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是為克服現有裝卸圓柱形材料(如鋼管、圓鋼)用鋼絲繩扣或其他繩索兜吊捆綁吊裝容易被磨損,圓柱形材料易滑落,以及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人貨不分離、不安全及工效低的缺點提供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外接的控制閥控制抓具旋轉裝置可任意自動改變抓取和卸放的方向;外抓臂和內抓臂與圓柱形材料“接觸”部分,安裝有橡膠墊,有效保護了圓柱形材料外表面(防銹漆層、耐腐蝕層等)不受損傷;抓具設置的彈性壓緊裝置,來解決所吊裝較小管徑、較少數量、較長圓柱形材料在抓取過程中的壓緊、防脫落問題。抓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人員勞動強度低,人貨分離,安全可靠,經久耐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是為克服現有裝卸圓柱形材料(如鋼管、圓鋼)用鋼絲繩扣或其他繩索兜吊捆綁吊裝容易被磨損,圓柱形材料易滑落,以及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人貨不分離、不安全及工效低的缺點提供的。本技術利用外接的控制閥控制抓具旋轉裝置可任意自動改變抓取和卸放的方向;外抓臂和內抓臂與圓柱形材料“接觸”部分,安裝有橡膠墊,有效保護了圓柱形材料外表面(防銹漆層、耐腐蝕層等)不受損傷;抓具設置的彈性壓緊裝置,來解決所吊裝較小管徑、較少數量、較長圓柱形材料在抓取過程中的壓緊、防脫落問題。抓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人員勞動強度低,人貨分離,安全可靠,經久耐用。【專利說明】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
本技術是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石化冶金行業管道鋪設、港 口疏浚管線建設等行業的發展較快,所用各類管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管材運輸周轉 效率的提升,可大大加快項目建設的進度。眾所周知,火車站貨場和港口碼頭目前的裝卸管 材方式,一般是用起重機的吊鉤勾住兜吊管材的鋼絲繩扣或其他繩索進行裝卸,要吊裝的 管材必選先用鋼絲繩或其他繩索用人工捆綁牢固后再吊裝到運輸車上,管材的裝車方向有 人工轉動調節,卸掉管材也須人工松開鋼絲繩或繩索,整個吊裝過程中由多人配合操作,吊 裝期間人工直接接觸管材調整方向,這些都很容易造成事故和人員傷亡,同時整個裝卸管 材過程工效低,人貨不分離,不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 的抓具,主要解決現有的管材裝卸過程操作繁瑣、危險性大及工效低等問題 本技術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 轉裝置、液壓油缸、立柱、銷軸I、銷軸II、外抓臂、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橡膠墊、內抓臂、 銷軸III、同步連桿、銷軸IV、尼龍輪,其關鍵點在于:外抓臂和內抓臂分別與立柱下端使用 銷軸II連接,同步連桿兩端分別與外抓臂和內抓臂使用銷軸III連接;兩只液壓油缸的一 端分別與立柱上端使用銷軸I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外抓臂和內抓臂使用銷軸I連接;橡膠墊 使用螺栓分別安裝在外抓臂和內抓臂與與所抓物料的"接觸面"上;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 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上;尼龍輪上有孔,使用銷軸IV通過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的卷耳孔 連接;旋轉裝置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頂端,中心回轉接頭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上方,旋轉裝 置通過中心回轉接頭使用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缸連接。 上述的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旋轉裝置可與起重機械車輛連接;橡膠墊使用螺 栓分別安裝在外抓臂和內抓臂與所抓物料的"接觸面"上有效保護了管材物料外表面(防 銹漆、耐腐蝕層等)不受損傷;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上,尼龍輪上有 孔,使用銷軸IV通過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的卷耳孔連接,裝配構成一種彈性壓緊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利用外接的控制閥控制液壓旋轉裝置可任意改變抓 取和卸放的方向,使用時抓取和卸放十分方便;利用外接的控制閥控制液壓油缸的伸縮和 同步連桿機構來控制外抓臂和內抓臂,來實現管材物料的抓取和卸放;外抓臂和內抓臂與 管材物料"接觸"部分,安裝有橡膠墊,有效保護了管材物料外表面(防銹漆、耐腐蝕層等) 不受損傷;利用抓具配裝的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和尼龍輪構成的壓緊調整裝置,來調節所吊 裝不同管徑、較長的管材在抓取后至卸放前過程中的平衡問題。因為其可360度旋轉,定位 準確,可自動調整裝卸方向,牢固的抓取力,壓緊調整裝置的方便安裝、調整,整個裝卸過程 可由操作手一人完成,使之非常適合管材物料的裝卸作業。既擴大了工作范圍,保證了管材 裝卸過程的安全,又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勞動強度低,人貨分 離,安全可靠,經久耐用。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結構側視圖。 附圖中,1代表旋轉裝置、2代表液壓油缸、3代表立柱、4代表銷軸1、5代表銷軸 II、 6代表外抓臂、7代表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8代表橡膠墊、9代表內抓臂、10代表銷軸 III、 11代表同步連桿、12代表銷軸IV、13代表尼龍輪、14代表中心回轉接頭。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技術的旋轉裝置(1)與車輛連接,外抓臂(6)和內抓臂(9)分別與立柱(3) 下端使用銷軸II (5)鉸連接,同步連桿(11)兩端分別與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 111(10)連接;兩只液壓油缸(2)的一端分別與立柱上端使用銷軸1(4)連接,另一端分別 與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1(4)連接;橡膠墊(8)使用螺栓分別安裝在外抓臂 (6)和內抓臂(9)與所抓管材物料的"接觸面"上,可有效保護管材物料的外表面(防銹漆、 耐腐蝕層等)不受損傷;調節所裝卸鋼制管材平衡的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使用螺栓 安裝在立柱(3)上;調節壓緊所裝卸不同大小鋼制管材直徑的尼龍輪(13)上有孔,使用銷 軸IV(12)通過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卷耳孔連接,尼龍輪(13)可根據實際所需更換 直徑的大小;利用上述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尼龍輪(13)、銷軸IV(12)裝配構成一種 彈性壓緊裝置,來解決所吊裝較小管徑、較少數量、較長圓柱形材料在抓取過程中的壓緊、 防脫落問題;旋轉裝置(1)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頂端,中心回轉接頭(14)使用螺栓安 裝在立柱上方相應安裝位置,旋轉裝置(1)自帶的液壓系統通過中心回轉接頭(14)使用液 壓油管與液壓油缸(2)和配備的起重機械連接,旋轉裝置(1)可360度旋轉,可自動調整裝 卸方向,定位準確。本專利技術簡單,使用方便,工效高,人貨分離,安全可靠。【權利要求】1. 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轉裝置(1)、液壓油缸(2)、立柱(3)、銷 軸I (4)、銷軸II (5)、外抓臂(6)、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橡膠墊(8)、內抓臂(9)、銷軸 III (10)、同步連桿(11)、銷軸IV(12)、尼龍輪(13)、中心回轉接頭(14),其特征在于:外抓 臂(6)和內抓臂(9)分別與立柱(3)下端使用銷軸II (5)連接,同步連桿(11)兩端分別與 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111(10)連接;兩只液壓油缸⑵的一端分別與立柱上 端使用銷軸1(4)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1(4)連接;橡膠墊 (8)使用螺栓分別安裝在外抓臂(6)和內抓臂(9)與與所抓物料的"接觸面"上;四分之一 橢圓形板彈簧(7)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上;尼龍輪(13)上有孔,使用銷軸IV(12)通過 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的卷耳孔連接;旋轉裝置(1)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頂端,中 心回轉接頭(14)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上方,旋轉裝置(3)通過中心回轉接頭(14)使 用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缸(2)連接。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其特征在于:旋轉裝置(1)與車輛 連接。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卸圓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轉裝置(1)、液壓油缸(2)、立柱(3)、銷軸I(4)、銷軸II(5)、外抓臂(6)、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橡膠墊(8)、內抓臂(9)、銷軸III(10)、同步連桿(11)、銷軸IV(12)、尼龍輪(13)、中心回轉接頭(14),其特征在于:外抓臂(6)和內抓臂(9)分別與立柱(3)下端使用銷軸II(5)連接,同步連桿(11)兩端分別與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III(10)連接;兩只液壓油缸(2)的一端分別與立柱上端使用銷軸I(4)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外抓臂(6)和內抓臂(9)使用銷軸I(4)連接;橡膠墊(8)使用螺栓分別安裝在外抓臂(6)和內抓臂(9)與與所抓物料的“接觸面”上;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上;尼龍輪(13)上有孔,使用銷軸IV(12)通過四分之一橢圓形板彈簧(7)的卷耳孔連接;旋轉裝置(1)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頂端,中心回轉接頭(14)使用螺栓安裝在立柱(3)上方,旋轉裝置(3)通過中心回轉接頭(14)使用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缸(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超,陳夢企,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八達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