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燈具用的透明件,包括基板、加強板以及擴散件,基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加強板包括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以及兩個凸緣部,兩個凸緣部分別設于加強板相對的兩側上,加強板通過凸緣部固定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形成中空結構,且加強板的第三表面與基板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擴散件設于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可對通過加強板的光線進行多次反射與多次折射。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燈具用的透明件的燈具,該燈具具有亮度相對較均勻的出光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燈具用的透明件及燈具
本專利技術涉及燈具
,特別是涉及一種燈具用的透明件及燈具。
技術介紹
LED燈具具有節能、環保等優點,是未來燈具的發展方向。但是LED燈具也有著其一些本質的問題,如LED燈具光源發光面小、亮度高度集中不容易將光通均勻分布到各處等。因存在以上問題,現有的一些LED燈具存在亮度不均,有局部眩光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面亮度較均勻的燈具用的透明件及燈具。 一種燈具用的透明件,包括: 基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加強板,包括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以及兩個凸緣部,兩個凸緣部分別設于所述加強板相對的兩側上,所述加強板通過所述凸緣部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形成中空結構,且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與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 擴散件,設于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可對通過所述加強板的光線進行多次反射與多次折射。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擴散件為擴散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擴散件包括多條擴散柱,多條擴散柱平行排列、拼接形成所述擴散板,且所述擴散柱沿所述加強板的軸向延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擴散件包括多條擴散柱,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開設有與所述擴散柱形狀適配的安裝槽,所述擴散柱通過所述安裝槽設于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且所述擴散柱沿所述加強板的軸向延伸。 一種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光源組件以及上述燈具用的透明件; 所述光源組件固定于所述殼體內; 所述透明件與所述殼體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組件的防護腔; 所述透明件與所述光源組件相對設置,以使光源中心部分亮度較高的光線依次通過所述加強板及所述基板,光源兩側邊緣亮度較低的光線通過所述基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包括呈U形槽狀的底殼以及兩個端蓋,兩個所述端蓋分別設于所述底殼的兩端,所述端蓋與所述底殼可拆卸連接; 兩個所述端蓋遠離所述透明件的一側上分別設有用于安裝燈具的安裝接口,且其中一端蓋的中部設有用于引入外部線纜的接頭; 所述光源組件固定于所述底殼的底壁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與所述接頭相對的所述端蓋的上設有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擴散件抵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燈具還包括電子驅動組件,所述電子驅動組件固定于所述底殼的內側壁上,且與所述光源組件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殼的外壁上設有間隔排列的散熱筋,所述散熱筋沿所述底殼的軸向延伸; 所述基板相對的兩側上分別設有L形邊緣部,且所述L形邊緣部的橫邊卡設于相鄰兩散熱筋之間的間隔中; 所述端蓋靠近所述透明件的一側上設有折邊,且所述折邊覆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源組件包括散熱基板以及間隔設于所述散熱基板上的多顆LED,多顆LED呈直線排列且發光角度一致。 光源通常存在一定范圍的發光角度。以LED為例,LED垂直中心方向光通量最大,往兩側逐漸減小,在視覺效果上表現為中心很亮,往兩側逐漸變暗。為使得燈具的出光面亮度均勻,通常需要對燈具進行復雜的配光設計。而使用上述燈具用的透明件的燈具工作時,光源中心部分亮度較高的光線依次通過加強板及基板,由于加強板上設有擴散件,擴散件對通過加強板的光線進行多次反射與多次折射,使得光線需要經過經多次折射與多次反射后才能射出透明件,從而使得射出透明件的光線均勻發散且亮度降低。而光源兩側邊緣亮度較低的光線直接通過基板,經折射射出透明件,可以減少光源兩側邊緣的光線損失而保持一定的亮度,從而使得燈具出光面亮度較均勻。上述燈具的出光面亮度較均勻,可以有效消除燈具局部亮度過高或偏暗的現象,有效消除燈具在低矮場合(如,艦船艙內)使用時出現的眩光效應,且不需要對光源進行配光的凸鏡元件,能有效降低燈具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中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燈具缺少兩端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燈具的爆炸圖; 圖4為圖1中的燈具的截面及工作原理圖; 圖5為另一實施方式中的燈具缺少兩端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燈具的爆炸圖; 圖7為圖5中的燈具的截面及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燈具用的透明件及燈具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專利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專利技術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3所示,一實施方式的燈具10,包括殼體100、光源組件200、電子驅動組件300以及透明件400。 殼體100用來構成燈具10的外殼防護以及為光源組件200、電子驅動組件300等零件提供安裝空間。在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00包括底殼110及端蓋120。底殼110呈U形槽狀,端蓋120數目為兩個,兩個端蓋120分別設于底殼110的兩端上。可以理解,殼體100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結構。 進一步,為了便于燈具10組裝,在本實施方式中,端蓋120與底殼110可拆卸連接。底殼110的兩端的端面上設有螺紋孔112,端蓋120與螺紋孔112對應的部位處設有螺紋通孔122,端蓋120通過螺釘130與底殼110可拆卸連接。當然,可以用螺栓代替螺釘130??梢岳斫?,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膠黏結的方式將端蓋120設于底殼110的兩端的端面上。 底殼110的外壁上設有間隔排列的散熱筋114,散熱筋114沿底殼110的軸向延伸,用于為固定于殼體100內的光源組件200散熱。 兩個端蓋120遠離透明件400的一側上分別設有用于安裝燈具10的安裝接口124,且其中一個端蓋120的中部設有用于引入外部線纜的接頭126。 光源組件200固定于殼體100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光源組件200固定于底殼110的底壁上。光源組件200包括散熱基板210以及多顆LED220。多顆LED220間隔設于散熱基板210上,并呈直線排列且發光角度一致。LED發光角度的特點為:垂直中心方向光通量最大,往兩側逐漸變小,在視覺效果上表現為中心很亮,往兩側逐漸變暗。散熱基板210優選為呂基板。 進一步,為了便于光源組件200固定于底殼110的底壁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底殼110的底壁的中部設有凸出于底壁的安裝座116,光源組件200通過安裝座116固定于底殼110的底壁上。 電子驅動組件300固定于殼體100內,且電子驅動組件300與光源組件200電連接,用于為光源組件200提供穩定的能量。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驅動組件300固定于底殼110的內側壁上。 如圖3及圖4所示,透明件400由高透塑料制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燈具用的透明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加強板,包括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以及兩個凸緣部,兩個凸緣部分別設于所述加強板相對的兩側上,所述加強板通過所述凸緣部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形成中空結構,且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與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擴散件,設于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可對通過所述加強板的光線進行多次反射與多次折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燈具用的透明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加強板,包括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以及兩個凸緣部,兩個凸緣部分別設于所述加強板相對的兩側上,所述加強板通過所述凸緣部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形成中空結構,且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與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 擴散件,設于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可對通過所述加強板的光線進行多次反射與多次折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具用的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件為擴散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燈具用的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件包括多條擴散柱,多條擴散柱平行排列、拼接形成所述擴散板,且所述擴散柱沿所述加強板的軸向延伸。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具用的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件包括多條擴散柱,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開設有與所述擴散柱形狀適配的安裝槽,所述擴散柱通過所述安裝槽設于所述加強板的第三表面上,且所述擴散柱沿所述加強板的軸向延伸。5.一種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光源組件以及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用的透明件; 所述光源組件固定于所述殼體內; 所述透明件與所述殼體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組件的防護腔; 所述透明件與所述光源組件相對設置,以使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明杰,李鵬飛,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