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用于解決現有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的刀具壽命短、工件加工精度低的問題,它包括上刀壓塊、上刀組件和下刀塊,所述上刀壓塊和上刀組件固定在沖裁設備的動模座上,所述上刀組件包括第一工序上刀、第二工序上刀和第三工序上刀,所述第一工序上刀的刃口部位為叉式結構,其特別之處在于,它設有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在上刀壓塊的底面對應部位設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通過螺栓固定在矩形凹槽中,其兩側面嵌裝在第一工序上刀刃口部位的內側空腔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能降低刀具的損壞程度,又能實現快速自動卸料操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
本技術涉及一種沖裁模具,尤其是一種適用于汽車車門窗框滑槽的切頭模具,屬于金屬沖壓
。
技術介紹
汽車車門窗框滑槽一般采用輥壓工藝成型,如附圖1~圖3所示,汽車車門窗框滑槽I的頭部形狀比較復雜,需由沖裁模具通過三道工序來完成底面切口 1-1、第一側面切口1-2、第二側面切口 1-3的切頭作業。現有的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第一工序(gp底面切口工序)的切口位于槽型工件底面兩側圓角處,這樣在沖裁過程中刀具就要承受朝向刀具內側的側向力,同時受工件結構限制,第一工序刀具刃口部位被設計成叉式結構,并且兩側刃口部位長度存在差異,其中較長刃口部位強度更弱,極易發生讓刀現象,進而加快刀具磨損或直接造成刃口損壞;二是工件毛刺較大,需后序打磨處理;三是固定在第一工序刀具上的卸料塊采用聚氨酯材質,卸料塊易老化,難以達到自動卸料的目的。因此,現有的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不僅因難以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需增加打磨處理工序,使生產效率降低;而且由于刀具壽命較短,導致了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之弊端,提供一種既可避免刀具損壞、減少工件毛刺,又能實現快速卸料的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本技術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它包括上刀壓塊、上刀組件和下刀塊,所述上刀壓塊固定在沖裁設備的動模座上,所述上刀組件包括第一工序上刀、第二工序上刀和第三工序上刀,所述第一工序上刀的刃口部位為叉式結構,其特別之處在于,它設有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在上刀壓塊的底面對應部位設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通過螺栓固定在矩形凹槽中,其兩側面嵌裝在第一工序上刀刃口部位的內側空腔中。上述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面設有兩個圓孔槽。上述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包括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兩組彈簧和卸料銷,所述彈簧安裝在矩形凹槽的圓孔槽中,所述卸料銷以間隙配合方式與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裝配,其上端面與彈簧底面接觸。上述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所述下刀塊固定在沖裁設備的下模座上。本技術在第一工序上刀刃口內側空腔中嵌裝了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因此在工件的第一工序沖切過程中,可由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吸收由第一工序上刀傳遞的側向力,有效地避免刀具讓刀現象和工件毛刺的產生;本技術通過設置在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中的彈簧和卸料銷,保證了第一工序完成后能夠順利實現自動卸料作業,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表面質量,降低了廢品率。總之,本技術不僅能有效降低刀具的損壞程度、減少工件毛刺,又能實現快速自動卸料操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工件的生產成本。【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汽車車門窗框滑槽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K向視圖;圖3是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工序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5是上刀壓塊結構示意圖;圖6是上刀組件結構示意圖;圖7是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處于工作狀態示意圖;圖9是第一工序上刀、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及下刀塊位置關系示意圖。圖中各標號清單為:1、汽車車門窗框滑槽,1-1、底面切口,1-2、第一側面切口,1-3、第二側面切口,2、上刀壓塊,2-1、矩形凹槽,2-2、圓孔槽,3、上刀組件,3_1、第一工序上刀,3-2、第二工序上刀,3-3、第三工序上刀,4、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1、彈簧,4-2、卸料銷,4-3、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5、下刀塊,6、螺栓。【具體實施方式】參看圖4、圖5、圖6,本技術包括上刀壓塊2、上刀組件3和下刀塊5,所述上刀組件3都固定在沖裁設備的動模座上,所述上刀組件3包括第一工序上刀3-1、第二工序上刀3-2和第三工序上刀3-3,所述第一工序上刀3-1的刃口部位為叉式結構,所述下刀塊5固定在沖裁設備的下模座上,其特別之處在于,它設有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在上刀壓塊2的底面對應部位設有矩形凹槽2-1,所述矩形凹槽2-1的底面設有兩個圓孔槽2-2,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通過螺栓6固定在矩形凹槽2-1中,其兩側面嵌裝在第一工序上刀3-1刃口部位的內側空腔中。參看圖4、圖7,本技術的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包括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4-3、兩組彈簧4-1和卸料銷4-2,所述彈簧4-1安裝在矩形凹槽2_1的圓孔槽2_2中,所述卸料銷4-2以間隙配合方式與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4-3裝配,其上端面與彈簧4-1底面接觸。參看圖4、圖8、圖9,本技術為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它與沖裁設備配合可完成汽車車門窗框滑槽I的底面切口 1-1、第一側面切口 1-2、第二側面切口 1-3的切頭作業,由于在第一工序上刀3-1刃口內側空腔中嵌裝了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因此在工件的第一工序沖切過程中,可由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4-3吸收由第一工序上刀3-1傳遞的側向沖切力,有效地避免刀具讓刀現象和工件毛刺的產生;本技術在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中設置了兩組彈簧4-1和卸料銷4-2,在第一工序完成后,由沖裁設備的上模座帶動上刀壓塊2、上刀組件3和第一工序上刀襯塊本體4-3向上移動,此時在彈簧4-1彈力作用下,卸料銷4-2底部仍對工件底面施加壓力,從而避免了工件隨著刀具向上運動,順利實現自動卸料作業,提高了產品的表面質量,降低了廢品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它包括上刀壓塊(2)、上刀組件(3)和下刀塊(5),所述上刀壓塊(2)和上刀組件(3)固定在沖裁設備的動模座上,所述上刀組件(3)包括第一工序上刀(3?1)、第二工序上刀(3?2)和第三工序上刀(3?3),所述第一工序上刀(3?1)的刃口部位為叉式結構,其特征是,它設有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在上刀壓塊(2)的底面對應部位設有矩形凹槽(2?1),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通過螺栓(6)固定在矩形凹槽(2?1)中,其兩側面嵌裝在第一工序上刀(3?1)刃口部位的內側空腔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車門窗框滑槽切頭模具,它包括上刀壓塊(2)、上刀組件(3)和下刀塊(5),所述上刀壓塊(2)和上刀組件(3)固定在沖裁設備的動模座上,所述上刀組件(3)包括第一工序上刀(3-1)、第二工序上刀(3-2)和第三工序上刀(3-3),所述第一工序上刀(3-1)的刃口部位為叉式結構,其特征是,它設有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在上刀壓塊(2)的底面對應部位設有矩形凹槽(2-1),所述第一工序上刀襯塊組件(4)通過螺栓(6)固定在矩形凹槽(2-1)中,其兩側面嵌裝在第一工序上刀(3-1)刃口部位的內側空腔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藺志元,安保芹,陳爾奎,郭春清,王吉彬,王孟輝,張莉,
申請(專利權)人:凌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