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為密閉裝置,包括通過耐高溫鋼絲軟管順次連接的風冷式冷凝器、冷凝水箱、復合光催化裝置、高壓風機和生物洗滌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集蒸汽冷凝技術、復合光催化技術、生物洗滌技術及臭氣處理技術于一體,在餐廚垃圾經好氧發酵處理后所產生的臭氣處理方面,較好地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除臭效果差,耗材消耗量大,運行成本高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除臭效果好,并可將臭氣中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徹底去除,實現達標排放;而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具有使用壽命長,耗材少,使用過程中耗材消耗量低運行成本低等特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具體用于經過好氧發酵處理后的餐廚垃圾所產生的氣體的除臭處理。
技術介紹
目前,餐廚垃圾的處理及處理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大量惡臭氣體等問題已經嚴重困擾政府和市民。而且,餐廚垃圾處理設備處理過程中所釋放出的惡臭氣體中,往往含有多種有毒有害成分。如果不經有效處理后向大氣中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 但是,由于餐廚垃圾所產生的臭氣成分復雜,含有揮發性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如苯、甲醛、丙酮、氨、二氧化氮、硫化氫等,并且還有一些不易去除的臭氣小分子,其處理難度大。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罐類除臭裝置,進行活性炭吸附。但這種活性炭吸附罐類除臭裝置,其處理時間長、處理能力小,除臭效果不佳;而且由于活性炭飽和速度快,更換頻率高,平均2天左右要更換I次活性炭耗材,其運行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除臭效果好,且運行成本低的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 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為密閉裝置,包括通過耐高溫鋼絲軟管順次連接的風冷式冷凝器、冷凝水箱、復合光催化裝置、高壓風機和生物洗滌裝置;其中, 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進氣口通過管路與裝置外的發酵槽的廢氣排放管口連接; 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為列管式換熱器結構,其管程內為待處理的廢氣,殼程內為冷卻用風,所述冷卻用風由設置在所述列管側面的冷卻用吹風機提供,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的頂部設置有向外排放熱氣流的排氣口 ; 所述復合光催化裝置內部自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三級除臭組件,其中第一級除臭組件為炭纖維均化段,第二級除臭組件為光催化段,第三級除臭組件為中和除臭段; 所述生物洗滌裝置內盛放有生物脫臭劑,其出口端通過外接排放管路連通至大氣; 所述生物洗滌裝置上還設置有觀察口和帶螺紋密封的加藥口。 上述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簡單、除臭效果好,且具有使用壽命長,耗材少且消耗量低,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 上述技術方案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主要工藝流程為:發酵槽內產生的臭氣蒸汽(含有很高的水分),在高壓風機所產生的抽吸作用下,進入風冷式冷凝器,臭氣經過脫水后,進入復合光催化裝置,脫出的水分經由冷凝水箱排出。高壓風機的進口與復合光催化裝置的出氣端連接,臭氣從高壓風機的出氣口進入最后一級的生物洗滌裝置,最后再由排氣口排放。 實驗結果表明,經過上述廢氣處理裝置處理后的廢氣,除臭效果好;在除去臭味的同時,可一并將臭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苯、甲醛、丙酮、氨、二氧化氮、硫化氫等較為徹底地除去,從而實現廢氣的無害化處理和潔凈排放。 作為優選方式,上述第一級除臭組件包括多層活性炭纖維氈,所述活性炭纖維氈的孔隙率為95%以上; 所述第二級除臭組件包括兩層板框,每層板框里面均安裝有泡沫鎳網,所述泡沫鎳網上承載有T12,所述兩層板框之間設置有C波段的紫外燈管; 所述第三級除臭組件包括有脫臭膜片。 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復合光催化裝置內置三級除臭組件,第一級除臭組件是由孔隙率達95%的活性炭纖維氈I組成的炭纖維均化段,通過攔截、碰撞、擴散和吸收,使廢氣中毒有害成份去除率達到65%以上; 第二級除臭組件是光催化段,其通過C波段的紫外燈管照射,激發泡沫鎳網上的T12,再通過T12光催化氧化,去除部分揮發性有機物和無機化合物,如苯、甲醛、丙酮、氨、 一氧化氣、硫化氛等; 第三級除臭組件是中和除臭段,由脫臭膜片產生的脫臭蒸汽(是一種植物萃取液,無毒無害,有芳香氣味)與前面兩級不易除去的臭氣小分子發生非共價結合,結合后由于分子比重的增加,通過沉降解決。 此外,上述光催化裝置還設置有密封性能良好的快開結構,以便根據需要適時更換紫外燈管和脫臭膜片。 進一步優選,上述生物洗滌裝置內盛放有除臭液。 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可以進一步滌除廢氣中的臭氣成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除臭液可通過設置在生物洗滌裝置頂部的帶螺紋密封的加藥口根據需要適時補充。 進一步優選,上述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處理的風量小于或者等于3?15m/s。 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根據具體的工況,實驗結果表明:風速越大處理效率越低;在3?15m/s的處理的風量下,廢氣處理裝置的處理效果最佳。 綜上所述,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結構簡單、除臭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等有益效果,適于餐廚垃圾經好氧發酵處理后所產生的異味氣體的無害化處理。 可以看出,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對餐廚垃圾經過發酵處理后所產生的高濃度臭氣,其除臭效果好,并可一并將臭氣中所含的,如:苯、甲醛、丙酮、氨、二氧化氮、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成分徹底除去; 2、耗材使用壽命長,消耗量小,運行成本低; 本技術的脫臭膜片平均每45天更換一次,除臭液6每天的消耗量在2元以內,活性炭纖維氈、紫外燈管、泡沫鎳網等也十分耐用,幾乎不用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光催化生物除臭裝置立體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光催化生物除臭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風冷式冷凝器;2、冷凝水箱;3、高壓風機;4、復合光催化裝置; 5、生物洗滌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的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為密閉裝置,包括通過耐高溫鋼絲軟管順次連接的風冷式冷凝器1、冷凝水箱2、復合光催化裝置4、高壓風機3和生物洗滌裝置5 ;其中, 上述風冷式冷凝器的進氣口 7通過管路與裝置外的發酵槽的廢氣排放管口連接; 上述風冷式冷凝器為列管式換熱器結構,其管程內為待處理的廢氣,殼程內為冷卻用風,上述冷卻用風由設置在上述列管側面的冷卻用吹風機提供,上述風冷式冷凝器的的頂部設置有向外排放熱氣流的排氣口 6 ; 上述復合光催化裝置4內部自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三級除臭組件,其中第一級除臭組件為炭纖維均化段,第二級除臭組件為光催化段,第三級除臭組件為中和除臭段; 上述生物洗滌裝置5內盛放有生物脫臭劑,其出口端通過外接排放管路連通至大氣; 上述生物洗滌裝置上還設置有觀察口和帶螺紋密封的加藥口 8。 上述第一級除臭組件包括多層活性炭纖維氈,上述活性炭纖維氈的孔隙率為95%以上; 上述第二級除臭組件包括兩層板框,每層板框里面均安裝有泡沫鎳網,泡沫鎳網上承載有T12,兩層板框之間設置有C波段的紫外燈管; 上述第三級除臭組件包括有脫臭膜片。 上述生物洗滌裝置內盛放有除臭液。 上述的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處理的最佳風量小于或者等于3 ?15m/ s ο 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所采用的除臭液為市售產品。也可采用按下述方式制取:由天然植物提取液、縮氨酸與酵素成分配制而成,并按1:50的比例兌水稀釋使用。 上述除臭液的使用溫度范圍為:理想溫度36°C,高溫限度為54°C。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為密閉裝置,包括通過耐高溫鋼絲軟管順次連接的風冷式冷凝器、冷凝水箱、復合光催化裝置、高壓風機和生物洗滌裝置;其中,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進氣口通過管路與裝置外的發酵槽的廢氣排放管口連接;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為列管式換熱器結構,其管程內為待處理的廢氣,殼程內為冷卻用風,所述冷卻用風由設置在所述列管側面的冷卻用吹風機提供,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的頂部設置有向外排放熱氣流的排氣口;所述復合光催化裝置內部自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三級除臭組件,其中第一級除臭組件為炭纖維均化段,第二級除臭組件為光催化段,第三級除臭組件為中和除臭段;所述生物洗滌裝置內盛放有生物脫臭劑,其出口端通過外接排放管路連通至大氣;所述生物洗滌裝置上還設置有觀察口和帶螺紋密封的加藥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餐廚垃圾光催化生物除臭廢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為密閉裝置,包括通過耐高溫鋼絲軟管順次連接的風冷式冷凝器、冷凝水箱、復合光催化裝置、高壓風機和生物洗滌裝置;其中, 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進氣口通過管路與裝置外的發酵槽的廢氣排放管口連接; 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為列管式換熱器結構,其管程內為待處理的廢氣,殼程內為冷卻用風,所述冷卻用風由設置在所述列管側面的冷卻用吹風機提供,所述風冷式冷凝器的的頂部設置有向外排放熱氣流的排氣口; 所述復合光催化裝置內部自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三級除臭組件,其中第一級除臭組件為炭纖維均化段,第二級除臭組件為光催化段,第三級除臭組件為中和除臭段; 所述生物洗滌裝置內盛放有生物脫臭劑,其出口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保國,肖佳,孫加安,吳慶龍,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城礦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