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至少具有壓縮機(19)、蒸發(fā)器(20)、冷凝器(21)的制冷循環(huán),具有強制空氣冷卻方式的主冷凝器(21)、連接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側的流路切換閥(40)、和設置于流路切換閥(40)的下游側的多個防露管(44、41)。制冷循環(huán)在以通常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交替流過多個防露管(44、41),并且在以超負荷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并行流過多個防露管(44、4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專利摘要】包括至少具有壓縮機(19)、蒸發(fā)器(20)、冷凝器(21)的制冷循環(huán),具有強制空氣冷卻方式的主冷凝器(21)、連接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側的流路切換閥(40)、和設置于流路切換閥(40)的下游側的多個防露管(44、41)。制冷循環(huán)在以通常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交替流過多個防露管(44、41),并且在以超負荷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并行流過多個防露管(44、41)。【專利說明】冷藏庫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過具有對冷凍室和冷藏室分別截斷冷氣的風門(Damper)、使用I個蒸發(fā)器分別單獨冷卻冷凍室和冷藏室從而提高制冷循環(huán)的效率的冷藏庫。
技術介紹
從節(jié)能的觀點看,家用冷藏庫中,有通過使用I個蒸發(fā)器分別單獨冷卻冷凍室和冷藏室來提高制冷循環(huán)的效率的冷藏庫。這是通過在冷卻空氣溫度較高的冷藏室時以高于冷凍室的蒸發(fā)溫度進行冷卻,提高制冷循環(huán)的效率。 另外,提出有使用分別設置于冷凍室和冷藏室的截斷冷氣的風門,在壓縮機停止時利用低溫的蒸發(fā)器的冷熱,來冷卻冷藏室的方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這是通過將附著于蒸發(fā)器的霜的升華熱或融解熱再利用,削減除霜時的加熱器電力同時使冷藏室的冷卻所需的制冷循環(huán)的運轉率降低,來實現節(jié)能化。 下面,參照【專利附圖】【附圖說明】現有的冷藏庫。 圖5是現有的冷藏庫的縱截面圖,圖6是現有的冷藏庫的制冷循環(huán)結構圖,圖7是現有的冷藏庫的正面的示意圖,圖8是表示現有的冷藏庫的冷卻控制的狀態(tài)遷移及其切換條件的圖。 圖5?7中,冷藏庫11具有殼體12、門13、支承殼體12的腳14、設置于殼體12的下部的下部機械室15、配置于殼體12的上部的冷藏室17和配置于殼體12的下部的冷凍室18。另外,冷藏庫11中,作為構成制冷循環(huán)的部件,具有收納于下部機械室15的壓縮機56、收納于冷凍室18的背面?zhèn)鹊恼舭l(fā)器20和收納于下部機械室15內的主冷凝器21。另外,冷藏庫11具有分隔下部機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裝于分隔壁22的對主冷凝器21進行空氣冷卻的風扇23、設置于壓縮機56的上部的蒸發(fā)盤57、和下部機械室15的底板25。 另外,冷藏庫11具有設置于底板25的多個吸氣口 26、設置于下部機械室15的背面?zhèn)鹊呐懦隹?27、和將下部機械室15的排出口 27和殼體12的上部連接的連通風路28。這里,下部機械室15由分隔壁22分為2室,在風扇23的上風側收納主冷凝器21,在下風側收納壓縮機56和蒸發(fā)盤57。 另外,冷藏庫11中,作為構成制冷循環(huán)的部件,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側、與冷凍室18的開口部周邊的殼體12的外表面熱結合的防露管37 ;位于防露管37的下游側、對循環(huán)的制冷劑進行干燥的干燥器38 ;和連結干燥器38和蒸發(fā)器20、對循環(huán)的制冷劑進行減壓的節(jié)流件39。 另外,冷藏庫11具有將由蒸發(fā)器20產生的冷氣供給到冷藏室17和冷凍室18的蒸發(fā)器風扇50、截斷供給到冷凍室18的冷氣的冷凍室風門51和截斷供給到冷藏室17的冷氣的冷藏室風門52。并且,冷藏庫11具有對冷藏室17供給冷氣的管道(duct) 53、檢測冷凍室18的溫度的FCC溫度傳感器54、檢測冷藏室17的溫度的PCC溫度傳感器55和檢測蒸發(fā)器20的溫度的DEF溫度傳感器58。 下面,對以如上方式構成的現有的冷藏庫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8中條件Ml?Mll是表示現有的冷藏庫的冷卻控制中的模式切換。 從將風扇23、壓縮機56、蒸發(fā)器風扇50 —同停止的冷卻停止狀態(tài)(以下將該動作稱為“停止(OFF)模式”)開始。“停止模式”中,FCC溫度傳感器54的檢測溫度上升至規(guī)定值的FCC_0N溫度、或者PCC溫度傳感器55的檢測溫度上升至規(guī)定值的PCC_0N溫度(即,滿足條件Ml)。此時,關閉冷凍室風門51,打開冷藏室風門52,驅動壓縮機56和風扇23、蒸發(fā)器風扇50 (以下將該動作稱為“PC冷卻模式”)。 “PC冷卻模式”中,通過風扇23的驅動,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機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側形成為負壓,從多個吸氣口 26吸引外部的空氣,壓縮機56和蒸發(fā)盤57側形成為正壓,將下部機械室15內的空氣從多個排出口 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從壓縮機56排出的制冷劑在主冷凝器21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并且殘留一部分氣體冷凝之后,向防露管37供給。通過防露管37后的制冷劑使冷凍室18的開口部變暖,并且經由殼體12向外部散熱而冷凝。通過防露管37后的液體制冷劑,在干燥器38被除去水分,由節(jié)流件39減壓,在蒸發(fā)器20蒸發(fā)并且與冷藏室17的箱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卻冷藏室17,并作為氣體制冷劑回流到壓縮機56。 “PC冷卻模式”中,FCC溫度傳感器54的檢測溫度下降上升至規(guī)定值的FCC_0FF溫度并且PCC溫度傳感器55的檢測溫度下降至規(guī)定值的PCC_0FF溫度(即,滿足條件M2)時,遷移至“停止模式”。 另外,“PC冷卻模式”中,FCC溫度傳感器54的檢測溫度顯示為高于規(guī)定值的FCC_OFF溫度的溫度并且PCC溫度傳感器55的檢測溫度下降至規(guī)定值的PCC_0FF溫度(即,滿足條件M5)。此時,打開冷凍室風門51、關閉冷藏室風門52,驅動壓縮機56和風扇23、蒸發(fā)器風扇50。以下,通過與PC冷卻同樣使制冷循環(huán)運轉,將冷凍室18的箱內空氣和蒸發(fā)器20進行熱交換,冷卻冷凍室18 (以下,將該動作稱為“FC冷卻模式”)。 “FC冷卻模式”中,FCC溫度傳感器54的檢測溫度下降至規(guī)定值的FCC_0FF溫度并且PCC溫度傳感器55的檢測溫度顯示規(guī)定值的PCC_0N溫度以上(即,滿足條件M6)時,遷移至PC冷卻模式。 另外,“FC冷卻模式”中,FCC溫度傳感器54的檢測溫度下降至規(guī)定值的FCC_0FF溫度并且PCC溫度傳感器55的檢測溫度顯示低于規(guī)定值的PCC_0N溫度的溫度(即,滿足條件M4)時,遷移至停止模式。 接著,說明利用附著于蒸發(fā)器20的霜的冷卻動作。 在設置于蒸發(fā)器20的附近的除霜加熱器(未圖示)中通電,并且停止壓縮機56,關閉冷凍室風門51,打開冷藏室風門52,驅動蒸發(fā)器風扇50(以下將該動作稱為“除霜模式”),由此融解除去附著于蒸發(fā)器20的霜,并且利用逐漸被除去的霜的升華熱或融解熱,冷卻冷藏室17。 另外,在設置于蒸發(fā)器20的附近的除霜加熱器(未圖示)中不通電,停止壓縮機56,關閉冷凍室風門51,打開冷藏室風門52,驅動蒸發(fā)器風扇50(以下,將該動作稱為“停止循環(huán)冷卻模式”),由此,利用蒸發(fā)器20和附著于蒸發(fā)器20的霜的低溫的顯熱和霜的升華熱或融解熱,冷卻冷藏室17。此時,附著于蒸發(fā)器20的霜沒有完全融解除去,通過將附著于蒸發(fā)器20的霜再利用,能夠削減“除霜模式”時的加熱器(未圖示)的電力并冷卻冷藏室17。 “FC冷卻模式”中,投入電源時,或從上次除霜結束時經過規(guī)定時間Tx2(即,滿足條件M7)時,為了將冷凍室18冷卻至低于通常的溫度,使FC冷卻持續(xù)規(guī)定時間(以下,將該動作稱為“預冷卻模式”)。接著,從預冷卻開始經過規(guī)定時間Tx3(即,滿足條件M8)時,遷移至除霜動作。另外,除霜中,安裝于蒸發(fā)器20的DEF溫度傳感器58的檢測溫度顯示高于規(guī)定值的DEF_OFF溫度的溫度或從除霜開始經過規(guī)定時間Tx4(即,滿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藏庫,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具有壓縮機、蒸發(fā)器、冷凝器的制冷循環(huán),所述冷凝器具有強制空氣冷卻方式的主冷凝器、連接于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側的流路切換閥、和連接于所述流路切換閥的下游側的副冷凝器,所述副冷凝器在結構中包括并列連接的多個防露管,所述制冷循環(huán)在以通常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交替流過多個所述防露管,并且在以超負荷條件運轉時,使制冷劑并行流過多個所述防露管。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境壽和,
申請(專利權)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