述第一氣室(22)的邊緣處和所述第二氣室的邊緣處均具有卡接翻邊,所述卡接翻邊卡置于所述彎折板(23)和所述芯體(21)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板(23)包括多個彎折分板,多個所述彎折分板間隔分布于所述芯體(21)的氣室連接端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翻邊的側壁與所述彎折板(23)的內壁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驍宇,劉韶雷,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