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異形框架式彈簧,尤其是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1、2、3、4、5、6、7、8、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固定連接。相比較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線材依據座椅形狀成型,其結構穩定,性能優越,采用不同形狀的鋼線,通過點焊的方式固定,保證了整個框架結構穩定,符合人體工學,在使用時更加具有舒適感,各種不同線徑的結合,可以增加使用強度,更可以降低輔料的成本,整個框架在重力的情況下不會發生變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異形框架式彈簧,尤其是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
技術介紹
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震動,此震動影響乘坐人員的舒適感,尤其是靠后部的乘坐人員,這種不舒適的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座椅的外形設計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功能,在保證舒適性的前提下力求美觀;且座椅必須安全可靠,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與耐久性,結構緊湊并盡可能地減少質量。因此汽車座椅的框架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框架的外形結構不僅決定了座椅的外形結構、強度,同時框架的材質和結構決定了座椅的強度和耐變形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實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其框架結構穩定,強度好,乘坐舒適度尚O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1、2、3、4、5、6、7、8、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固定連接。根據座椅的輪廓,由10根彈簧固定連接而成。進一步地,所述彈簧1、2、3、6、9首尾依次相焊接,所述彈簧5和所述彈簧6重疊設計,所述彈簧5的兩個端點均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4 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2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10 —端焊接在所述彈簧1,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7,8平行設置,其首尾分別連接所述彈簧I和6。首先由其中的5根彈簧構成大體框架,其余4根彈簧根據人機工程學設置在不同的位置,調整局部造型。進一步地,所述各彈簧的鋼線直徑為3.0-4.0_。根據座椅設計強度,選擇不同的鋼線制造該后大座總成彈費。進一步地,所述各彈簧均設置有折彎。每根彈簧設置不同的折彎,一方面限定了輪廓形狀,另一方面增加了結構強度。進一步地,相鄰兩彈簧之間采用點焊固定連接。相比較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線材依據座椅形狀成型,從而使得座椅內部的鋼線發泡后在乘坐時有不太松軟的感覺,其具有結構穩定,性能優越的優點,采用不同形狀的鋼線,有弧形,矩形,半圓等多種形狀通過點焊的方式固定,保證了整個框架結構穩定,符合人體工學,在使用時更加具有舒適感,各種不同線徑的結合,可以增加使用強度,更可以降低輔料的成本,整個框架在重力的情況下不會發生變形。【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正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圖中I 10均表示彈簧【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1、2、3、4、5、6、7、8、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點焊固定連接。所述彈簧1、2、3、6、9首尾依次相焊接,構成大體框架,所述彈簧5和所述彈簧6重疊設計,所述彈簧5的兩個端點均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4 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2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10 —端焊接在所述彈簧1,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7、8平行設置,其首尾分別連接所述彈簧I和6。4根彈簧4、7、8、10根據人機工程學原理分別設置在不同的位置,調整局部造型。根據座椅設計強度,每根彈簧的鋼線直徑為3.0-4.0mm。且各彈簧均設置有折彎。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I)、(2)、(3)、⑷、(5)、(6)、(7)、⑶、(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大座總成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I)、(2)、(3)、(6)、(9)首尾依次相焊接,所述彈簧(5)和所述彈簧(6)重疊設計,所述彈簧(5)的兩個端點均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4) 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2)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10)—端焊接在所述彈簧(I),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彈簧(6)上,所述彈簧(7)、(8)平行設置,其首尾分別連接所述彈簧(I)和(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大座總成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彈簧的鋼線直徑為3.0-4.0mm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大座總成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彈簧均設置有折彎。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大座總成彈簧,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彈簧之間采用點焊固定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異形框架式彈簧,尤其是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1、2、3、4、5、6、7、8、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固定連接。相比較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線材依據座椅形狀成型,其結構穩定,性能優越,采用不同形狀的鋼線,通過點焊的方式固定,保證了整個框架結構穩定,符合人體工學,在使用時更加具有舒適感,各種不同線徑的結合,可以增加使用強度,更可以降低輔料的成本,整個框架在重力的情況下不會發生變形。【IPC分類】B60N2-70【公開號】CN204398938【申請號】CN201520019922【專利技術人】李四龍 【申請人】常州泰山彈簧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申請日】2015年1月9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鋼線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座總成彈簧由彈簧(1)、(2)、(3)、(4)、(5)、(6)、(7)、(8)、(9)、(10)依座椅輪廓成型,相鄰的兩根彈簧之間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四龍,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泰山彈簧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