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站
本技術涉及基站的發電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外接發電接口的基站。
技術介紹
隨著通信網絡規模的快速增長,基站的通信機房擴容后,基站蓄電池放電時長迅速降低,并且隨著超限期使用、急需退網的蓄電池數量的增多,停電故障歷時占基站故障歷時的比例逐漸增大。 目前,傳統基站使用3根電源線分別接到基站內配電柜中的接線端子上進行應急發電,發電歷時平均需要30分鐘以上。并且,部分基站屬于一體化基站,運行環境在室外。雷雨季節發電時,無形中增加發電難度及諸多不安全因素,發電過程中頻繁裝卸接線端子,且接線端子距離較近,也會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基站,能夠解決發電歷時較長的問題,提高發電效率,并且能夠降低安全隱患。 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接插座固定在機房外部的壁掛箱內。 上述方案中,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接插座為三相四極外接插座。 上述方案中,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內的4個端子利用電纜線進行連接;其中,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一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一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二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二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三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三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四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零線端子相連。 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包括:護蓋、外殼、密封圈、絕緣安裝體;其中, 所述護蓋卡接在所述外殼的一端; 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護蓋與所述外殼的連接位置處; 所述絕緣安裝體安裝在所述外殼內,內部設置有耦合孔; 所述外殼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槽。 上述方案中,該基站還包括三相四極移動插頭。 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包括:殼體、絕緣接觸體;其中, 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絕緣接觸體,所述絕緣接觸體上設置有耦合器; 所述殼體的外壁設置有定位凸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耦合器與外接插座的耦合孔配合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凸起與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定位槽配合連接。 本技術提供的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如此,該基站可方便快捷地為通信機房發電,并提高了發電效率,避免因發電不及時造成基站、機房設備業務中斷,從而提聞客戶的感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基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固定有外接插座的壁掛箱的正視圖; 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壁掛箱的正視圖; 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側向剖面圖; 圖5為本技術提供的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正視圖; 圖6為本技術提供的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側向剖面圖; 圖7為本技術提供的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正視圖; 圖8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基站的接線原理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機房;12,外接插座;13,電纜線;14,配電箱;21,螺栓;22,方形固定墊;23,固定方盤;24,弧形箱頂蓋;L,壁掛箱的長度;H,壁掛箱的高度;41,護蓋;42,外殼;43,密封圈;44,絕緣安裝體;45,定位槽;L1,外接插座長度;A,第一耦合孔;B,第二耦合孔;C,第三率禹合孔;N,第四f禹合孔;P,外接插座外殼的外徑;Q,外接插座外殼的內徑;禹合孔內徑;Φ d2,絕緣安裝體的直徑;A1,第一火線端子;B1,第二火線端子;C1,第三火線端子;0,零線端子;61,殼體;62,絕緣接觸體;63,定位凸起;L2,三相四極移動插頭長度;D1,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外徑;A2,第一耦合器;B2,第二耦合器;C2,第三耦合器;N2,第四耦合器;Φ d,四個耦合器所連成的圓的直徑;Φ d3,耦合器內徑;81,三相四極移動插頭。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技術中,所述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下面通過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技術提供一種基站,如圖1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機房11、外接插座12、電纜線13,所述機房11內有配電箱14,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的外部,所述電纜線13一端連接配電箱14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12。 具體的,所述機房11內配有配電箱14,所述配電箱14具體用于向機房內的用電設備供電; 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的外部,如圖2所不,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外部的壁掛箱內,所述壁掛箱的箱門為打開狀態,所述壁掛箱內設置有固定方盤23,在固定方盤23上通過螺栓21固定中間有空的方形固定墊22,所述外接插座12可以固定在方形固定墊22上;所述壁掛箱為不銹鋼材質,并且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24 ;如圖3所示,所述壁掛箱的箱門為合上狀態,所述壁掛箱具體規格為:長L 為 300cm、寬 150cm、高 H 為 500cm。 其中,所述外接插座12可以是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具有防水、防塵、耐高溫的特點;所述外接插座12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外接插座; 具體的,如圖4所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包括護蓋41、外殼42、密封圈43、絕緣安裝體44 ; 其中,所述護蓋41卡接在所述外殼42的一端;用于防水、防塵,具有保護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內部零件的功能; 所述密封圈43設置在所述護蓋41與所述外殼42的連接位置處,用于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內部溝槽起密封作用,具有防水、防塵、防油的功能; 所述絕緣安裝體44安裝在所述外殼42內,內部設置有耦合孔,所述耦合孔用于與外部插頭的耦合器連接; 所述外殼42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槽45,所述定位槽45用于準確定位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與外部插頭的連接; 所述外殼42用于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所述絕緣安裝體44提供機械保護; 這里,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長度LI為12cm。 具體的,如圖5所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絕緣安裝體44上設置有第一I禹合孔A、第二耦合孔B、第三耦合孔C、第四耦合孔N。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外殼42的外徑P為8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外殼42的內徑Q為4.5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f禹合孔的內徑Φ(11為I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絕緣安裝體44的直徑Φ(12為3cm。 這里,所述電纜線13 —端連接配電箱14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12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14內用于發電的4個接線端子利用電纜線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 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插座固定在機房外部的壁掛箱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插座為三相四極外接插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內的4個端子利用電纜線進行連接;其中,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一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一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二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二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三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濤,李軍,蘇進博,田龍杰,張建營,衛娜,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