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能避免熱節形成,解決縮孔縮松缺陷,保證鑄件質量;避免冷鐵使用造成的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對后續機械加工的影響小;同時免去了鉆孔工序,直接采用粗鏜——精鏜加工工藝,大大減少了加工切削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它包括如下步驟:一、采用制芯機,制作出砂芯主體(1),所述的砂芯主體(1)為帶有用于鑄造差速器殼上的十字軸孔的鑄孔砂柱(2)的一體式結構;二、將步驟一中所述的砂芯主體(1)烘干;三、將步驟二中烘干后的砂芯主體(1)置于差速器殼的上下鑄型內,然后按常規的澆鑄流程,對鑄型進行澆鑄;四、最后打開鑄型得到帶有十字軸孔(6)的差速器殼體(4)。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具體是指一種針對目前流行的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的鑄造工藝。
技術介紹
汽車差速器是驅動橋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兩邊半軸傳遞動力的同時,允許兩邊半軸以不同的轉速旋轉,滿足兩邊車輪盡可能以純滾動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駛,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差速器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件,即差速器殼,所述的差速器殼的形狀是根據不同車型及差速器的結構確定的。有左右蓋合攏式、輕型整體敞口式、重型整體式等。差速器殼是差速齒輪和半軸齒輪以及十字軸等的骨架,差速器殼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其外部與大八字齒輪或外齒環相連接。差速器殼兩端裝有滾錐止推軸承。差速器殼是差速器的主體,其作用如下:1,安置十字軸或一字橫軸。2,可保持差速器與后橋驅動車輪的傳動軸線不變。3,力矩通過差速器傳動出去。本專利技術主要是針對目前流行的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的鑄造工藝的改進。現有技術中針對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的鑄造主要工藝是,鑄造時不直接鑄出差速器殼十字軸孔,該結構差速器殼十字軸孔通常經后續的鉆孔——粗鏜——精鏜流程加工出。由于十字軸孔不鑄出來,行星齒輪腔室可以自帶砂胎,或僅僅下一個結構簡單的圓砂芯鑄出半軸通孔,因此該類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鑄造工藝操作簡單,生產效率相對也較高些。但是本專利技術的申請人經過長期實踐上述的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的鑄造工藝發現,如附圖1和附圖2中所示的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它包括差速器殼體01和軸孔座02,因為十字軸孔不鑄出,在差殼上形成4個巨大的熱節,給鑄造成型帶來不利影響,缺點是:1、差速器殼體01上的軸孔座02處由于其沒有鑄出十字軸孔,此處的厚度最厚,差速器殼體01上一般有四個軸孔座02,所以在鑄造時會形成4個巨大的熱節(如附圖2中的虛線環型部),熱節處極易形成縮孔縮松缺陷,影響鑄件質量;2、上述由于熱節處的縮孔縮松缺陷,鉆鏜十字軸孔時容易鉆削偏離中心,保證不了四個十字軸孔的形位精度,極易折斷鉆頭,同時鏜削刀具磨損也比較嚴重;3、雖然現有技術中為了解決縮孔縮松缺陷,由于十字軸孔不鑄出,嘗試在行星輪內腔貼近鉆十字軸孔處安放四個小冷鐵方法,雖然減少了縮孔縮松缺陷發生,但是不能100%解決;反而因為冷鐵放置,造成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影響后續的機械加工。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重型整體式差速器殼的鑄造工藝存在鑄造時有熱節,熱節處極易形成縮孔縮松缺陷,影響鑄件質量,且后續還需要鉆孔工序,加工切削量大,且加工精度低,縮孔縮松處需要安放冷鐵,會造成的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避免熱節形成,解決縮孔縮松缺陷,保證鑄件質量;避免冷鐵使用造成的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對后續機械加工的影響小;同時免去了鉆孔工序,直接采用粗鏜——精鏜加工工藝,大大減少了加工切削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差速器殼鑄造工藝。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它包括如下步驟:一、采用制芯機,制作出砂芯主體,所述的砂芯主體為帶有用于鑄造差速器殼上的十字軸孔的鑄孔砂柱的一體式結構;二、將步驟一中所述的砂芯主體烘干;三、將步驟二中烘干后的砂芯主體置于差速器殼的上下鑄型內,然后按常規的澆鑄流程,對鑄型進行澆鑄;四、最后打開鑄型得到帶有十字軸孔的差速器殼體。作為優選,所述的制芯機為采用熱芯盒工藝制做覆膜砂芯的射芯機。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十字軸孔采用整體砂芯鑄出,避免了差殼上形成4個巨大的熱節,也就根本性解決了縮孔縮松缺陷,保證了鑄件質量;2、制芯工藝發生變化,十字軸孔鑄出,后續的加工工藝改變,也對鑄造出的十字軸孔形位精度提出了要求;3、避免了冷鐵使用造成的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也就避免了對后續機械加工的影響;4、新的工藝方案,徹底解決了差殼十字軸孔縮孔縮松缺陷;同時免去了鉆孔工序,直接采用粗鏜——精鏜加工工藝,大大減少了加工切削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能避免熱節形成,解決縮孔縮松缺陷,保證鑄件質量;避免冷鐵使用造成的與冷鐵接觸的行星輪加工球面的表面硬度波動大,對后續機械加工的影響小;同時免去了鉆孔工序,直接采用粗鏜——精鏜加工工藝,大大減少了加工切削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差速器殼鑄造工藝。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未鑄出十字軸孔時的差速器殼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用于鑄造差速器殼的砂芯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砂芯從底面視角觀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中的砂芯從側面視角觀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中B-B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5中C-C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8是采用本專利技術中涉及的工藝鑄造出來的差速器殼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中D-D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現有技術中:01、差速器殼體,02、軸孔座;本專利技術中:1、砂芯主體,2、鑄孔砂柱,3、砂芯剖面,4、差速器殼體,5、軸孔座,6、十字軸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結合附圖3到附圖9,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它包括如下步驟:一、采用制芯機,制作出砂芯主體1,所述的砂芯主體1為帶有用于鑄造差速器殼上的十字軸孔的鑄孔砂柱2的一體式結構;二、將步驟一中所述的砂芯主體1烘干;三、將步驟二中烘干后的砂芯主體1置于差速器殼的上下鑄型內,然后按常規的澆鑄流程,對鑄型進行澆鑄;四、最后打開鑄型得到帶有十字軸孔6的差速器殼體4。作為優選,所述的制芯機為采用熱芯盒工藝制做覆膜砂芯的射芯機。本專利技術中所提的常規鑄造方法是指現在已經公開的鑄造通用鑄造方法,如現有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利申請如,專利申請號為:201210296150.2,專利名稱為:采用金屬型覆砂鑄造汽車差速器殼體的鑄造模具及鑄造方法所公開的鑄造方法。里面所公開的加熱、射砂、澆鑄等常規步驟即適用于本專利技術,但是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砂芯是與它所公開的砂芯有著本質區別的。附圖3到附圖9中的附圖標記:1、砂芯主體,2、鑄孔砂柱,3、砂芯剖面,4、差速器殼體,5、軸孔座,6、十字軸孔。用于輔助用戶在實施時作為各個部件的命名與定位參考。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業習慣對各個部件進行標識。以上對本專利技術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一、采用制芯機,制作出砂芯主體(1),所述的砂芯主體(1)為帶有用于鑄造差速器殼上的十字軸孔的鑄孔砂柱(2)的一體式結構;二、將步驟一中所述的砂芯主體(1)烘干;三、將步驟二中烘干后的砂芯主體(1)置于差速器殼的上下鑄型內,然后按常規的澆鑄流程,對鑄型進行澆鑄;四、最后打開鑄型得到帶有十字軸孔(6)的差速器殼體(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差速器殼鑄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一、采用制芯機,制作出砂芯主體(1),所述的砂芯主體(1)為帶有用于鑄造差速器殼上的十字軸孔的鑄孔砂柱(2)的一體式結構;二、將步驟一中所述的砂芯主體(1)烘干;三、將步驟二中烘干后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天平,王愛麗,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湯陰縣華興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