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主要應用于汽車轉向器領域,包括電機,還包括行星齒輪減速器和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所述電機設置有輸出端,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設置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設置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可以使轉向系統去掉轉向泵和液壓油,解決了現有技術能耗高、污染環境、舒適性低和安全性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轉向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大中型汽車,主要使用循環球式液壓助力轉向器,其工作原理是:轉向泵從發動機取力,產生13MPa左右的高壓液壓油,供向轉向器,轉向器上設置有換向閥,當轉向時,方向盤帶動換向閥,高壓液壓油進入轉向器一端油缸進而產生轉向助力。由于轉向泵從發動機取力,不管有無轉向,均處于連續工作狀態,不斷消耗發動機功率,從而增加能量損耗,又由于高壓液壓油容易泄漏,從而造成環境污染。為了駕駛安全,理想的轉向器是:低速時轉向輕手,高速時轉向重手。而液壓助力則與理想的轉向器要求相反,轉向泵輸出的液壓助力與發動機轉速成正比例變化,即低速時轉向重手高速時轉向輕手,從而影響了駕駛舒適性和增加了安全隱患。中國專利號“201420220278.5”公開了一種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為大中型汽車實現電動助力提供了一種簡易的結構方案,特別是可以滿足目前純電動公交車對電動助力轉向器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循環球式液壓助力轉向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該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能使轉向系統去掉轉向泵和液壓油,從而降低能量損耗和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增加駕駛舒適性和減少安全隱患。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包括電機,所述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還包括行星齒輪減速器和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所述電機設置有輸出端,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設置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設置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進一步的,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和第二輸入端同軸。進一步的,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比范圍為10至30。進一步的,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輸入端通過花鍵配合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通過花鍵配合連接。進一步的,所述電機殼體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殼體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使轉向系統去掉轉向泵和液壓油,從而降低能量損耗和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增加駕駛舒適性和減少安全隱患。【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標記的含義是:10.電機,11.電機輸出端,20.行星齒輪減速器,21.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22.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30.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31.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32.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電機10、行星齒輪減速器20、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30順序連接,具體來說,電機輸出端11與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21連接,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22與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32連接,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31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31和第二輸入端32同軸,為同一滾珠螺桿的兩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減速器20減速比范圍為10至30,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減速比取值為20,由于方向盤常用轉速范圍為60r/min至120r/min,則電機10工作轉速范圍可設置為 1200r/min 至 2400r/min。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電機輸出端11與行星齒輪減速輸入端21通過花鍵配合連接,電機輸出端11設置為外花鍵,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21設置為內花鍵。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22與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32通過花鍵配合連接,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22設置為內花鍵,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32設置為外花鍵。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電機10殼體與行星齒輪減速器20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減速器20殼體與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30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使用時,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裝入轉向系統中,轉向系統還包括扭矩傳感器、車速傳感器、電機控制器,扭矩傳感器測量方向盤轉向信號,車速傳感器測量車速信號,轉向信號和車速信號發送到電機控制器,電機控制器控制電機10工作,電機10通過行星齒輪減速器20增大扭矩,并通過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32輸入助力。相比循環球式液壓助力轉向器,使轉向系統去掉轉向泵和液壓油,從而減少環境污染。由于電機10獨立工作,可設定輸出力矩與車速成反比變化,即低速時轉向輕手高速時轉向重手,故可增加駕駛舒適性和減少安全隱患,并且直行時,電機10可以不工作,從而降低能量損耗。另外,由于電機10通過行星齒輪減速器20與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30剛性連接,轉向反應更加靈敏,未來更容易實現智能駕駛。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領域普通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主權項】1.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包括電機,所述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還包括行星齒輪減速器和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所述電機設置有輸出端,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設置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設置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和第二輸入端同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比范圍為10至3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通過花鍵配合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通過花鍵配合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殼體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殼體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殼體通過止口結構固定連接。【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主要應用于汽車轉向器領域,包括電機,還包括行星齒輪減速器和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所述電機設置有輸出端,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設置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設置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包括電機,所述循環球式電動助力轉向器還包括行星齒輪減速器和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所述電機設置有輸出端,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設置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設置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所述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入端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輸出端與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雙輸入端循環球式轉向器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志強,顧海濤,顧家彪,
申請(專利權)人:顧志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