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
技術介紹
現有的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包括蓄水池,在所述水池下面設有排水管,在所述排水管上設有分水管,在所述分水管上設有水處理器,在所述水處理器下面設有儲水桶,在所述排水管下面設有閥門。這種結構的高效污水處理槽上的排水管和分水管易被堵塞。現有的水處理裝置,包括過濾器、沉淀容器和儲水容器,過濾器、沉淀容器與儲水容器從上到下豎直疊放設置,所述沉淀容器設有一體化的手動排水閥門和虹吸自動排水閥門。這種結構的水處理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沉淀容器內容易散發出一種臭味,而且在不使用的情況下無法觀察儲水容器中是否有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包括污水處理槽本體,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通過隔板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攪拌槽、厭氧濾床槽、接觸曝氣槽、沉淀槽和消毒槽,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一端設置進水管,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另一端連接設置出水管,所述攪拌槽內部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通過轉軸與污水處理槽本體外側設置的電機相連,所述攪拌桿上設置有若干個攪拌葉,所述接觸曝氣槽內部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頂管與設置在與污水處理槽本體上方的鼓風機相連,所述出水管與污水處理槽本體連接的管口內部設置過濾器,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口上設置有水凈化器,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底部設置有沉淀物收集槽,所述過濾器上設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下面設有過濾腔,所述過濾腔對稱的兩側從上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每個第一通孔內設有隔板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其特征是,包括污水處理槽本體(1),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1)通過隔板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攪拌槽(3)、厭氧濾床槽(4)、接觸曝氣槽(5)、沉淀槽(6)和消毒槽(7),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1)一端設置進水管(2),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1)另一端連接設置出水管(8),所述攪拌槽(3)內部設置有攪拌桿(10),所述攪拌桿(10)通過轉軸與污水處理槽本體(1)外側設置的電機(12)相連,所述攪拌桿(10)上設置有若干個攪拌葉(11),所述接觸曝氣槽(5)內部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頂管與設置在與污水處理槽本體(1)上方的鼓風機(13)相連,所述出水管(8)與污水處理槽本體(1)連接的管口內部設置過濾器(16),所述出水管(8)另一端口上設置有水凈化器(15),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1)底部設置有沉淀物收集槽(14),所述過濾器(16)上設置有固定套(161),所述固定套(1)的下面設有過濾腔(162),所述過濾腔(162)對稱的兩側從上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每個第一通孔內設有隔板(163),所述每個隔板(163)內設有第二通孔,所述每個第二通孔內設有過濾層(164)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槽,其特征是,包括污水處理槽本體(I),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I)通過隔板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攪拌槽(3)、厭氧濾床槽(4)、接觸曝氣槽(5)、沉淀槽(6)和消毒槽(7),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I) 一端設置進水管(2),所述污水處理槽本體(I)另一端連接設置出水管(8 ),所述攪拌槽(3 )內部設置有攪拌桿(10 ),所述攪拌桿(10 )通過轉軸與污水處理槽本體(I)外側設置的電機(12)相連,所述攪拌桿(10)上設置有若干個攪拌葉(II),所述接觸曝氣槽(5)內部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頂管與設置在與污水處理槽本體(I)上方的鼓風機(13)相連,所述出水管(8)與污水處理槽本體(I...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俞成偉,繆麗娜,沈勤華,汪文斌,劉芳,高駿,唐金婷,唐全,沈艷,方煒翔,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南太湖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