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包括由呈中空管狀結構的輥身、及設有通孔兩個軸頭組成的輥子本體,輥身兩端為喇叭形開口,兩個軸頭分別伸入同側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固定;輥身通過軸承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中,每個軸承座內側設有軸肩,每個軸肩伸入同側喇叭形開口,每個軸肩外壁上設有U形導流槽;每個軸承座外側裝有軸承座端蓋,每個軸頭通過在軸承內側的軸頭外壁上設的第一鋸形齒與軸承座間隙密封、并通過軸頭上與軸承座端蓋套接處的軸頭外壁上設的第二鋸形齒與軸承座端蓋間隙密封,第一鋸形齒與第二鋸形齒的齒向均朝遠離軸承的方向設置;兩個軸頭外側分設有進水導流件與排水導流件;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能防止水及氧化鐵顆粒進入軸承座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煉鋼連鑄設備的
,具體涉及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
技術介紹
在小方坯連鑄機上,目前二冷室內使用的托輥裝置的結構為:包括輥子本體,在輥子本體內開設有軸向貫通輥子本體的冷卻通孔,輥子本體通過分別套設于兩側軸頭上的軸承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中,每個軸承座兩側分別設置有軸承座端蓋,每個軸承座端蓋與對應軸頭之間通過橡膠密封或毛氈密封。這種托輥裝置的缺點是:(I)這種托輥裝置的體積和重量較大,因二冷室內噴淋管、隔板、擋墻的空間限制,這種托輥裝置在二冷室內的安裝更換極其困難且危險性大;(2)在二冷室的高溫高濕環境下,軸承端蓋采用的橡膠密封或毛氈密封極易密封失效,導致二冷室內水汽及水份進入軸承座內造成軸承潤滑失效,甚至損坯軸承;(3)輥子本體與軸承座之間的間隙沒有有效防護,從輥子本體上經過的鋼坯脫落的氧化鐵顆粒極易在輥子本體與軸承座之間堆積,在旋轉擠壓作用下,這些氧化鐵顆粒會破壞軸承座端蓋與對應軸頭的密封橡膠或毛氈后進入軸承座內,導致軸承座內的軸承卡死,當軸承座的軸承卡后,導致輥子本體停轉,從而劃傷經過輥子本體的鋼坯的表面,影響鋼坯產品質量,同時也縮短了托輥裝置的使用壽命,大大增加了工人的維護工作量;(4)輥子本體的冷卻效果差,而且需在軸承座上另設冷卻水路進行軸承座冷卻,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而且需要在輥子本體上使用旋轉接頭才能將冷卻水通入輥子本體,這種旋轉接頭的使用也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生產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輕、裝配方便、能有效防止水及氧化鐵顆粒進入軸承座內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包括輥子本體,輥子本體由輥身、以及位于輥身兩側的兩個軸頭組成,輥身呈中空管狀結構,輥身內孔兩端為喇叭形開口,每個軸頭內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軸頭的通孔,兩個軸頭分別伸入輥身兩側的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密封固定,使兩個軸頭的通孔同時與輥身內孔相通而形成冷卻水路;輥身通過分別套設在兩側軸頭上的軸承活動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之間,每個軸承座的內側分別一體設置有軸肩,每個軸承座的軸肩分別伸入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在每個軸肩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別開設有U形導流槽;在每個軸承座的外側分別密封安裝有套設在軸頭上的軸承座端蓋,在每個軸承內側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一鋸形齒,在每個軸頭上與軸承座端蓋相套接處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二鋸形齒,第一鋸形齒與第二鋸形齒的齒向均朝向遠離軸承的方向設置,每個軸頭分別通過第一鋸形齒與軸承座間隙密封、并通過第二鋸形齒與軸承座端蓋間隙密封;在兩個軸頭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與對應軸頭內的通孔相連通的進水導流件與排水導流件。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每個軸肩內孔呈內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軸肩的錐形內孔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5°。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輥身內喇叭形開口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5°。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所述進水導流件呈中空管狀結構,進水導流件的一端與對應軸頭的通孔相連通、另一端伸出軸頭,在進水導流件外端的外壁上一體設置有引流套,引流套呈內徑從靠近軸頭一側向遠離軸頭一側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引流套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60°。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所述排水導流件呈中空管狀結構,排水導流件的一端與對應軸頭的通孔相通、另一端伸出軸頭并封閉,在排水導流件的外圓周壁上開設有若干與軸頭通孔相通的排水通孔,在排水導流件外端的外壁上一體設置有引流套,引流套呈內徑從靠近軸頭一側向遠離軸頭一側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引流套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60°。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每個軸頭與輥身之間螺紋連接,并在軸頭與輥身的結合縫處連續周向焊接固定。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在每個軸承座端蓋內壁的中間位置分別沿周向開設有U形排水槽,在每個軸承座端蓋的外側面上分別開設有與U形排水槽相連通的徑向排水槽。進一步地,前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中:在第一鋸形齒與輥身之間、且靠近第一鋸形齒的軸頭外壁內凹形成沿周向設置的U形導流槽。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托輥裝置體積小,重量輕,裝配簡單,不僅能有效地防止鋼坯脫落的氧化鐵進入輥身與軸承座之間間隙而損坯軸承現象的發生,而且也能有效地避免二冷室內水份及水汽進入軸承座內造成軸承潤滑失效現象的發生;(2)通過進水導流件的設置,不必再通過安裝旋轉接頭就能將冷卻水通入輥身,結構簡單,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使用成本;(3)通過采用將輥身呈中空管狀結構設置,以及使排水導流件呈外側管口封閉、并在外壁上另設小的排水通孔的結構設置,極大地提高了輥子本體的冷卻效果,從而利用輥子本體就能實現對軸承座的冷卻,不必在軸承座上另開設冷卻水路,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生產使用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H部位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中I部位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1中所示的軸頭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所示的軸承座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所示的軸承座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中所示的排水導流件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1中所示的進水導流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圖4、圖6所示,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包括輥子本體,輥子本體由輥身1、以及分別位于輥身I左、右側的一對軸頭2組成,輥身I呈中空管狀結構,輥身I內孔兩端為喇叭形開口,在每個軸頭2內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軸頭的通孔,每個軸頭2分別伸入輥身I上與其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密封固定,使兩個軸頭2的通孔同時與輥身I的內孔相通而形成冷卻水路;由于輥子本體由獨立的輥身1、及兩個軸頭2三段組成,使輥子本體的組裝與加工更加方便;同時由于輥身I采用了中空管狀結構,不僅降低了輥身I的重量,而且也加大了輥身I內的冷卻面積,提高了輥身的冷卻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軸頭2伸入輥身I上與其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后與輥身I螺紋連接固定,并在軸頭2與輥身I的結合縫處連續周向焊接固定,這種將軸頭2與輥身I螺紋連接后再焊接的連接方式,可以增強輥身I與軸頭2之間連接的強度與可靠性; 在每個軸頭2上分別套設有一個軸承3,輥身I通過兩個軸頭2上的軸承3活動支承在兩個軸承座4之間,在每個軸承座4的內側分別一體設置有軸肩5,每個軸承座4的軸肩5分別伸入輥身I上與其同側的喇叭形開口,這樣不僅增加了對軸承座4對軸頭2的防護,而且也使軸承座4與輥身I之間形成了間隙防護,使鋼坯上脫落的氧化鐵不會直接落在軸承座4與輥身I之間間隙處,進而減小了氧化鐵從軸承座4與輥身I之間間隙進入軸承座4內卡死軸承3現象發生的概率;在每個軸肩5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別開設有第一 U形導流槽6,第一 U形導流槽6只有一半伸入輥身I,這樣鋼坯脫落的氧化鐵落在U形導流槽7后,氧化鐵會沿著U形導流槽7向下定向滑落,從而使氧化鐵不會進入軸承座4與輥身I的之間間隙處、并在軸承座4與輥身I之間堆積,從而有效防止了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輥子本體,輥子本體由輥身、以及位于輥身兩側的兩個軸頭組成,輥身呈中空管狀結構,輥身內孔兩端為喇叭形開口,每個軸頭內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軸頭的通孔,兩個軸頭分別伸入輥身兩側的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密封固定,使兩個軸頭的通孔同時與輥身內孔相通而形成冷卻水路;輥身通過分別套設在兩側軸頭上的軸承活動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之間,每個軸承座的內側分別一體設置有軸肩,每個軸承座的軸肩分別伸入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在每個軸肩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別開設有U形導流槽;在每個軸承座的外側分別密封安裝有套設在軸頭上的軸承座端蓋,在每個軸承內側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一鋸形齒,在每個軸頭上與軸承座端蓋相套接處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二鋸形齒,第一鋸形齒與第二鋸形齒的齒向均朝向遠離軸承的方向設置,每個軸頭分別通過第一鋸形齒與軸承座間隙密封、并通過第二鋸形齒與軸承座端蓋間隙密封;在兩個軸頭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與對應軸頭內的通孔相連通的進水導流件與排水導流件。
【技術特征摘要】
1.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輥子本體,輥子本體由輥身、以及位于輥身兩側的兩個軸頭組成,輥身呈中空管狀結構,輥身內孔兩端為喇叭形開口,每個軸頭內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軸頭的通孔,兩個軸頭分別伸入輥身兩側的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密封固定,使兩個軸頭的通孔同時與輥身內孔相通而形成冷卻水路;輥身通過分別套設在兩側軸頭上的軸承活動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之間,每個軸承座的內側分別一體設置有軸肩,每個軸承座的軸肩分別伸入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在每個軸肩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別開設有U形導流槽;在每個軸承座的外側分別密封安裝有套設在軸頭上的軸承座端蓋,在每個軸承內側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一鋸形齒,在每個軸頭上與軸承座端蓋相套接處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二鋸形齒,第一鋸形齒與第二鋸形齒的齒向均朝向遠離軸承的方向設置,每個軸頭分別通過第一鋸形齒與軸承座間隙密封、并通過第二鋸形齒與軸承座端蓋間隙密封;在兩個軸頭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與對應軸頭內的通孔相連通的進水導流件與排水導流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軸肩內孔呈內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軸肩的錐形內孔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志華,夏建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