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為克服目前在對分泌性中耳炎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分為注藥管及排液管兩部分,注藥管與排液管依次相連一體成型,注藥管的直徑小于排液管的直徑,在排液管與注藥管連接端的管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該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結構合理、制作簡便,通過在注藥管的端部注射藥物,藥物可快速進入鼓室內,同時將鼓室內的積液由排液管排出,實現對鼓室沖洗及消炎的目的,使中耳炎得到快速治愈。(*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為克服目前在對分泌性中耳炎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分為注藥管及排液管兩部分,注藥管與排液管依次相連一體成型,注藥管的直徑小于排液管的直徑,在排液管與注藥管連接端的管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該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結構合理、制作簡便,通過在注藥管的端部注射藥物,藥物可快速進入鼓室內,同時將鼓室內的積液由排液管排出,實現對鼓室沖洗及消炎的目的,使中耳炎得到快速治愈。【專利說明】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是指一種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
技術介紹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 耳積液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在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手段主要是經 鼓膜穿刺,通過清除鼓室積液、消除炎癥的方式進行處理,穿刺時,病人會承受較大痛苦,同 時產生恐懼心理,不利于有效治療。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目前在對分泌性中耳炎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 種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 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分為注藥管及排液管兩部分,注藥管與排 液管依次相連一體成型,注藥管的直徑小于排液管的直徑,在排液管與注藥管連接端的管 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 上述通孔數量為4個,環繞排液管管壁均勻布置。 所述注藥管,其活動端部稱錐形。 所述管體外壁上設有刻度線。 該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結構合理、制作簡便,通過在注藥管的端部注射藥物, 藥物可快速進入鼓室內,同時將鼓室內的積液由排液管排出,實現對鼓室沖洗及消炎的目 的,使中耳炎得到快速治愈。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所示,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該管體分為注 藥管1及排液管2兩部分,注藥管1與排液管2采用硅膠材料一次成型制作,注藥管1的內 徑控制為1. 5mm,長度100mm,排液管2的內徑控制為2. 5mm,長度為60mm,在排液管2與注 藥管1連接端的管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3,在本實施例中通孔3的數量為4個,環繞排液管 管壁均勻布置,通孔3的直徑控制為1_。 使用時,將注藥管1的活動端經鼻孔-耳膜穿出,使通孔3位于鼓室內部,此時由 注藥管1的活動端注入藥物,藥物經通孔3進入鼓室,同時鼓室內的積液也可由通孔3進入 排液管2內排出,經過反復注射藥物,鼓室得到沖洗,實現治療目的。 如附圖1所示,為方便注藥管1活動端的穿刺,注藥管1的活動端呈錐形。 同時為控制通孔3能夠位于鼓室內部,在管體外壁上設有刻度線(附圖中未示出)。【權利要求】1. 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分為 注藥管及排液管兩部分,注藥管與排液管依次相連一體成型,注藥管的直徑小于排液管的 直徑,在排液管與注藥管連接端的管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數量為4 個,環繞排液管管壁均勻布置。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藥管,其活動 端部稱錐形。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外壁上設 有刻度線。【文檔編號】A61M3/02GK203898818SQ201420275267【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8日 【專利技術者】王動力 申請人:王動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咽鼓管擴張鼓室用沖洗管,包括一兩端開口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分為注藥管及排液管兩部分,注藥管與排液管依次相連一體成型,注藥管的直徑小于排液管的直徑,在排液管與注藥管連接端的管壁上開設若干個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動力,
申請(專利權)人:王動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