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特點是包括油箱、油泵、壓力表、溢流閥、開關閥和增壓器,油箱上設置有出油口、溢流口和回油口,油箱的出油口與油泵之間、油泵與溢流閥之間、溢流閥與溢流口之間、增壓器與回油口之間分別通過油管連通,壓力表分別與溢流閥和開關閥相連接,開關閥通過油管與增壓器相連接,油箱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攪拌裝置靠近油箱的出油口;優點是通過該故障再現系統可知潤滑油中所含不同類別的雜質各自將導致增壓器出現的故障,為以后在實際應用中分析和解決增壓器故障提供線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特點是包括油箱、油泵、壓力表、溢流閥、開關閥和增壓器,油箱上設置有出油口、溢流口和回油口,油箱的出油口與油泵之間、油泵與溢流閥之間、溢流閥與溢流口之間、增壓器與回油口之間分別通過油管連通,壓力表分別與溢流閥和開關閥相連接,開關閥通過油管與增壓器相連接,油箱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攪拌裝置靠近油箱的出油口;優點是通過該故障再現系統可知潤滑油中所含不同類別的雜質各自將導致增壓器出現的故障,為以后在實際應用中分析和解決增壓器故障提供線索。【專利說明】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增壓器,尤其涉及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汽車、工程機械設備等已經越來越普遍,為了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增大汽車、機械設備等的動力,很多都同時配備有渦輪增壓器。由于發動機的潤滑油系統經過充分循環后會在潤滑油中混入極細小的鑄造用砂、鐵毛刺等雜質污染物,發動機的潤滑油受到污染,導致增壓器出現漏油、軸曠、葉輪擦殼等故障,但是由于潤滑油的污染物有多種不同類別,目前無法知道具體某種污染物會導致的具體故障,給分析增壓器的故障原因帶來困擾。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知不同潤滑油污染物對增壓器的具體影響,為分析增壓器故障提供線索的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 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包括油箱、油泵、壓力表、溢流閥、開關閥和增壓器,所述的油箱上設置有出油口、溢流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與所述的油泵之間、所述的油泵與所述的溢流閥之間、所述的溢流閥與所述的溢流口之間、所述的增壓器與所述的回油口之間分別通過油管連通,所述的壓力表分別與所述的溢流閥和所述的開關閥相連接,所述的開關閥通過油管與所述的增壓器相連接,所述的油箱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靠近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上連接有排污閥。 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葉片軸,所述的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油箱上,所述的轉軸與所述的電機的驅動軸同軸固定連接,所述的轉軸向下伸入所述的油箱中,所述的葉片軸的上端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之間通過雙螺母同軸固定連接,所述的葉片軸下端的外圓周面上沿圓周方向固定設置有至少三片均勻分布的葉片。 所述的雙螺母包括連接螺母和鎖緊螺母,所述的連接螺母同時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所述的葉片軸的上端相螺接,所述的鎖緊螺母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部相螺接。 所述的葉片軸在所述的連接螺母中的螺紋深度為所述的連接螺母厚度的1/3,保證了葉片軸與轉軸固定連接的可靠性。 所述的自動加熱裝置包括電加熱管、熱電偶傳感器、接觸器和數顯溫控儀,所述的電加熱管和所述的熱電偶傳感器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油箱內,所述的數顯溫控儀分別與所述的接觸器和所述的熱電偶傳感器電連接,所述的接觸器與所述的電加熱管電連接,通過該自動加熱裝置可將潤滑油進行加熱,使進入增壓器的潤滑油的溫度模擬了實際發動機中的潤滑油溫度。 所述的開關閥為球閥。 所述的再現系統安裝在推車上,方便該再現系統的運輸和移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每次可向油箱中加入不同類別的雜質,通過油箱內的攪拌裝置使雜質與潤滑油在油箱的出油口附近均勻混合,并在油泵的作用下進入增壓器中,然后按照試驗要求對增壓器進行潤滑油污染故障再現試驗,由此可知潤滑油中所含不同類別的雜質各自將導致增壓器出現的故障,為以后在實際應用中分析和解決增壓器故障提供線索。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自動加熱裝置的連接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包括油箱1、油泵2、溢流閥3、壓力表4、球閥5和增壓器6,油箱I上設置有出油口 11、溢流口 12和回油口 13,油箱I的出油口 11與油泵2之間、油泵2與溢流閥3之間、溢流閥3與溢流口 12之間、增壓器6與回油口 13之間分別通過油管7連通,壓力表4分別與溢流閥3和球閥5相連接,球閥5通過油管7與增壓器6相連接,油箱I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攪拌裝置靠近油箱I的出油口 11,攪拌裝置包括電機8、轉軸81和葉片軸9,電機8固定安裝在油箱I上,轉軸81與電機8的驅動軸同軸固定連接,轉軸81向下伸入油箱I中,葉片軸9的上端與轉軸81的下端之間通過雙螺母同軸固定連接,雙螺母包括連接螺母82和鎖緊螺母83,連接螺母82同時與轉軸81的下端、葉片軸9的上端相螺接,葉片軸9在連接螺母82中的螺紋深度為連接螺母82厚度的1/3,鎖緊螺母83與轉軸81的下端部相螺接,用于鎖緊連接螺母82,防止轉軸81與葉片軸9脫開,葉片軸9下端的外圓周面上沿圓周方向固定設置有三片均勻分布的葉片91,自動加熱裝置包括電加熱管14、熱電偶傳感器15、數顯溫控儀16和接觸器17,電加熱管14和熱電偶傳感器15分別固定安裝在油箱I內,數顯溫控儀16分別與接觸器17和熱電偶傳感器15電連接,接觸器17與電加熱管14電連接,油箱I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圖中未標出),排污口上連接有排污閥19。 上述實施例中,可將整個故障再現系統安裝在推車10上。【權利要求】1.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壓力表、溢流閥、開關閥和增壓器,所述的油箱上設置有出油口、溢流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與所述的油泵之間、所述的油泵與所述的溢流閥之間、所述的溢流閥與所述的溢流口之間、所述的增壓器與所述的回油口之間分別通過油管連通,所述的壓力表分別與所述的溢流閥和所述的開關閥相連接,所述的開關閥通過油管與所述的增壓器相連接,所述的油箱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靠近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上連接有排污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葉片軸,所述的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油箱上,所述的轉軸與所述的電機的驅動軸同軸固定連接,所述的轉軸向下伸入所述的油箱中,所述的葉片軸的上端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之間通過雙螺母同軸固定連接,所述的葉片軸下端的外圓周面上沿圓周方向固定設置有至少三片均勻分布的葉片。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螺母包括連接螺母和鎖緊螺母,所述的連接螺母同時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所述的葉片軸的上端相螺接,所述的鎖緊螺母與所述的轉軸的下端部相螺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軸在所述的連接螺母中的螺紋深度為所述的連接螺母厚度的1/3。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加熱裝置包括電加熱管、熱電偶傳感器、接觸器和數顯溫控儀,所述的電加熱管和所述的熱電偶傳感器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油箱內,所述的數顯溫控儀分別與所述的接觸器和所述的熱電偶傳感器電連接,所述的接觸器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增壓器潤滑油污染故障的再現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壓力表、溢流閥、開關閥和增壓器,所述的油箱上設置有出油口、溢流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與所述的油泵之間、所述的油泵與所述的溢流閥之間、所述的溢流閥與所述的溢流口之間、所述的增壓器與所述的回油口之間分別通過油管連通,所述的壓力表分別與所述的溢流閥和所述的開關閥相連接,所述的開關閥通過油管與所述的增壓器相連接,所述的油箱內設置有攪拌裝置和自動加熱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靠近所述的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的油箱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上連接有排污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張威,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威孚天力增壓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