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手柄、殼體、渦輪、扭簧和一端與渦輪聯動的拉桿,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扭簧聯動,所述調節手柄包括蝸桿和手柄本體,所述調節手柄外部套設有防回轉殼,所述防回轉殼固定于殼體;所述蝸桿的一端連接有可沿蝸桿軸向伸縮的手柄本體,所述防回轉殼上設置有于手于柄本體收縮時與手柄本體相互配合的防回轉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自鎖性,不會使得調節手柄發生回轉同時結構又緊湊的扭力調節機構。(*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扭力調節機構,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椅子托盤的扭簧扭力調節機構。
技術介紹
具有椅座升降功能、椅座傾仰功能和椅背傾斜功能的椅子,現在在市面上非常的常見了。通常這種椅子包括用于與氣壓棒連接的中盤組、用于與椅背連接的翻蓋以及用于椅座連接的大盤組,在連接大盤組和中盤組的樞軸、連接翻蓋和大盤組的樞軸上通常設置有用于復位的復位扭簧。復位扭簧在實際生活中,長期的使用后,會導致其扭力彈簧的扭力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變化。通常這種變化很細小,但在日積月累的時間作用下,會導致扭簧扭力的大小變化越來越明顯,又由于現有技術中,大多數椅子托盤并沒有用于對復位扭簧扭力進行調節的機構,這樣就會導致椅子在長期使用后,性能下降,導致了許多使用上的麻煩和不變。專利號為200920112491.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椅子托盤復位扭簧扭力調節的機構,所述扭力調節機構本體包括殼體和套設于椅子托盤樞軸上的復位扭簧,所述復位扭簧旁設有拉桿,所述拉桿的一端與復位扭簧的一端相連,所述拉桿對應復位扭簧的另一端為外螺紋端,所述扭力調節機構還包括了可與拉桿外螺紋端螺紋嚙合傳動的渦輪和可與渦輪嚙合配合的蝸桿,所述蝸桿一端連接有延伸手柄。通過旋轉延伸手柄,帶動蝸桿旋轉,從而帶動渦輪旋轉,渦輪的旋轉使得拉桿能夠進行上下的運動,通過拉桿的上下運動,拉動扭簧,從而達到調節復位扭簧拉緊或是放松,從而達到調節扭簧扭力大小的效果。但是很明顯的,這種結構存在著兩個缺陷:一、延伸手柄的長度太長,不美觀,容易碰到人;二、同時這種長的延伸手柄,影響了扭簧扭力調節機構整體的緊湊性;三、這種調節方式由于是通過蝸輪蝸桿的配合,而拉桿所拉動的為扭簧,扭簧會對拉桿產生一個拉力,這個拉力就有可能會導致拉桿的位置發生移動,而拉桿的位置如果一移動,那么連帶著渦輪蝸桿和延伸手柄發生回轉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就會使得扭簧的扭力得不到很好的調節。解決問題的性能降低,甚至當扭簧的扭力過大,渦輪蝸桿之間充分潤滑的情況下使得整個裝置達不到調節扭簧扭力的作用。因為當人工旋轉延伸手柄時,扭簧的扭力會被調節,當使用者松手時,扭簧又會復原。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自鎖性,不會使得調節手柄發生回轉同時結構又緊湊的椅子托盤扭力調節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手柄、殼體、渦輪、扭簧和一端與渦輪聯動的拉桿,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扭簧聯動,所述調節手柄包括蝸桿和手柄本體,所述調節手柄外部套設有防回轉殼,所述防回轉殼固定于殼體;所述蝸桿的一端連接有可沿蝸桿軸向伸縮的手柄本體,所述防回轉殼上設置有于手于柄本體收縮時與手柄本體相互配合的防回轉結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手柄本體與蝸桿連接,可以使得旋轉手柄本體的同時帶動蝸桿一起轉動,蝸桿的轉動又帶動了與其配合的渦輪的旋轉,通過渦輪的旋轉使得與其聯動的拉桿運動,從而使得扭簧的扭力發生變化。手柄本體能夠沿著蝸桿軸向伸縮,使得整體的體積能夠減小,結構緊湊,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不會碰到人。手柄本體和防回轉殼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防回轉結構,因為防回轉殼固定設置在殼體上,所以在回轉現象產生時,防回轉殼相對于手柄本體和蝸桿又是固定的,所以在一個在調節扭力的動作完成后,擁有一定的自鎖性能,達到了防回轉的效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回轉結構包括防回轉殼上設置的防回轉槽和手柄本體圓周面上設置的防回轉凸條,所述防回轉凸條于手柄本體收縮時可周向嵌在防回轉槽內。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體的防回轉功能是通過防回轉槽和防回轉凸條相互之間的配合來達到的。這種簡單的結構設置,使得操作人員容易上手,當其壞的時候能夠清楚的看出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便于了后續的維護。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蝸桿連接手柄本體的一端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手柄本體空心設置且套設于蝸桿外表面,所述手柄本體的圓周面上軸向設置有與限位凸起配合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軸向兩端封閉。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手柄本體套在蝸桿上時,通過蝸桿上設置的限位凸起和手柄本體上的滑動槽的配合,使得手柄本體在套設于蝸桿外部時的軸向移動得到了限位,使得手柄本體不會由于拉伸或者收縮過度而脫離蝸桿,從而失去原本的調節的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蝸桿連接手柄本體的一端切有軸向的固定平面,所述限位凸起安裝于固定平面上,所述固定平面包括至少兩個平行平面,所述蝸桿露出殼體部分的軸向長度大于防回轉殼的軸向長度;所述手柄本體連接蝸桿一端設置有旋轉開口,所述蝸桿連接手柄本體的一端于手柄本體旋轉時可穿過旋轉開口。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手柄本體拉伸后,可以達到彎折的效果。將手柄本體彎折,使得蝸桿能夠更加容易的被轉動,并且在轉動的時候由于固定平面的設置空出了一定的空間,使得旋轉更加順暢,更加的省力。而且操作起來更加的方便,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小幅的沿軸向旋轉手柄本體。這樣的設置可以使得調節這個功能變得更加的方便,省力,快捷,易于操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平面設有兩個,所述固定平面對稱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蝸桿在軸向看去更加的美觀,結構設計的更加合理。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手柄本體遠離蝸桿的一端設置有橡膠套。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人工調節旋轉調節手柄時,能夠有更加好的舒適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防回轉殼和蝸桿一端實施例的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手柄本體的結構圖;圖4為本技術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渦輪蝸桿的結構圖;圖5為本技術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安裝處的結構圖。圖中:1、扭力調節機構本體;11、外殼;12、調節手柄;121、防回轉殼;1211、防回轉槽;122、蝸桿;1221、限位凸起;1222、固定平面;123、手柄本體;1231、滑動槽;1232、防回轉凸條;1233、旋轉開口 ;124、橡膠套;13、渦輪;2、拉桿;3、扭簧。【具體實施方式】參照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椅子托盤扭簧扭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手柄、殼體、渦輪、扭簧和一端與渦輪聯動的拉桿,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扭簧聯動,所述調節手柄包括蝸桿和手柄本體,其特征是:所述調節手柄外部套設有防回轉殼,所述防回轉殼固定于殼體;所述蝸桿的一端連接有可沿蝸桿軸向伸縮的手柄本體,所述防回轉殼上設置有于手于柄本體收縮時與手柄本體相互配合的防回轉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千奎,周亮,
申請(專利權)人:中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