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疊箱包,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箱包,為解決傳統的箱包不使用占據了比較大的地方,給出行的人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的問題,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折疊箱包,所述的箱包由底座、頂部、相對稱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相對應的前部和后部組成,其特征在于,左側壁和右側壁是由兩對以上相對應的板塊組成的可折疊的折疊側壁,所述的頂部、前部和后部為柔性材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時展開板塊,擴大箱包的內部使用空間,當不使用時,將箱包折疊起來,壓縮成比較小的體積,因此,可根據需要調節箱包的大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箱包,具體來講,是一種折疊箱包。
技術介紹
外出旅行或者打高爾夫球時,都需要一個袋子用于裝載所需物品,拖桿箱等在這過程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拖桿箱等在不使用的時候也保持同樣的形狀,即使不使用占據了比較大的地方,給出行的人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因此,提供一款方便折疊收納便于攜帶的箱子變的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折疊箱包,所述的箱包由底座、頂部、相對稱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相對應的前部和后部組成,底座和頂部也是相向設置,其中底座為較硬的材質制成,用于托起箱包,前部、后部和頂部均為比較軟的材料制備而成,比如市面上常用的布料如帆布,皮類等,軟的材料方便折疊,折疊后不會因為折疊而破碎或者裂開,左側壁和右側壁是由兩對以上相對應的板塊組成的其對應邊可折疊的折疊側壁,板塊是比較硬的,各個板塊之間通過可以活動(折疊)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連接后形成所述的折疊側壁,折疊的時候,位于左側壁和右側壁板塊各自折疊(累加的方式)在一起,整個箱包就因此而折疊起來。進一步的,位于左側壁和右側壁的板塊的寬度為底座寬度一半,位于左側壁和右側壁的相對應的板塊折疊后合起來剛好寬度等于箱包的寬度。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也為柔性材料,在柔性材料制備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分別相對稱的設有兩個以上板塊,一般設置在箱包內部,即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內面上,所述的板塊的寬度為底座寬度一半,折疊時,左側壁和右側壁的板塊依次折疊即可,左側壁和右側壁的柔性材料和板塊一起折疊。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下設有兩個或者四個方便箱包移動的滾輪,滾輪設置在底座下方,當只有兩個滾輪時,滾輪設在底座和后部交叉的面的底端的兩個角上;當設置有4個滾輪時,滾輪設置在底座的四個角上。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對應兩側設有用于固定箱包折疊狀態的收納帶,所述的收納帶上設有卡扣、按扣或者魔術貼,收納帶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固定在底座的左側壁和底座交叉的邊上,另外一部分固定在右側壁和底座交叉的邊上,兩部分可以通過卡扣、按扣或者魔術貼連在一起,當板塊累積折疊在一起后,可將收納帶的兩部分連起來,以維持箱包的折疊狀態,方便提攜。進一步的,所述的前部設有拉鏈,拉鏈可以是帶兩個拉鏈頭的拉鏈,也可以是只有一個拉鏈頭的拉鏈,優選帶兩個拉鏈頭的拉鏈,拉鏈的主拉頭片(側袋拉鏈沒有)帶有插扣功能。收納時可以底部扣位相扣。進一步的,所述的前部或/和頂部設有用于提攜箱包的手提帶,前部的手提帶,一端固定在左側壁,另一端固定在右側壁上(和設于左側壁端的手提帶相對應的位置),手提帶位于左右側壁的中間位置,方便在箱包展開或者裝有物品提著箱包;位于頂部的手提帶,一端固定在頂部和左側壁交叉的邊上,另外一個則是固定在頂部和右側壁交叉的邊與另一端相對應的位置,位于頂部的手提帶方便箱包展開時拖行或者箱包折疊后提著。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壁和/或右側壁設有用于裝載小物件的收納袋,收納袋設于左側壁或右側壁外面,用于裝一寫比較小的物品。進一步的,所述的板塊之間通過鉸接或者活動鉚接,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連接方式,比如直接將板塊置于袋子內的布料上,在板塊和板塊留有空隙,板塊和板塊就可以實現折疊,只要實現所述板塊之間可以90度活動,以實現層層折疊即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時展開板塊,擴大箱包的內部使用空間,當不使用時,將箱包折疊起來,壓縮成比較小的體積,因此,可根據需要調節箱包的大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簡單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剖視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正面不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折疊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4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進行說明。如圖1-3所示,一種折疊箱包,所述的箱包由底座(1)、頂部(2)、相對稱的左側壁(3)和右側壁(4)、相對應的前部(5)和后部(6)組成,底座(I)和頂部(2)也是相向設置,其中底座(I)為較硬的材質制成,用于托起箱包,前部(5)、后部(6)和頂部(2)均為比較軟的材料制備而成,比如市面上常用的布料如帆布,皮類等,軟的材料方便折疊,折疊后不會因為折疊而破碎或者裂開,左側壁(3 )和右側壁(4)是由兩對以上相對應的板塊(7 )組成的其對應邊可折疊的折疊側壁,板塊(7)是比較硬的,各個板塊(7)之間通過可以折疊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連接后形成所述的折疊側壁,折疊的時候,位于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板塊(7)各自折疊(累加的方式)在一起,整個箱包就因此而折疊起來,折疊的過程如圖4所示,板塊(7 ) 一塊一塊往下疊加,最終實現箱包的折疊。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位于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板塊(7)的寬度為底座(I)寬度L的一半,即L/2,位于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相對應的板塊(7)折疊后合起來剛好寬度L等于底座(I)的寬度。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壁(3)和右側壁(4)也為柔性材料,在柔性材料制備的左側壁(3)和右側壁(4)上分別相對稱的設有兩個以上板塊(7),一般設置在箱包內部,即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內面,所述的板塊(7)的寬度為底部寬度L 一半,折疊時,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板塊(7)依次折疊即可,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柔性材料和板塊(7) —起折疊。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I)下設有兩個或者四個方便箱包移動的滾輪(8),滾輪設置在底座(I)下方,當只有兩個滾輪時,滾輪設在底座(I)和后部(6)交叉的面的低端兩個角上,如圖1 ;當設置有4個滾輪時,滾輪設置在底座(I)的四個角上,如圖2。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I)對應兩側設有用于固定箱包折疊狀態的收納帶(9),所述的收納帶(9)上設有卡扣、按扣或者魔術貼,收納帶(9)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固定在的左側壁(3)和底座(I)交叉的邊上,另外一部分固定在右側壁(4)和底座(I)交叉的邊上,兩部分可以通過卡扣、按扣或者魔術貼連在一起,當板塊(7)累積折疊在一起后,可將收納帶(9)的兩部分連起來,以維持箱包的折疊狀態,方便提攜。進一步的,所述的前部(5)設有拉鏈(10),拉鏈(10)可以是帶兩個拉鏈頭的拉鏈,也可以是只有一個拉鏈頭的拉鏈,優選帶兩個拉鏈頭的拉鏈,拉鏈的主拉頭片帶有插扣功能。收納時可以底部扣位相扣。進一步的,所述的前部(5)或/和頂部(2)設有用于提攜箱包的手提帶(11),前部(5)的手提帶(11),一端固定在左側壁(3),另一端固定在右側壁(4)上(和設于左側壁(3)端手提帶相對應的位置),手提帶(11)位于左右側壁的中間位置,在箱包展開或者裝有物品提著箱包;位于頂部(2)的手提帶(11),一端固定在頂部(2)和左側壁(3)交叉的邊上,另外一端則是固定在頂部(2)和右側壁(4)交叉的邊(兩端在位置上相對應),位于頂部(2)的手提帶(11)方便箱包展開時拖行或者方便箱包折疊后提著。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壁(3)和/或右側壁(4)設有用于裝載小物件的收納袋(12),收納袋(12)設于左側壁(3)或右側壁(4)外面,用于裝一寫比較小的物品。進一步的,所述的板塊(7)之間通過鉸接或者活動鉚接,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連接方式,比如直接將板塊(7)置于袋子內的布料上,在板塊(7)和板塊(7)留有空隙,板塊(7)和板塊(7)就可以實現折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折疊箱包,所述的箱包由底座、頂部、相對稱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相對應的前部和后部組成,其特征在于,左側壁和右側壁是由兩對以上相對應的板塊組成的可折疊的折疊側壁,所述的頂部、前部和后部為柔性材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光明,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立益運動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