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包括:選取或制作旋轉支架,選取鏜銑床,將旋轉支架固定在鏜銑床上。選取或制作支撐鋼墩,將支撐鋼墩設置在鏜銑床的工作區域。選取或制作旋轉絞軸,將旋轉絞軸固定在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并將旋轉絞軸安裝在旋轉支架上。將橋梁鋼塔節段放置在支撐鋼墩上。將行車與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連接;行車提升橋梁鋼塔節段,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沿旋轉絞軸轉動,使橋梁鋼塔節段完成0-90度翻身。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旋轉支架為橋梁鋼塔節段提供一部分支撐力,減小了行車的起重能力要求,能夠實現利用起重能力較低的行車對重型橋梁鋼塔節段進行起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制造
,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一些大型橋梁鋼塔的安裝一般是節段之間采用端面頂緊和通過高強螺栓栓 接的連接方式,因此節段的栓接面都要在機床上加工,特別是針對最下面一個節段(與 混凝土塔基礎錨固的節段)。以港珠澳大橋鋼塔為例,最下面的一個節段外形尺寸為 10624X10624X3450mm,重量約500噸,具有截面大、重量大、結構不規則、重心偏下的特 點。針對這種結構形式的鋼塔節段,要使節段從平臥的狀態翻轉90度并且能吊起梁段進行 精確定位,那么跨內行車的起吊能力得在500噸以上,而這種起重能力很難達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以較小起重能力的行車,對重型橋梁 鋼塔節段進行翻身的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包括:選 取或制作旋轉支架,選取鏜銑床,將所述旋轉支架固定在所述鏜銑床上。選取或制作支撐鋼 墩,將所述設置在所述鏜銑床的工作區域。選取旋或制作轉絞軸,將所述旋轉絞軸固定在所 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并將所述旋轉絞軸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架上。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 放置在所述支撐鋼墩上。將行車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連接;啟動所述行車,通過所述 行車提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沿所述旋轉絞軸轉動,使所述橋梁 鋼塔節段完成0-90度翻身。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支架通過壓板固定在所述鏜銑床上。 進一步地,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固定有吊耳,所述行車通過所述吊耳與所述 橋梁鋼塔節段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所述橋梁鋼塔節段完成0-90度翻身后,在所述橋梁鋼塔節段 的下端設置千斤頂對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位置進行定。 進一步地,所述千斤頂為數控液壓千斤頂。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鋼墩為三個。 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在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設置有旋轉 絞軸,旋轉絞軸安裝在旋轉支架上,通過行車向上提升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橋梁鋼塔節段 的前端通過旋轉絞軸轉動,旋轉支架為橋梁鋼塔節段提供一部分支撐力,減小了行車的起 重能力要求,能夠實現利用起重能力較低的行車對重型橋梁鋼塔節段進行起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旋轉支架與鋼墩分布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旋轉支架、鋼墩及鏜銑床分布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利用平板車放置橋梁鋼塔節段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行車的主、副鉤與橋梁鋼塔節段的連接關系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橋梁鋼塔節段、鏜銑床及行車的位置示意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利用行車翻轉橋梁鋼塔節段的狀態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橋梁鋼塔節段翻轉完畢時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7,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包括: 步驟10、參見圖2,選取或制作旋轉支架2,選取鏜銑床3 ;將旋轉支架2固定在鏜 銑床3上。旋轉支架2為鋼材制成的框架結構。本實施例中,旋轉支架2通過壓板固定在 鏜銑床3上。 步驟20、參見圖1和圖2,選取或制作支撐鋼墩1,將支撐鋼墩1設置在鏜銑床3的 工作區域。支撐鋼墩1的位置設定須滿足橋梁鋼塔節段4能夠同時放置在支撐鋼墩1和旋 轉支架2上。支撐鋼墩1的數量根據橋梁鋼塔節段4的大小和重量確定,本實施例采用三 個支撐鋼墩1,且三個支撐鋼墩1前后等距分布。 步驟30、選取或制作旋轉絞軸8,將旋轉絞軸8固定在橋梁鋼塔節段4的前端;參 見圖3,利用平板車5將橋梁鋼塔節段4運送至鏜銑床3的工作區域,并將旋轉絞軸8安裝 在旋轉支架2上。旋轉絞軸8能夠在旋轉支架2上轉動。 步驟40、參見圖5,將橋梁鋼塔節段4放置在支撐鋼墩1上,移走平板車5。 步驟50、參見圖4,在橋梁鋼塔節段4的后端固定吊耳7 (吊耳7采用旋轉吊耳), 將行車6的主鉤10、副鉤11通過吊耳7與橋梁鋼塔節段4連接。參見圖6和圖7,啟動行 車6,行車6通過吊耳7向上提升橋梁鋼塔節段4,橋梁鋼塔節段4的前端沿旋轉絞軸8轉 動,使橋梁鋼塔節段4完成0-90度翻身。 步驟60、參見圖7,在橋梁鋼塔節段4的下端設置千斤頂9對橋梁鋼塔節段4的位 置進行定位調整。本實施例中,千斤頂9采用數控液壓千斤頂。 需要說明的是,支撐鋼墩1、旋轉支架2、固定吊耳7及旋轉絞軸8的安裝可以根據 實際需要靈活選擇安裝順序,并沒有嚴格的限制。 參見圖6和圖7,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重型橋梁鋼塔節段4的翻身方法,在橋梁鋼塔節段 4的前端設置有旋轉絞軸8,旋轉絞軸8安裝在旋轉支架2上。啟動行車6后,行車6向上 移動,通過行車6向上提升橋梁鋼塔節段4的后端,橋梁鋼塔節段4的前端通過旋轉絞軸8 轉動,能夠方便的實現橋梁鋼塔節段4預定角度(如90度)的翻身。旋轉支架2為橋梁鋼 塔節段4提供一部分支撐力,減小了行車6的起重能力要求,能夠實現利用起重能力較低的 行車6對重型橋梁鋼塔節段4進行起重。橋梁鋼塔節段4完成翻身后,在橋梁鋼塔節段4 的底端設置千斤頂9,能夠對橋梁鋼塔節段4的位置進一步的調整,保證了橋梁鋼塔節段4 翻身位置的精確性。此外,由于橋梁鋼塔節段4的底端限制在旋轉支架2上,降低了橋梁鋼 塔節段4側向運輸的危險性。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 盡管參照實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 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 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選取或制作旋轉支架,選取鏜銑床,將所述旋轉支架固定在所述鏜銑床上;選取或制作支撐鋼墩,將所述支撐鋼墩設置在所述鏜銑床的工作區域;選取或制作旋轉絞軸,將所述旋轉絞軸固定在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并將所述旋轉絞軸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架上;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放置在所述支撐鋼墩上;將行車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連接;啟動所述行車,通過所述行車提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沿所述旋轉絞軸轉動,使所述橋梁鋼塔節段完成0?90度翻身。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選取或制作旋轉支架,選取鏜銑床,將所述旋轉支架固定在所述鏜銑床上; 選取或制作支撐鋼墩,將所述支撐鋼墩設置在所述鏜銑床的工作區域; 選取或制作旋轉絞軸,將所述旋轉絞軸固定在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并將所述旋 轉絞軸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架上; 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放置在所述支撐鋼墩上; 將行車與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后端連接;啟動所述行車,通過所述行車提升所述橋梁 鋼塔節段,所述橋梁鋼塔節段的前端沿所述旋轉絞軸轉動,使所述橋梁鋼塔節段完成0-90 度翻身。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橋梁鋼塔節段的翻身方法,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家菊,祝李元,裴建順,張虎,鄭慧,
申請(專利權)人: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