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1360147 閱讀: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1:00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其中,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包括:本體,具有從本體的上表面貫穿至本體內的多個第一凹孔;第一頂板,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第一導電頂柱,第一導電頂柱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每個第一凹孔內均設置有第一導電頂柱;導電端子,設置在第一頂板上;以及控制器,設置在本體內,并與導電端子和多個第一導電頂柱均相連接,用于輸出與每個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對極板部件進行檢測的問題,進而達到了快速檢測極板與觸片是否良好接觸、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檢測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
    技術介紹
    圖1是作為核心凈化部件應用于清新機中的極板部件的主視圖,圖2是沿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此種結構的極板部件中,獨立的極板1(鋁合金材質)的一端卡裝在觸片3(不銹鋼材質)上,為保證清新機的工作性能,需要求每一個極板1和與其對應的觸片3都可靠接觸,否則整機性能將降低。但是實際上極板1和觸片3有多種未接觸的隱患,上支架2和下支架4裝配好后,又無法用肉眼對極板和觸片的接觸情況作檢驗。極板部件裝配在清新機上,運轉測試時,程序上也無法顯示故障模式,這就使得機器雖然正常運行,但是實際性能卻較低。針對相關技術中無法對極板部件進行檢測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對極板部件進行檢測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包括:本體,具有從本體的上表面貫穿至本體內的多個第一凹孔,其中,多個第一凹孔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第一凹孔之間的間距等于極板部件的極板間距;第一頂板,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第一導電頂柱,第一導電頂柱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每個第一凹孔內均設置有第一導電頂柱,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第一導電頂柱抵接;導電端子,設置在第一頂板上,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觸片與導電端子抵接;以及控制器,設置在本體內,并與導電端子和多個第一導電頂柱均相連接,用于輸出與每個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進一步地,本體還具有從本體的上表面貫穿至本體內的多個第二凹孔,其中,第二凹孔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多個第二凹孔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第二凹孔之間的間距等于極板間距,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導電頂柱,第二導電頂柱的數量與第二凹孔的數量相等,每個第二凹孔內均設置有第二導電頂柱,第二導電頂柱具有凸出于第二凹孔的第一位置和收回于第二凹孔的第二位置,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第二導電頂柱抵接,其中,控制器還與多個第二導電頂柱均相連接。進一步地,檢測裝置還包括:側板,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與第一頂板配合形成用于承載極板部件的承載槽。進一步地,檢測裝置還包括:承載軌道,承載軌道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同,其中,多個承載軌道并列等間距設置在的上表面上,每個承載軌道均具有與對應的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相配合的通孔。進一步地,第一導電頂柱和第二導電頂柱的結構相同。進一步地,第一導電頂柱和第二導電頂柱均包括:彈簧座;封蓋,套設在彈簧座周圍,并與彈簧座配合形成空腔;以及壓縮彈簧,設置在空腔內。進一步地,檢測裝置包括:第二頂板,設置在第一頂板朝向觸片的表面上,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導電端子和第二導電端子,其中,第一導電端子直接設置在第一頂板上,第二導電端子設置在第二頂板,當第一目標尺寸的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第一觸片與第一導電端子抵接,當第二目標尺寸的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第二觸片與第二導電端子抵接,其中,第一觸片為第一目標尺寸的極板部件的觸片,第二觸片為第二目標尺寸的極板部件的觸片。進一步地,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一指示燈,第一指示燈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多個第一指示燈并列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并均與控制器相連接;以及第二指示燈,第二指示燈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多個第二指示燈并列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并均與控制器相連接,其中,第一指示燈和第二指示燈為不同顏色的指示燈。進一步地,檢測裝置還包括:蜂鳴器,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并與控制器相連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系統,包括:極板部件;以及本專利技術上述內容所提供的任一種檢測裝置。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結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本體,具有從本體的上表面貫穿至本體內的多個第一凹孔,其中,多個第一凹孔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第一凹孔之間的間距等于極板部件的極板間距;第一頂板,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上;第一導電頂柱,第一導電頂柱的數量與第一凹孔的數量相等,每個第一凹孔內均設置有第一導電頂柱,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第一導電頂柱抵接;導電端子,設置在第一頂板上,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觸片與導電端子抵接;以及控制器,設置在本體內,并與導電端子和多個第一導電頂柱均相連接,用于輸出與每個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通過上述結構的檢測裝置,對于某個具體的極板而言,該極板、處于該極板下方的第一導電頂柱、導電端子和觸片構成一個回路,如果該極板與觸片接觸良好的話,該極板所處的回路處于導通狀態,如果該極板與觸片接觸不好的話,該極板所處的回路處于斷開狀態,因此,控制器輸出的與每個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能夠準確反映極板與觸片是否可靠接觸,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對極板部件進行檢測的問題,進而達到了快速檢測極板與觸片是否良好接觸、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相關技術的極板部件的主視圖;圖2是沿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的結構圖;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的結構圖;圖5是根據圖4的檢測裝置的仰視圖;圖6a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中第一導電頂柱和第二導電頂柱的示意圖;圖6b是沿圖6a中A-A方向的剖視圖;圖7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檢測裝置中控制器與檢測裝置中其它器件的連接示意圖;以及圖8是根據圖7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以下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進行具體介紹: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的結構圖,如圖3所示,該實施例的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主要包括本體10、第一頂板20、導電端子40、導電頂柱60和控制器(圖中未示出),具體地:本體10具有從本體10的上表面貫穿至本體10內的多個第一凹孔11,其中,多個第一凹孔11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第一凹孔11之間的間距等于極板部件的極板間距。第一頂板20設置在本體10的上表面上,導電端子40設置在第一頂板20上,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觸片與導電端子40抵接。第一導電頂柱60的數量為多個,與第一凹孔11的數量相等,每個第一凹孔11內均設置有第一導電頂柱60,其中,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極板部件的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第一導電頂柱60抵接,具體地,當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本體10上表面狀態下時,一個極板會壓到一個第一導電頂柱60上,這樣,處于極板下方的第一導電頂柱60就與極板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和系統

    【技術保護點】
    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10),具有從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貫穿至所述本體(10)內的多個第一凹孔(11),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凹孔(11)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凹孔(11)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極板部件的極板間距;第一頂板(20),設置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上;第一導電頂柱(60),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的數量與所述第一凹孔(11)的數量相等,每個所述第一凹孔(11)內均設置有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其中,當所述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所述極板部件的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抵接;導電端子(40),設置在所述第一頂板(20)上,其中,當所述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所述極板部件的觸片與所述導電端子(40)抵接;以及控制器,設置在所述本體(10)內,并與所述導電端子(40)和多個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均相連接,用于輸出與每個所述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極板部件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10),具有從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貫穿至所述本體(10)內的多個第一凹孔(11),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凹孔(11)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凹孔(11)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極板部件的極板間距;第一頂板(20),設置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上;第一導電頂柱(60),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的數量與所述第一凹孔(11)的數量相等,每個所述第一凹孔(11)內均設置有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其中,當所述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所述極板部件的多個極板均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抵接;導電端子(40),設置在所述第一頂板(20)上,其中,當所述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所述極板部件的觸片與所述導電端子(40)抵接;以及控制器,設置在所述本體(10)內,并與所述導電端子(40)和多個所述第一導電頂柱(60)均相連接,用于輸出與每個所述極板所處回路的通斷狀態相對應的檢測信號;所述本體(10)還具有從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貫穿至所述本體(10)內的多個第二凹孔(12),其中,所述第二凹孔(12)的數量與所述第一凹孔(11)的數量相等,多個所述第二凹孔(12)等間距并列設置,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凹孔(12)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極板間距,所述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導電頂柱(90),第二導電頂柱(90)的數量與所述第二凹孔(12)的數量相等,每個所述第二凹孔(12)內均設置有所述第二導電頂柱(90),所述第二導電頂柱(90)具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凹孔(12)的第一位置和收回于所述第二凹孔(12)的第二位置,其中,當所述極板部件處于安放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狀態下,多個所述極板均與對應的所述第二導電頂柱(90)抵接,其中,所述控制器還與多個所述第二導電頂柱(90)均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裝置還包括:側板(30),設置在所述本體(10)的上表面上,與所述第一頂板(20)配合形成用于承載所述極板部件的承載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裝置還包括:承載軌道(80),所述承載軌道(80)的數量與所述第一凹孔(11)的數量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冬冬王志文盧加納黃茂科劉紅玉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无码熟妇人妻a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