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鍋具。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一種炒鍋包括鍋體和把手。鍋體外底部為平面曲面。存在問題是:過火速度快,受熱面積小,熱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聚能節(jié)能炒鍋,它具有受熱面積大,熱效率高的特點。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聚能節(jié)能炒鍋,包括鍋體和把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鍋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凸起呈圓形均勻分布,相鄰二個凸起構成的導流槽。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凸起呈圓形均勻分布并構成第一圓環(huán)。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第一圓環(huán)內鍋體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小凸起呈圓形均勻分布構成的第二圓環(huán)。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凸起呈弧形。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凸起左旋或右旋。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凸起和小凸起呈弧形。所述的聚能節(jié)能炒鍋,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凸起和小凸起左旋或右旋。本技術一種聚能節(jié)能炒鍋,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火焰沿導流槽逐漸上升,凸起的設置增加了鍋體的受熱面積,提高了熱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圖之一。圖2是本技術的立體圖之二。圖3是本技術的仰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聚能節(jié)能炒鍋,包括鍋體I和把手2,。所述鍋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凸起3呈圓形均勻分布,相鄰二個凸起構成的導流槽4。所述凸起31呈圓形均勻分布并構成第一圓環(huán)31。所述第一圓環(huán)31內鍋體I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小凸起5呈圓形均勻分布構成的第二圓環(huán)51。相鄰二個小凸起5構成導流槽4。所述凸起3呈弧形。所述凸起3左旋或右旋。所述小凸起5呈弧形。所 ...
【技術保護點】
聚能節(jié)能炒鍋,包括鍋體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凸起呈圓形均勻分布,相鄰二個凸起之間的間隙構成導流槽。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