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機械零件加工模具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
技術介紹
目前,圓筒形金屬零件拉深成形是主要沖壓工序之一,主要應用于機械行業,傳統圓筒形金屬零件成形主要由拉深成形工序完成,但傳統拉深成形模具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金屬零件成形時零件高度尺寸不能保證,要保證零件高度尺寸只能依靠車工或切邊工序完成,這樣造成了圓筒形金屬零件制造成本過高,零件加工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等缺點,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通過凹凸模下移后由拉深成形孔與拉深凸模上端配合拉深成圓筒形零件,并由凹凸模外圓周壁下端與凹模中心孔上壁面配合將零件毛坯外圓剪切,剪切凸臺和拉深成形孔下端相互作用將零件剪切,保證圓筒形零件高度尺寸的同時不需要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大大降低了圓筒形零件的制造成本,縮短其加工周期。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下端面設有彈性卸料裝置,所述彈性卸料裝置的中心孔內設有凹凸模且凹凸模固定在上模下端面上,所述凹凸模軸向下端制有拉深成形孔,所述下模上端面設有拉深凸模和凸模固定板,所述拉深凸模置于凸模固定板的中心孔內并通過凸模固定板將其固定在下模上,所述凸模固定板上端面設有零件毛坯且零件毛坯通過上模的下移使彈性裝置壓緊后由拉深成 ...
【技術保護點】
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具有上模(17)和下模(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7)下端面設有彈性卸料裝置,所述彈性卸料裝置的中心孔內設有凹凸模(11)且凹凸模(11)固定在上模(17)下端面凹凸模固定板(13)上,所述凹凸模(11)軸向下端制有拉深成形孔(19),所述下模(18)上端面設有拉深凸模(3)和凸模固定板,所述拉深凸模(3)置于凸模固定板的中心孔內并通過凸模固定板將其固定在下模(18)上,所述凸模固定板上端面設有零件毛坯且零件毛坯通過上模(17)的下移使彈性卸料裝置壓縮后由拉深成形孔(19)與拉深凸模(3)上端配合拉深成圓筒形零件,所述上模(17)下移至凹凸模(11)插入凹模(6)的中心孔位置時通過凹凸模(11)與凹模(6)的相互配合將零件毛坯外圓剪切,所述上模(17)下移至圓筒形零件拉深成形后由制于拉深凸模(3)上的剪切凸臺(20)和拉深成形孔(19)下端相互作用將零件剪切。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具有上模(17)和下模
(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7)下端面設有彈性卸料裝置,所述彈性卸
料裝置的中心孔內設有凹凸模(11)且凹凸模(11)固定在上模(17)下端
面凹凸模固定板(13)上,所述凹凸模(11)軸向下端制有拉深成形孔(19),
所述下模(18)上端面設有拉深凸模(3)和凸模固定板,所述拉深凸模(3)
置于凸模固定板的中心孔內并通過凸模固定板將其固定在下模(18)上,所
述凸模固定板上端面設有零件毛坯且零件毛坯通過上模(17)的下移使彈性
卸料裝置壓縮后由拉深成形孔(19)與拉深凸模(3)上端配合拉深成圓筒形
零件,所述上模(17)下移至凹凸模(11)插入凹模(6)的中心孔位置時通
過凹凸模(11)與凹模(6)的相互配合將零件毛坯外圓剪切,所述上模(17)
下移至圓筒形零件拉深成形后由制于拉深凸模(3)上的剪切凸臺(20)和拉
深成形孔(19)下端相互作用將零件剪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圓筒形金屬零件一次性拉深成型的模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卸料裝置包括壓板(7)、階形螺釘(8)、彈簧(9)和
凹凸模固定板(13),所述上模(17)上制有臺階孔Ⅰ(21)和通孔(22),
所述壓板(7)位于上模(17)下方且階形螺釘(8)下端穿過臺階孔Ⅰ(21)
和設于上模(17)下端的凹凸模固定板(13)上的孔后與制于壓板(7)上的
螺孔旋合固定,所述彈簧(9)套裝在階形螺釘(8)上且置于壓板(7)左側
的彈簧(9)上下端分別抵在凹凸模固定板(13)下端面和壓板(7)上端面,
所述壓板(7)右側的彈簧(9)上端置于凹凸模固定板(13)的孔內并抵在
上模(17)下端面且彈簧(9)下端抵在壓板(7)上端面,所述凹凸模固定
\t板(13)的中心孔內壁面上端制有限位凹槽Ⅰ(23),所述凹凸模(11)置于
凹凸模固定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孟孫,楊衛賓,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寶成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