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扶桿和抓手,所述座椅包括座板、靠背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所述座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靠背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所述抓柄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所述豎桿離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所述橫桿和長橫桿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所述抓手設置在橫桿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本系統通過在扶桿、座椅和抓手上設置鏤空部件,使得乘客抓住該些部件時,通風透氣,不易出汗,即便有殘留汗液在該些部件上,也能迅速風干,而且該些鏤空部件摩擦阻力更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
技術介紹
公交車作為便捷的出行工具,是廣大市民的出行首選,然而在上下班高峰期或一些人員密集場所,常常導致公交車內人員擁擠,在過于密集的人數情況時,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冰冷的冬天,公交車都都十分的悶熱,致使人們出汗,尤其是一些汗腺較為發達的人士,在其扶著座椅的抓柄、扶桿以及抓手的時候,在這些結構上殘留汗水,讓其他乘客抓住該結構時很不舒服,而且導致扶桿和抓柄很滑,致使乘客在公交車行走時手滑;座椅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坐著悶熱難受,下雨天雨水不小心落在座椅上,會有積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通風透氣,抓住鏤空部件時不易出汗,而且摩擦阻力更大,抓得更穩。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扶桿和抓手,所述座椅包括座板、靠背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所述座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靠背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所述抓柄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所述豎桿離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所述橫桿和長橫桿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所述抓手設置在橫桿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所述抓手包括兩塊通過榫接結構相扣合的透明面板,所述面板底部設置有弧形的吊耳,所述面板頂部中間設置有卡扣,所述兩塊面板相扣合后,其相扣合的吊耳呈一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進一步的,所述靠背的背后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的凹槽,該凹槽上覆蓋有透明的蓋板。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柱底部設置有用于鎖緊在車上的底板,該底板上設置有螺栓孔。進一步的,所述短鏤空段長度為10cm~15cm。進一步的,所述短鏤空段為中間高兩端低的筒狀體。進一步的,所述豎桿、橫桿和長橫桿均為鋼管制作。進一步的,所述兩塊面板中間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的內腔,所述吊耳上側設置有讓手指抓住的四個指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系統通過在座椅的靠背上設置鏤空的抓柄、帶通孔的座板、帶鏤空段的扶桿以及帶鏤空吊耳的抓手,使得公交車在各種情況下,尤其是擁擠時,乘客抓住該些部件時,手心不易出汗,座板不會悶熱,摩擦阻力更大,抓得更穩,讓人們乘公交車出行更加舒適便捷。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抓手的構造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座椅的構造示意主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座椅的構造示意側視圖。圖中:1_公交車,2-豎桿,21-長鏤空段,3_橫桿,31-短鏤空段,4_長橫桿,5_抓手,51-面板,52-卡扣,53-吊耳,54-廣告,55-指槽,6-座椅,61-座板,62-靠背,63-支撐柱,64-抓柄,65-通孔,66-凹槽,67-底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4所不,一種公交車I扶手系統,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6、扶桿和抓手5,所述座椅6包括座板61、靠背62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63,所述座板61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65,保證該座板的通風和不積水,所述靠背62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64,所述抓柄64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2、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3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4,所述豎桿2尚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21,所述橫桿3和長橫桿4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31,所述抓手5設置在橫桿3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所述抓手5包括兩塊通過榫接結構相扣合的透明面板51,所述面板51底部設置有弧形的吊耳53,所述面板51頂部中間設置有卡扣52,該卡扣通過一吊繩掛在橫桿上,所述兩塊面板51相扣合后,其相扣合的吊耳53呈一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網格。該鏤空網格使得人們抓住該抓柄4等鏤空部件時,手心不易出汗,即便殘留汗水在該些鏤空部件上,也能迅速風干。本實施例中,所述靠背62的背后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的凹槽66,該凹槽66上覆蓋有透明的蓋板。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柱63底部設置有用于鎖緊在車上的底板67,該底板67上設置有螺栓孔。本實施例中,所述短鏤空31段長度為10cm~15cm。本實施例中,所述短鏤空段31為中間高兩端低的筒狀體。本實施例中,所述豎桿2、橫桿3和長橫桿4均為鋼管制作。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塊面板51中間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54的內腔,所述吊耳上側設置有讓手指抓住的四個指槽55。乘客在公交車內無論抓住座椅抓柄、抓手還是扶桿時,通過上述設施上的鏤空部件,通風透氣,手心不易出汗,即便出汗也能快速風干,不對他人造成干擾。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專利技術的涵蓋范圍。【主權項】1.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扶桿和抓手,所述座椅包括座板、靠背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所述座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靠背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所述抓柄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所述豎桿離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所述橫桿和長橫桿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所述抓手設置在橫桿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所述抓手包括兩塊通過榫接結構相扣合的透明面板,所述面板底部設置有弧形的吊耳,所述面板頂部中間設置有卡扣,所述兩塊面板相扣合后,其相扣合的吊耳呈一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背后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的凹槽,該凹槽上覆蓋有透明的蓋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底部設置有用于鎖緊在車上的底板,該底板上設置有螺栓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鏤空段長度為1cm?15cm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鏤空段為中間高兩端低的筒狀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桿、橫桿和長橫桿均為鋼管制作。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塊面板中間設置有用于放置廣告的內腔。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上側設置有讓手指抓住的四個指槽。【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扶桿和抓手,所述座椅包括座板、靠背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所述座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靠背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所述抓柄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所述豎桿離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所述橫桿和長橫桿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所述抓手設置在橫桿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本系統通過在扶桿、座椅和抓手上設置鏤空部件,使得乘客抓住該些部件時,通風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公交車扶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車廂內的座椅、扶桿和抓手,所述座椅包括座板、靠背和設置在座板底部的支撐柱,所述座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靠背的頂部設置有弧形的抓柄,所述抓柄為空心的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所述扶桿包括若干根間隔設置在車廂內兩側的豎桿、連接兩相鄰豎桿的橫桿以及設置在車廂內后部兩側的長橫桿,所述豎桿離地0.5m至1.5m處設置有長鏤空段,所述橫桿和長橫桿上間隔設置有短鏤空段,所述抓手設置在橫桿的相鄰短鏤空段之間,所述抓手包括兩塊通過榫接結構相扣合的透明面板,所述面板底部設置有弧形的吊耳,所述面板頂部中間設置有卡扣,所述兩塊面板相扣合后,其相扣合的吊耳呈一筒狀體,該筒狀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的紋路或網格。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煒杰,
申請(專利權)人:陳煒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