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包括設置在機床上的回轉臺、與回轉臺連接的臂架裝置;回轉臺為左右對稱結構,包括旋轉底盤、兩豎支撐板、橫支撐板,豎支撐板頂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橫支撐板的中央設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點位于同一豎直面上;大臂末端與回轉臺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處鉸接;大臂前端與小臂末端通過兩根連桿鉸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兩根連桿構成的四邊形頂點均位于大臂中心軸線和小臂中心軸線共同所在的豎直面內。本申請避免了鉸點處各軸套的偏載現象,使得各鉸點處的軸套孔變形均可控且均勻,進而提高臂架總成乃至混凝土濕噴機整機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輪式濕噴機
,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
技術介紹
在混凝土濕噴機行業,回轉臺總成底部與車架總成或底盤總成連接,上部與臂架總成或布料桿連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整機是固定在施工場地的某一個地方,當施工范圍較大時,則需要調整混凝土噴嘴的位置。實現調整噴嘴動作有幾個方法:一、調整整機的位置,費時費力,嚴重影響施工效率;二、轉動回轉臺總成,并調節臂架的高低和伸縮,高效方便。但在采用第二種方法時,往往會涉及到復雜的結構以保持平衡,或是不能滿足泵送管路的布置要求,從而在噴射過程中發生問題。目前,大多混凝土濕噴機臂架總成的結構形式,從俯視圖看都是不對稱的,此結構的缺點是臂架重心不在軸線上,各活動鉸點的受力也不對稱,會使結構件上活動鉸點的孔受力不均,在載荷較大的一側孔的變形大,更換或拆卸鉸軸困難。而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又存在一定的沖擊,沖擊載荷會使變形變得更加不確定,這樣可能導致鉸點處的鉸軸無法拆卸。銷軸裝配在軸套內,軸套裝配有軸承,軸承是需周期性更換的易損件,當銷軸拆卸困難或無法拆卸,軸承就拆卸困難或無法更換,從而影響整個臂架的使用性能甚至使用壽命。因此,如何提高臂架在承載情況下的回轉平衡能力,是濕噴機亟待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以解決回轉臺和臂架回轉平衡能力差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包括設置在機床上的回轉臺、與所述回轉臺連接的臂架裝置,所述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與回轉臺鉸接的大臂以及與所述大臂前端連接的小臂,所述大臂的中軸線和所述小臂的中軸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臂架裝置上的輔助管路和液壓管護罩分別設置在臂架的中心軸線兩側,且二者對稱分布。所述回轉臺為左右對稱結構,包括旋轉底盤、設置在旋轉底盤上的兩豎支撐板、連接兩豎支撐板的橫支撐板,所述橫支撐板設置在豎支撐板的高度方向的上三分點上或兩個三分點之間,位于橫支撐板左右兩側的所述豎支撐板頂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別設置有形狀大小一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橫支撐板的中央設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軸線重合,且與第三通孔的中軸線垂直,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點位于同一豎直面上;所述大臂前端與小臂末端通過兩根連桿鉸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兩根連桿分別構成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四邊形的四條邊,所述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均位于大臂中心軸線和小臂中心軸線共同所在的豎直面內。優選的,大臂俯仰油缸與回轉臺底部鉸接,大臂俯仰油缸設置在兩豎支撐板之間。優選的,小臂俯仰油缸鉸接在大臂與小臂之間。優選的,所述豎支撐板的底部板寬大于頂部板寬。優選的,所述豎支撐板的第一腰邊與第二腰邊均以其上端向遠離小臂的方向傾斜,第一腰邊與豎直面的夾角大于第二腰邊與豎直面的夾角,所述第一腰邊為較為靠近小臂的腰邊。優選的,大臂俯仰油缸與回轉臺的鉸點為E,大臂與回轉臺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兩個鉸點連線的中心點為F,大臂俯仰油缸與大臂的鉸點為G,且E、F和G點構成的三角形位于豎直平面內。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首先將回轉臺和臂架裝置都設置為左右對稱結構,在物理結構上確保臂架系統的平衡性;然后,大臂末端與回轉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處鉸接,使得大臂在俯仰時,水平面受力一致,不會發生側彎壓彎現象;還有,大臂、小臂、兩根連桿分別構成的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在豎直面的投影位置與中心軸線重合,即大臂與小臂的連接鉸點也位于正中豎直面上,同時臂架裝置上的輔助管路和液壓管護罩沿臂架的中心軸線對稱布置,則使得大臂小臂在左右回轉時,水平面受力依然一致,避免臂架重心偏離中軸線,各活動鉸點的孔受力平均。因此,本申請避免了鉸點處各軸套的偏載現象,使得各鉸點處的軸套孔變形均可控且均勻,拆卸鉸軸便捷,更換軸承的時間短,保證臂架裝置的使用性能,進而提高臂架裝置乃至混凝土濕噴機整機的使用壽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技術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臂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臂架裝置安裝位置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大臂與小臂鉸接點移動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大臂與回轉臺鉸接點移動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回轉臺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大臂與回轉臺鉸接點后部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H部放大示意圖;其中,1、機床,2、回轉臺,3、大臂,4、小臂,5、輔助管路,6、液壓管護罩,7、旋轉底盤,8、豎支撐板,9、橫支撐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一腰邊,13、第二腰邊,14、第一連桿,15、第二連桿,16、大臂俯仰油缸,17、小臂俯仰油缸,18、泵送彎管I,19、泵送彎管II,20、泵送彎管III,21、第三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可以根據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參見圖1、圖2,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包括設置在機床I上的回轉臺2、與所述回轉臺2連接的臂架裝置,所述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與回轉臺2鉸接的大臂3以及與所述大臂3前端連接的小臂4,則大臂和小臂通過回轉臺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輪式濕噴機的臂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機床上的回轉臺、與所述回轉臺連接的臂架裝置,所述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與回轉臺鉸接的大臂以及與所述大臂前端連接的小臂,所述大臂的中軸線和所述小臂的中軸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臂架裝置上的輔助管路和液壓管護罩分別設置在臂架的中心軸線兩側,且二者對稱分布;所述回轉臺為左右對稱結構,包括旋轉底盤、設置在旋轉底盤上的兩豎支撐板、連接兩豎支撐板的橫支撐板,所述橫支撐板設置在豎支撐板的高度方向的上三分點上或兩個三分點之間,位于橫支撐板左右兩側的所述豎支撐板頂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別設置有形狀大小一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橫支撐板的中央設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軸線重合,且與第三通孔的中軸線垂直,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點位于同一豎直面上;所述大臂末端與回轉臺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處鉸接;所述大臂前端與小臂末端通過兩根連桿鉸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兩根連桿分別構成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四邊形的四條邊,所述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均位于大臂中心軸線和小臂中心軸線共同所在的豎直面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祥軍,龔俊,陳雄,管付如,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五新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