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高度調節裝置;所述支撐板分為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螺桿、套管和螺栓;所述螺桿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套管的一端安裝有螺栓,所述螺栓套設在所述螺桿的外部;所述螺栓的螺紋與所述螺桿對應;轉動所述螺栓時,所述螺桿升高或者降低,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兩側之間還連接有消聲板,所述消聲板與所述高度調節裝置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復數個相互獨立的走線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工程中的腔體砌筑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砌體與梁的連接方法和連接裝置。
技術介紹
在建筑結構中存在大量砌體工程,正常情況下砌體工程砌筑后會與梁底存在一個小于砌塊高度的空隙。為了填補這一空隙,現有技術一般是將砌塊傾斜來達到減小砌塊高度的目的,稱為斜磚砌筑。采用斜磚砌筑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施工時間,而且由于磚體傾斜之后與梁的接觸面積減小,連接強度降低,施工質量不能得到保障。造成整個墻體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外力作用下容易產生通病。另一方面,由于砌體中存在著綜合管線槽,管線布置后如果發生損壞無法進行檢修,另外在砌體內部開槽也會降低砌體的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方便,能夠最大限度提高砌體質量保證,并且不需要在砌體內部設置綜合管線布置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和連接方法。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包括:支撐板,高度調節裝置;所述支撐板分為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螺桿、套管和螺栓;所述螺桿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套管的一端安裝有螺栓,所述螺栓套設在所述螺桿的外部;所述螺栓的螺紋與所述螺桿對應;轉動所述螺栓時,所述螺桿升高或者降低,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兩側之間還連接有消聲板,所述消聲板與所述高度調節裝置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復數個相互獨立的走線槽。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高度調節裝置的調節范圍在一塊砌塊的高度到兩塊砌塊的高度之間。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高度調節裝置為不銹鋼材質。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板和消聲板為金屬材質。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消聲板上開設有檢修開啟裝置。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還包括下部張拉端與上部固定端,所述下部張拉端設于砌體內并與所述套管的底部連接;所述上部固定端預埋于梁內,并與所述螺桿的頂端連接。一種使用上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來連接砌體與梁的方法,包括如下依序步驟:I)在所述砌體與梁之間預留出厚度在一塊砌塊高度到兩塊砌塊高度之間的空隙;2)在砌體的砂漿強度達到75%以上時,將多個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依次放置于砌體與梁之間;通過調整螺栓來使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分別與所述砌體和梁實現緊配合。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只需要在墻體上部把原來質量難控制的部位進行工藝的創新改良,不僅保證了該部位的砌體質量,而且還可以把原來墻體內的水平布線得到合理的整合,使墻體的整體性更好,效果更佳,墻體的受力布局更合理。并且能更好地縮短工期,提高施工過程的效率?!靖綀D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中使用狀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參考圖1,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包括:支撐板1,高度調節裝置2 ;所述支撐板I分為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撐板11與第二支撐板12,所述高度調節裝置2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板11與第二支撐板12之間;所述高度調節裝置2包括:螺桿21、套管22和螺栓23 ;所述螺桿21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套管22內,所述套管22的一端安裝有螺栓23,所述螺栓23套設在所述螺桿21的外部;所述螺栓23的螺紋與所述螺桿21對應;轉動所述螺栓23時,所述螺桿21升高或者降低,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撐板11與第二支撐板12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本實施例中:所述高度調節裝置2的調節范圍在一塊砌塊的高度到兩塊砌塊的高度之間。所述高度調節裝置2為不銹鋼材質。所述第一支撐板11和第二支撐板12的兩側之間還連接有消聲板3,所述消聲板3與所述高度調節2裝置之間形成空腔31,所述空腔31內設置復數個相互獨立的走線槽32。所述第一支撐板11、第二支撐板12和消聲板3為金屬材質。所述消聲板3上開設有檢修開啟裝置33。所述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還包括下部張拉端4與上部固定端5,所述下部張拉端4設于砌體5內并與所述套管22的底部連接;所述上部固定端5預埋于梁6內,并與所述螺桿21的頂端連接。上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來連接砌體與梁的方法,包括如下依序步驟:I)在所述砌體5與梁6之間預留出厚度在一塊砌塊高度到兩塊砌塊高度之間的空隙;2)在砌體5的砂漿強度達到75%以上時,將多個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依次放置于砌體5與梁6之間;通過調整螺栓23來使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分別與所述砌體5和梁6實現緊配合;3)通過走線槽32,讓砌體內的綜合管線全部設置在所述空腔31內。且不同的管線相互獨立。在管線出現故障時,通過檢修開啟裝置33對管線進行故障檢修。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只需要在墻體上部把原來質量難控制的部位進行工藝的創新改良,不僅保證了該部位的砌體質量,而且還可以把原來墻體內的水平布線得到合理的整合,使墻體的整體性更好,效果更佳,墻體的受力布局更合理。并且能更好地縮短工期,提高施工過程的效率。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局鳈囗棥?.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高度調節裝置; 所述支撐板分為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 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螺桿、套管和螺栓;所述螺桿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套管的一端安裝有螺栓,所述螺栓套設在所述螺桿的外部;所述螺栓的螺紋與所述螺桿對應;轉動所述螺栓時,所述螺桿升高或者降低,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 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兩側之間還連接有消聲板,所述消聲板與所述高度調節裝置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復數個相互獨立的走線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裝置的調節范圍在一塊砌塊的高度到兩塊砌塊的高度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裝置為不銹鋼材質。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和消聲板為金屬材質。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聲板上開設有檢修開啟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部張拉端與上部固定端,所述下部張拉端設于砌體內并與所述套管的底部連接;所述上部固定端預埋于梁內,并與所述螺桿的頂端連接。7.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來連接砌體與梁的方法,包括如下依序步驟: 1)在所述砌體與梁之間預留出厚度在一塊砌塊高度到兩塊砌塊高度之間的空隙; 2)在砌體的砂漿強度達到75%以上時,將多個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依次放置于砌體與梁之間;通過調整螺栓來使所述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分別與所述砌體和梁實現緊配合。【專利摘要】一種可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節的砌體與梁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高度調節裝置;所述支撐板分為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螺桿、套管和螺栓;所述螺桿的一端套設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套管的一端安裝有螺栓,所述螺栓套設在所述螺桿的外部;所述螺栓的螺紋與所述螺桿對應;轉動所述螺栓時,所述螺桿升高或者降低,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兩側之間還連接有消聲板,所述消聲板與所述高度調節裝置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復數個相互獨立的走線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升才,董毓利,
申請(專利權)人:華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