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外包鋼板與鋼管混凝土的空實組合剪力墻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外包鋼板與鋼管混凝土的空實組合剪力墻。
技術介紹
隨著高層建筑的樓層增高,其剪力墻所需的厚度越來越大,混凝土的標號越來越 高,然而在混凝土的標號超過C60時,剪力墻墻體的延性將變差、開裂情況也變得明顯。 如圖1和圖2所示,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201010598383. 9公開了一種 鋼管混凝土柱-雙層鋼板組合剪力墻,該組合剪力墻包括兩根鋼管柱1和焊接在兩根鋼管 柱1之間的兩塊鋼板2,以圍成一個橫截面為閉合的空間,兩鋼板之間的間距與鋼管1的直 徑或者邊長相吻合,該閉合空間中設置有焊接在兩根鋼管柱1之間的橫向分布鋼筋6和沿 堅直方向布置的堅向分布鋼筋7。該組合剪力墻通過鋼管柱1和鋼板2來約束混凝土變形, 利用鋼板2的抗剪延性好以及鋼管1對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來防止剪力墻內的混凝土開裂, 使得該組合剪力墻能夠滿足高層建筑對剪力墻的延性要求;并且,鋼管柱1和鋼板2組成的 型鋼結構與剪力墻內的混凝土共同參與抗剪,剪力墻的抗剪性能得到很大的增強;另外,利 用該組合剪力墻建成的框架-核心筒等結構,可以優化核心筒與框架的剛度匹配,使水平 荷載的分布更加合理。 但上述鋼管混凝土柱-雙層鋼板組合剪力墻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上述組合剪力墻在鋼管柱1和鋼板2中均灌滿混凝土,對于高層建筑物的中 上部,組合剪力墻的混凝土用量已經超出了建筑物中上部對其荷載能力的要求,造成材料 浪費,并且,混凝土用量過大同時也造成了組合剪力墻的自重大,相應的,也就要求建筑物 建造能夠承受更大重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包鋼板與鋼管混凝土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包括兩根或以上內部灌注有混凝土的鋼管柱(1),任意相鄰的兩根鋼管柱(1)之間均有兩塊鋼板(2)連接,以圍成一個橫截面為閉合的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塊鋼板(2)之間連接有豎板(3),將所述閉合空間分隔成荷載腔(a)和抗剪腔(b),所述荷載腔(a)內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抗剪腔(b)內設置有一列或以上加強肋板(4),該加強肋板(4)連接在所述兩塊鋼板(2)之間,每一列加強肋板(4)均由多塊沿豎直方向均勻間隔布置的加強肋板(4)組成,各列加強肋板(4)沿鋼板(2)的水平延伸方向均勻布置。
【技術特征摘要】
2014.01.18 CN 201410043102.11. 一種外包鋼板與鋼管混凝土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包括兩根或以上內部灌注有混凝土 的鋼管柱(1),任意相鄰的兩根鋼管柱(1)之間均有兩塊鋼板(2)連接,以圍成一個橫截面 為閉合的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塊鋼板(2)之間連接有堅板(3),將所述閉合空間分 隔成荷載腔(a)和抗剪腔(b),所述荷載腔(a)內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抗剪腔(b)內設置有 一列或以上加強肋板(4),該加強肋板(4)連接在所述兩塊鋼板(2)之間,每一列加強肋板 (4)均由多塊沿堅直方向均勻間隔布置的加強肋板(4)組成,各列加強肋板(4)沿鋼板(2) 的水平延伸方向均勻布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載腔(a)內設有一塊 或以上平行于所述堅板(3)設置的加強堅板,以將所述荷載腔(a)分隔成兩個或以上子荷 載腔,各個子荷載腔中灌注混凝土的高度以由相接于鋼管柱(1)的子荷載腔向相接于抗剪 腔(b)的子荷載腔的順序第次降低,并且,所述各個子荷載腔中灌注的混凝土滿足建筑物 在相應高度對剪力墻荷載能力的要求。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剪腔(b)在設定高 度以下灌注有混凝土,所述荷載腔(a)和抗剪腔(b)中灌注的混凝土滿足建筑物在相應高 度對剪力墻荷載能力的要求。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堅板(3) 和加強肋板(4)均垂直于所述兩塊鋼板(2)設置。5.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位于空實組合 剪力墻的轉角段的所述鋼管柱(1)在剪力墻的兩個延伸方向上均相接于所述荷載腔(a), 位于空實組合剪力墻的T型段的所述鋼管柱(1)在剪力墻的至少兩個延伸方向上相接于所 述荷載腔(a)。6.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實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實組 合剪力墻由兩個或以上標準構件連接而成,該標準構件由所述兩塊鋼板(2)、堅板(3)、各 塊加強肋板(4)和相接于抗剪腔(b)的鋼管柱(1)焊接組成,并且,所述兩塊鋼板(2)位于 荷載腔(a)的外側位置分別固定有堅向設置的子連接件(5),所述相接于抗剪腔(b)的鋼 管柱(1)背向抗剪腔(b)的一側固定有適應于所述兩個子連接件(5)的兩個母連接件(6) 以及位于該兩個母連接件(6)之間的T型鋼(7),使得任意相鄰的兩個標準構件連接時,所 述其中一個標準構件的T型鋼(7)伸入另一個標準構件的荷載腔(a)中,并且其母連接件 (6)與另一個標準構件的子連接件(5)對接并通過螺栓(8)連接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星,歐妍君,王仕琪,蘇恒強,董曉明,賴鴻立,吳泉霖,黃佳,鄭靜紅,吳桂廣,余銀銀,林銘潮,黃偉江,龍秀海,姚舒揚,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