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及冷水機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包括:外殼,設置于所述外保溫面的外側,且在所述外殼與所述外保溫面之間留有間隙;以及保溫層,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間隙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不易脫落,提高了空調部件的保溫效果;而且,生產效率高,滿足了大型冷水機組的保溫需要;此外,外殼可以使一些外觀特殊的表面達到完美外觀,且不會因操作人員的熟練度造成不同的效果;另外,由于是充注成型,基本上不會造成浪費,可以節省材料。(*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
,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及冷水機組。
技術介紹
在大型冷水機組的開發中,對蒸發器、冷凝器及其他部件的保溫,可以有效的減少冷量損失,最大限度的利用機組的制冷量,且可以對外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常用的保溫方式都是將固定規格的保溫棉進行裁剪,之后粘貼在機組表面。這種保溫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保溫棉需要利用背面的膠附著在外保溫面上,如外保溫面不夠清潔,不夠平整,較容易導致保溫棉的脫落,達不到保溫效果;2、工人工作量大。機組的體積一般都非常大,需要的保溫棉也很多,粘貼一臺機組,需要多人配合完成;3、機組外觀無法保證。由于粘貼工人的水平不一樣,外觀差異較大,比較難保證完美的外觀;4、保溫棉浪費情況較嚴重,裁剪過程會產生較多的余料,無法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其可以有效解決保溫棉脫落問題,生產效率高,且可以避免材料浪費。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該保溫結構的冷水機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所述空調部件具有外保溫面,所述保溫結構包括:外殼,設置于所述外保溫面的外側,且在所述外殼與所述外保溫面之間留有間隙;以及保溫層,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間隙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形狀與所述外保溫面的形狀相匹配。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間隙的間距為10~30mm。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內表面和/或所述外保溫面上設置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與所述間隙的間距相等。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由至少兩片外殼單元相互拼接而成。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相鄰兩片所述外殼單元的結合處相互搭接,并通過卡扣結構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調部件為殼管式換熱器。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冷水機組,具有上述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本技術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在空調部件外保溫面的外側設置外殼,并在外殼與外保溫面之間的間隙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保溫層,從而完成對空調部件的保溫,該保溫結構不易脫落,提高了空調部件的保溫效果;而且,生產效率高,滿足了大型冷水機組的保溫需要;此外,外殼可以使一些外觀特殊的表面達到完美外觀,且不會因操作人員的熟練度造成不同的效果;另外,由于是充注成型,基本上不會造成浪費,可以節省材料。本技術附加技術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將在本說明書具體實施方式部分進行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殼管式換熱器;1a、外保溫面;2、外殼;2a、凸起部;3、間隙。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技術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可以用于任何需要保溫的空調部件,特別是體積比較大的空調部件,比如殼管式換熱器、風管等。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空調部件為殼管式換熱器1,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包括外殼2和保溫層(圖中未示出),其中,外殼2設置于殼管式換熱器1外保溫面1a的外側,且所述外殼2與所述外保溫面1a之間留有間隙3。所述保溫層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間隙3內。所述外殼2可以采用輕質材料制成,一般選用塑料材料制成,優選為ABS塑料材料,ABS塑料材料可以保證較好的外觀及耐磨性。所述外殼2與所述外保溫面1a之間的間距可根據實際需要選取,優選為10~30mm,選取這個范圍,可以在確保保溫效果好的情況下,減小材料消耗,節約成本。所述外殼2的內表面和/或所述外保溫面1a上設置有凸起部2a(見圖3),且所述凸起部2a的高度與所述外殼2與所述外保溫面1a之間的間距相等,可保證定位,不會出現外殼2與筒體等結構偏心的情況。為了方便加工和裝配,所述外殼2由至少兩片外殼2單元相互拼接而成,進一步地,相鄰兩片所述外殼2單元的結合處相互搭接,并通過卡扣結構連接。本技術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在空調部件外保溫面的外側設置外殼,并在外殼與外保溫面之間的間隙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保溫層,從而完成對空調部件的保溫,該保溫結構不易脫落,提高了空調部件的保溫效果;而且,生產效率高,滿足了大型冷水機組的保溫需要;此外,外殼可以使一些外觀特殊的表面達到完美外觀,且不會因操作人員的熟練度造成不同的效果;另外,由于是充注成型,基本上不會造成浪費,可以節省材料。上述空調部件保溫結構的生產方法如下:步驟S1:將外殼2固定在殼管式換熱器1的外保溫面1a上,且在所述外殼2與所述外保溫面1a之間留有間隙3。步驟S2:將發泡劑注入間隙3內,填充完空隙后停止注入,待發泡劑全部凝固后形成保溫層。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空調部件保溫結構的冷水機組,冷水機組由于采用了本技術的保溫結構,可以有效的減少冷量損失,最大限度的利用機組的制冷量,且可以對外觀有改善。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所述空調部件具有外保溫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結構包括:外殼,設置于所述外保溫面的外側,且在所述外殼與所述外保溫面之間留有間隙;以及保溫層,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間隙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部件保溫結構,所述空調部件具有外保溫面,其特征在于,所
述保溫結構包括:
外殼,設置于所述外保溫面的外側,且在所述外殼與所述外保溫面之間留
有間隙;以及
保溫層,通過發泡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間隙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形
狀與所述外保溫面的形狀相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的間
距為10~3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部件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內
表面和/或所述外保溫面上設置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的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治平,劉華,李宏波,王晨光,周宇,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